APP下载

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08张炜琪

科技资讯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资源

张炜琪

摘  要: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很关键。而运用地方史资源教学的良性模式包括实践性、穿插式、专题式等。另外,实事求是、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和史资源的准确真实则是应用地方史资源进行教学实践的优秀模范。为了能够全面地对于教学效果进行加强,该文从地方史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实践价值入手进行分析,进而对于其在教学之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剖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地方史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a)-0149-02

地方史资源,指在国内较小行政区划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文化沿革、历史传统、革命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因此地方生活气息很强,在这地方生活的很容易感到亲近和认同。由于现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普遍使用的教材是国家统编的,主要叙述中国近现代的整体历史,内容丰富的地方及民族性历史文化却涉及不多。所以,需要老师完善地方史资源,增强《纲要》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1  地方史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亲近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激发联想,提升学习成绩。史志如果紧密联系生活,学生自然会感同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因此运用好地方史资源,情感上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课程内容,教学课堂也能够不局限于狭窄的教室,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处于人物事件的发生地,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们会因此爱上听课与学习,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一大进步。教师省时省力,顺势引导学生加强理解整个教材知识。因为对地方历史文化充满兴趣,学生更积极学习,更愿意感受历史的沉淀。

1.2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纲要》涉及历史和思想政治理论双重内容,因此,学生对其进行学习需要达到培养人文素质和熏陶人文精神的目的。地方历史文化的厚重性为今天的我们呈现出的是一本严肃的教材,为后代留下的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将客观规律和珍贵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因此会深刻思考,这些丰富的资源是当代的精神支撑。历史确实已经成为过去,但它们却并没有死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活着,变成了可歌可泣的丰伟事迹、庄严肃穆的烈士遗址等,学生从中能够深刻感知到伟人对推动历史进步带来的巨大贡献。这些珍贵的历史洗礼,帮助我们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变迁,我们应当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塑造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相信科学,尊重历史。

1.3 实现《纲要》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明确指出,“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对抗侵略、推翻反动政权、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历史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纲要》的教学目标[2]。因此教学实践必须着重地展开,重视紧密关联的事件,这就需要时常引用一些相关的地方史资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授课精华,掌握中国历史在近代以来的发展规律,这是十分必要且正确的教学手段。

2  吉林地方史资源运用的举例说明

吉林作为中华文明的关键发祥地,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众多,其中长春、白城、四平、白山、通辽等都是历史上的文化名城。由此可见吉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下面以吉林省为例说明其在《纲要》教学应用的几种实践方法。

2.1 专题式教学

专题式教学,指的是对学生组织专题式学习小组进行学习研究,根据学生来自不同的省辖市自由组合。有机整合与《纲要》教材联系比较多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安排学生进行演讲或PPT展示等活动,并将活动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增强小组学习互动性和学生学习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提高,比一味的填鸭式应试教育重要太多了。

2.2 穿插式教学

由上文所述,教学实践中最好适当引用一些地方史资源。举例说明: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76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18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之后,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地“讨伐”,实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加之抗日联军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地方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山上密营损失殆尽,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从1939—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转入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

2.3 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指的是偶尔走出课堂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些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物质资源非常宝贵,当地的历史见证人、历史学者等人力资源也非常有助于开展实践教学。合理运用课外资源,原始资料的接触,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对历史有着自身不同角度多层次的见解,不仅与历史更加亲近,学生心理上也会为此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又反过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增强学生想对历史文化一探究竟的欲望,最终使每个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真可谓一举三得。学校可以在纪念馆里经常组织课堂,开展祭奠革命先烈等的课外活动,近距离地感受陈云、杨婧宇的生平事迹,只有对真实史料遗物的亲眼目睹,学生才会对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自身贡献有深刻领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  地方史资源运用在《纲要》中的原则

3.1 实事求是原则

地方史资源往往包罗万象,而《纲要》本身内容繁杂,二者其实也存在一定矛盾。因此,运用地方史资源时,应最大限度做到实事求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课程量少而精、有的放矢,不可对地方史资源随意堆砌。

3.2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

实践教学中,课时安排是灵活的,授课学生也很多样,因此需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因材施教。比如,一些艺术生或理科生思维跳跃,但知识储备量不足,需要抓住重点进行引导;而对文学素养较高、历史知识丰富的文学生,要让他们经常合作探讨并自主研究;对于课堂气氛较活跃的班级来说,教师需要更高的学理分析和逻辑论证能力。所以,因材施教很重要,在应用地方史资源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色被授课老师所充分了解,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3 准确合理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客观公正,且补充的地方史资源必须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具有准确合理性。严禁夸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评价该地区的历史人物时也不可厚此薄彼,有所偏袒[4]。另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的辨证思想,客观看待地方史,不能将其与国家史割裂开来。总之,虽然将地方史资源正确应用在《纲要》教学中,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但仍需强调以教材和教学为主,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与模式,实现最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7(6):20-22.

[2] 叶兆言.江苏读本[M].苏州:人民出版社,2016.

[3] 陈康,仲逸智.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7-119.

[4] 孟端星,禹俊華.关于地方史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个问题[J].教育教学研究,2016(2):137-138.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资源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