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3-08陈锦能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提出给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是开展物理学习的根本条件,同时也体现出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仔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便于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3-0047-02
引 言
高中阶段,物理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知识内容,相对于以往所学的课程,它的综合性较强,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积累,将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转变成简单易懂的知识点,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作出阐述。
一、注重物理公式和定律,夯实基础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公式和定律,这是物理学家们在探索中得出的智慧结晶,它们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教师在讲解高中物理公式和定理时,要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运用简单易懂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和定理的意义,这样的方式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更好。在学生能够真正地记忆和掌握这些内容后,就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公式和定理来解题,同时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巩固,为以后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1]。
例如,在讲解“相互作用——力”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形象地讲解“相互作用”中的物理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知识点,主要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以及“力的分解”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各个方面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互作用”中的概念性知识。在学习力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式各样与“相互作用”有关的物理问题,要想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当掌握“相互作用”中的所有概念性知识,这样一来,才能够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以此提高物理成绩,为接下来的高考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提高学习兴趣,指导解题思路
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具备学习物理的思维模式,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了新的知识,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完全采纳教师的意见,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开展物理学习。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个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问题:“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两个物体a、b,a重1千克,b重2千克,将它们用细线连起来,细线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a和b受到向左的拉力是10N,向右的拉力是40N,那么a和b受到的拉力是多少?”根据题目,学生很难想象到这个场景,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辅助道具来给学生再现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题目的含义,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跟着教师的节奏掌握解题的思路,从而计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全面理解知识,落实解题步骤
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只有在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后,才能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更深层次的内容。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综合素质、一定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观察能力才可以完全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内容。部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大多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自身的解题能力,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题目:把一个质量为G的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的中间,斜面的倾斜角是β,那么斜面和竖直挡板分别对这个球产生了多大的力呢?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同时绘制相应的草图,把球体受到的各种力都表示出来,如竖直挡板的弹力、支持力以及重力,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来分解这个球体受到的重力,与斜面垂直方向的重力分力是G1,水平方向的重力是G2,竖直挡板的弹力是F=G2=Gtanβ,竖直挡板的支持力是N=G1=G/cos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审题方面的有关技巧,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捕捉,最后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增强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
四、培养逻辑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阶段是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解题技巧,同时能够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中的基础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另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同一个题目来讲解多种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以速度v飞行的一颗子弹,前后穿透了材料相同的两块平行金属板。假设该子弹穿透这两块平行金属板的速度分别是0.7v和0.5v。那么这两块平行金属板的厚度比是多少?在解决这道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对比这些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找出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最后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理科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适当地转变自身观念,注重學习方法的传授,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讲解物理知识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让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解答物理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叶晓山.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54+56.
作者简介:陈锦能(1994.9—),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