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研工作的定位与实践
2019-03-08史贝贝
史贝贝
“科研兴校”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略。教育科研在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中小学,幼儿园科研工作起步晚、底子薄、难度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感受到了科研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园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园品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幼儿园科研工作现今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创新科研管理举措,丰富科研活动形式,才能形成“以点带面、全园参与、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科研工作格局,真正发挥科研在解决幼儿园教育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促成教师理念转变与能力发展、推动办园品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
一、明确定位:科研工作的价值与目标
科研工作是幼儿园发展的“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它对幼儿园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科研工作者的职责与目标是什么?明确科研工作的价值与目标,是有效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前提。
(一)幼儿园科研工作本质是“攻坚克难”
教育科研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大辞典》对“科学研究”的定义为“运用科学方法探究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活动”。“研究”是指 “确认未知,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等步骤,使未知变成已知的过程”。《中国学生管理大辞典》中对“教育科研”的界定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宏观和微观的现象、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开展的过程。”从相关的定义界定及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幼儿园科研工作应该具有三个特征:其一,运用科学方法收集和分析信息,而不是感性的、经验的、随意的;第二,对教育领域的现象、问题进行研究,而不是其他工作;第三,其结果是揭示规律、探究本质,具有探究性、创新性,而不是对已有经验的重复。
在幼儿园科研工作实践中,较为常见的工作内容是幼儿园课题的申报、资料的整理、成果的梳理等文字工作,有的会在此基础上承担教师培训、资料整理、个案成果收集和整理、文化建设等相关工作,工作方式是以文字撰写为主。有的教师以为科研工作就只是做一些“文字编辑”工作,这偏离了教育科研的本质。科研工作的“应然”是“攻坚克难”,重在研究,尤其是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而在现阶段实践中很多幼儿园的科研工作只是“文字编辑”。这样就必然导致科研工作探究性、创新性、科学性、引领性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科研“攻坚克难”作用的发挥。我们认为,幼儿园科研工作如果脱离了实践与研究,会弱化其意义。幼儿园科研始终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所以,必须让科研回归科学,回归研究,回归实践。
(二)幼儿园科研工作是园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与许多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交谈中,发现他们都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园所发展的重要性。但实际做法“因园而异”。有的幼儿园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转化成科研课题,以此为抓手引导全体教师梳理研究思路、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相关规律,从而提升教师实践经验;有的幼儿园鼓励全园上下申报课题,并以幼儿园立项的课题数量作为科研成效的“证据”,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有的幼儿园则以科研之名把幼儿园常规性的实践经验,提升为专著、操作手册、文集等“成果”……那么,对教师而言,教育科研是“专业成长的必修课”,还是“评优评先的敲门砖”?对园所而言,教育科研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幼儿园为提升影响力而“锦上添花”呢?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有赖于一定的研究,幼儿园的科研工作对发现、澄清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或误区,改进实践工作的思路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等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参与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素养、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提升专业素质,有利于促进幼儿园的长远发展。①因而,科研工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应落在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过程之中,落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之中,落在教学管理、日常教研、教学实践、教师培训等工作之中,避免科研工作简单地落在形式上或“成果”输出上,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被架空。
(三)幼儿园科研工作应常态化、规范化
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科研工作应该是常态化、规范化,循序渐进地进行的。当然,对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规的问题可以做专题或专项研究。而科研工作的规范、稳定运行,有赖于必要的规章制度与机制。比如,幼儿园可以根据园所科研工作的目标定位、科研管理人員的职责范围、科研工作的内容等,制订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课题合作研究制度、科研组长职责与培养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规划科研活动开展的频率、形式,确保科研工作能够规范、有效地开展。
对于科研管理工作量较大或科研工作常态化的园所,可以根据每学年园所的需要,自主研制幼儿园科研管理与服务指南,将幼儿园科研管理相关制度要求、各年度幼儿园课题研究情况、相应年度中园所或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或选题、计划开展的科研活动内容形式等进行细致周密的安排,让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能够提前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科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水平。
二、建立科研管理机制,保障科研工作质量
清晰、明确的科研管理机制对于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保障科研工作的质量,发挥科研工作对幼儿园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做好科研服务工作
幼儿园科研工作有着自身运行的程序,也是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基本过程。那么,相应地,科研服务要与教师的科研实践保持“同一视线”“同步节奏”,避免科研服务与教师行动的“时差”。幼儿园科研管理者可以根据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系统地规划教师在每个研究阶段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以课题研究为例,我们会根据其基本运行程序——选题、立项、实施、结项等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讲解申报指南、组织和指导课题申报、立项公示与课题开题、科研方法培训(集中学习与实践指导相结合)、阶段性交流与分享、结题培训与汇报等,科研服务要针对每一阶段教师的具体需求,精心设计服务的具体形式,灵活采取现场教研、讲座、案例研讨等多种方法,给予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服务与指导,推进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服务工作的质量。
(二)建立互动互助机制
一般而言,幼儿园教师普遍独立开展系统规范的科研工作难度较大,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是园所科研专业人员缺乏,教师科研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园所可以尝试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组织开展科研活动,达到借力使力、协作互助的效果。首先,可以按照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把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教师组成研究团队。比如,把研究幼儿情绪情感、同伴交往、归属感、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师组成“社会领域”研究团队;研究幼儿游戏行为、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游戏指导等课题的教师组成“幼儿游戏”研究团队。同时,每个团队都要有相应的“领头人”,“领头人”最好由“实践专家”和“研究专家”组成,即由在该领域相对有所专长的教师或教学骨干担任,既增强科研工作中的日常指导,也能发挥课题“领头人”的主动性。教科室下放管理权力,让研究团队中的“领头人”承担起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任务,促进相同主题研究团队内的思维碰撞及不同主题研究团队之间的分享、交流,起到“借力”的效果,保障科研工作的有效性。
(三)完善成果评价机制
真实有效的评价对及时调整工作过程、提高达成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为提高科研质量,幼儿园可以探索建立对科研过程及成果的评价机制。仍以课题研究为例,在选题阶段,可以引导教师共同研讨实践中优质的科研选题,总结其特点,除了实用性、可行性,也要关注时代性、创新性;在结项阶段,可以组织教师阅读、学习质量较高的结项报告。然后共同提出课题评价标准。比如,除了看是否有成果,还要关注研究过程是否严谨,既要看课题形成的文字性成果,也要看在实践中是否真正解决问题或产生效果。这些标准要让教师能够理解、认同,并且让教师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这样才有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落实,有助于依托科研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避免空泛的考核标准或让教师完全被动地被评价。在课题开展过程中,科研管理人员可以与承担课题的教师进行“每月对话”,提出相应的要求。即科研管理人员与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相关的情况每月至少沟通一次,对有困惑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并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有实践行动,要有反思。还可以开展“小组互评”,以分组研讨的形式交流课题开展情况,教师之间互相找差距,提建议,互相取长补短。
三、强化行动,推动科研工作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
许多一线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认识是有局限的,认为科研是“高深”的,一线教师难以完成。所以,他们往往对科研工作“避而远之”。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可能没有较为深厚的科研基础,难以完成科研工作;二是科研工作是需要花功夫去做的,尤其在日常工作已经较为繁重的现状下,会让教师有压力。所以,作为科研工作管理者,应想教师所想,努力帮助教师减轻心理压力,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
(一)将科研工作落脚于教育实践
幼儿园的科研工作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实践需求的满足、对教育质量提升的推动、对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上,而不是体现在文本成果数量的多寡、是否严格遵循科研的既定范式等方面。幼儿园的研究是行动研究,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梳理解决问题经验的过程。当然,这不意味着不需要研究方法。有效运用研究方法是我们客观全面地认识问题,准确分析、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比如,运用问卷调查法可以调研不同群体的现状与想法,运用观察法可以让我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幼儿园的科研选题往往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从认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转变,而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为此,需要把科研工作落脚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聚焦研究问题并把问题细化,将研究目标转化为每个学期、每个月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然后组建教研团队循序渐进地进行研究,引导教师在教育现场中思考、体验、研究、反思和总结,让教师明晰对问题的认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
(二)助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教师是科研工作的实践者,其科研兴趣是推动科研落实于实践的关键动力。因此,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引入专业资源助推教师开展研究。比如,发挥信息化手段信息量大、传递及时的优势,借助微信公众号、教师网络自主研修平台等,推送与科研相关的资讯,及时为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科研资讯;另一方面可以搭建平台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并对优秀的科研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幼儿园在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要求做好经费管理工作的同时,可以给予研究过程扎实、成效显著的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对校级优秀研究项目拨付一定的科研经费,甚至在评优评先中将科研工作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针对幼儿园教师“擅长做却不擅长反思与梳理”的现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关注教师的思考和研究,鼓励、指导和帮助教师进行实践研究资料的梳理,筛选其中质量较高的进行重点指导,并向相关刊物推荐。对于历年形成的科研成果,幼儿园编制《科研成果匯编》,对部分转化成园本课程的优质资源进行推广运用。此外,幼儿园还结合研究的进度,选择性地组织实践现场的展示和研讨,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设置“科研周”,将各个科研成果进行统一的总结和展示,增强教师对该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等。这些措施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就感。
几年实践下来,我们体会到,要真正实现幼儿园科研工作的价值和目标,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思考和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