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朝入关前对于汉文化的吸收

2019-03-08赵静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清朝皇太极努尔哈赤

赵静

摘 要:吸收汉族文化、因袭明制,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形成并实行。就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个不同的统治时期而言,满族统治者对汉文化的认识与接受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行文化政策亦有不同。本文就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个时期在吸收汉文化问题上的进展与不同谈些意见,以就教方家。

关键词:清朝;汉文化;努尔哈赤;皇太极

一、努尔哈赤时期对汉文化的初步吸收

努尔哈赤(1559——1626),女真族政权的创始人。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都担任过明朝建州卫指挥。努尔哈赤初为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后袭父职,任建州左卫指挥使。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年纪仅有25岁的努尔哈赤因祖父、父亲被明兵误杀,以“十三甲起兵”,迈出了统一女真族、建立后金政权艰辛征战历程的第一步。努尔哈赤此举顺应了当时女真族由乱而治、由分散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努尔哈赤先后统一了建州女真全部和海西、野人女真的大部,基本上结束了女真族社会长期分裂、动荡的局面。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登上汗位,建号金(亦称大金国),建元天命,创立起后金政权。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明。从此时起到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的八年间,努尔哈赤统率把主要的进攻目标指向明朝,攻占了辽东及辽西部分地区。

努尔哈赤曾经担任过建州左卫都督,比其他女真族人有更多的接触汉文化的机会。他曾多次奉命赴北京进贡,领略了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与政情民俗,然而,对于努尔哈赤来说,能够意识到学习、吸收汉文化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经过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

女真族崛起之初,因受落后民族传统的影响,对于征战之后俘获的汉族男丁采取一律屠杀的野蛮政策。后来,努尔哈赤逐渐认识到利用俘获汉人的手艺和劳力为自己服务,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便把过去对俘获男丁的杀戮政策改变为“收养”政策,即保全性命,充作劳役奴隶。

女真族原本地处偏远,生活手段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明代时,女真族一些部落如建州女真等不断南迁,逐步移居汉人居住地区,受到汉族农耕文明的影响,经济结构从过去以采集渔猎为主的单一经济形态,发展为农业与采集、渔猎等业并行发展。作为一位正在崛起和变革中的少数民族领袖,努尔哈赤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发布了一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命令。天命六年(1621)七月,努尔哈赤颁布了在女真族兴起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计丁授田”令。“计丁授田”尽管保留着浓厚的农奴制色彩,它的推行对于辽东汉民地区来说不啻是一种倒退,但对于正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女真族社会而言,则确立了后金政权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反映了农业在后金政权经济部门中地位的提高,有助于女真族内部封建性因素的增长。

二、皇太极时期的进一步改革及其文化政策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1626年9月30日),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极登上汗位,改元天聪。天聪十年(1636),又改国号为“清”,改年号崇德。在位皇太极一生武功文治,赫赫辉煌,各方面的建设与改革长足进展,女真族也从此被称为满族。在清朝历史上,皇太极以更大的力度吸收汉文化,积极推行改革方针,是皇太极执政期间最为鲜明的特色。

皇太极即位伊始,便对努尔哈赤晚年苛待汉人的政策进行了大胆纠正。在位期间,后金政权的武力比努尔哈赤时代有了更大的发展,迅速扩大着自己的统治范围。皇太极在积极进行军事扩张的同时,对于内政的汉化改革也在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果。

皇太极注重对满族习俗的改革,发布了一些改革风俗的命令。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落后婚俗的禁革。天聪年间,皇太极曾谕令禁止乱伦婚娶。凡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侄妇,永行禁止。在这项改革中,同样贯彻了学习汉文化的精神, 不分辈分的婚姻习俗,在许多民族的历史上都曾经存在过,但它毕竟是一种原始、落后的婚俗。与之相比,宗族外异姓论辈分的婚娶习俗,则是一种进步的、文明的现象。皇太极比照汉族的习俗,改变本族的陋俗,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顺应满族社会封建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在与明朝对峙的同时,开展了以“仿效明制”为基本内容的政治改革,迈出了比努尔哈赤时代更大的步伐。当然,满族社会出现的封建化发展势必导致其内部的两极分化,使部分经济状况下降的满族人产生怨言。这种情况对皇太极吸收汉文化造成一定的压力,使他常常处于改革与守旧的矛盾之间,不能不对满族贵族中守旧势力的掣肘有所顾忌,有时还要做些让步。

三、结语

满族之所以能够在明朝后期由小而大,由弱而强,与入关前的统治者努尔哈赤、皇太极实行的吸收汉文化、坚持改革本民族内部陋俗的方针与作法分不开的。历史证明,任何一个落后的民族,如果能够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吸收他族之长,弥补自身之短,不断改革内部的落后面,就能转弱为强,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清朝崛起的历史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然而也要看到,努尔哈赤、皇太极所向慕的汉文化,是寄身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传统文化。对于处在从牧猎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的满族来说,这种文化具有先进的一面。如果从另一方面看,此时的中原传统文化已经处于发展的后期,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对新兴的满族而言,吸收汉文化无异于得到一把双刃剑,在吸收优秀成分的同时,也把落后方面如君主专制、纲常名教等接受过来,不可避免地背上了沉重的封建主义历史包袱,带来的弊害也是极其深远的。

参考文献:

[1]萧一山.《清代通史》上卷[M].中华书局,1986.

[2]辽宁大学历史系.重译满文老档(太祖朝)第2分册,[M].

猜你喜欢

清朝皇太极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喜食生肉
论清朝入关前对于汉文化的吸收
论清朝的秋审制度
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浅析阿拉善定远营城在清朝期间的发展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先生冷吗?
赏赐仇人
清入关前仓储制度探析
努尔哈赤的“刨树根”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