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迁老人社区融入探析

2019-03-08朱思红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随孩子迁入异地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怎样促进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增进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的探析

关键词:随迁老人 身心健康 社区融入

一、前言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资源的丰富,许多农村人员选择进城发展,并在城市定居下来,毕业后也选择留在城市就业,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以及寻求更好的资源,会选择在城市上学等等,当他们选择在城市定居后,留在老家的老人,儿女为了方便照顾,会把老人接到城里一起居住,老人为了养老跟随子女来到城市生活,就产生了这样的特殊群体-随迁老人,而这样的一个群体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外人看来,他们有儿女照顾,不愁吃穿,很幸福,但却忽视了居住环境的差异,对老人这样一个适应力弱的群体来说对他们的身心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老人们离开自己原来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居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网络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或许在城里就显得格格不入,在家乡与左邻右舍亲密友好,聊天阔谈,但来到城里面对的却是紧闭的防盗门,陌生的人。且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之间存在着语言习惯、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大多数随迁老人来到城市生活后出现明显的不适应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融入困难。

二、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困境

(一)生活习惯不适应。随迁老人多数是来自各地,有的来自城市,但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各个不同的地方,民族文化、风俗存在的差异不明显,就连在生活习惯上,几乎所有的随迁老人表示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作息时间、娱乐方式、卫生及饮食等等,老人难以转变农村的生活模式,且固有的生活习惯在城市不被接受,老人在心理感到沮丧,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城市的生活习惯老人适应程度比较低。

(二)语言交流上的阻碍。因为随迁老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所以整体来看随迁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部分随迁老人由于自己不识字且对城里事物的不了解,对城市娱乐生活产生畏惧,不敢尝试。在与邻居的语言交流上,老人与社区里的人由于口音及知识面的不同存在着语言交流困难,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别人所说的某些语言词句,很多老人由于不理解,无法顺畅的进行交流,致使老人很少主动与周围的人接触。

(三)社区参与度低,交流渠道少。多数随迁老人都表示没有参与过社区组织的活动,对社区组织过哪些活动也不知情,如果社区组织一场大型的活动,邀请他们去参加绝大多数的老人表示不愿意去,普遍老人对参加社区的活动都感到畏惧,害怕自己不懂、不会以及受别人的排斥,宁愿留在家里看电视,可见,农村随迁老人普遍的交往意愿不强。而社区举办的相关活动也很少,有的老人表示,都没听说过社区举办过什么活动且也没邀请过他们。对于与周围人认识的方式随迁老人表示见过几次面后主动打招呼或者是经过子女的介绍认识,随迁老人与社区里的人的交流渠道少。

(四)缺乏自信。随迁老人由于对自己是来自农村以及文化水平低的认知,很不自信,总怕自己被嫌弃,被别人瞧不起,对于子女以及周围的人所说的一些话很敏感,总把自己当是外来人,对于参与活动,老人总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什么都看不懂,什么都不会,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会选择不参加活动。对于某些年纪大了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表示在家里不能帮儿女做些事,认为自己没用了,是儿女的负担。

三、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策略

(一)转变自我认知,增强其自信心。多数随迁老人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对自己农村人身份的认知,对新环境一无所知,缺乏自信心,导致对什么事物都害怕接触,这使得随迁老人对新环境也产生了一定排斥,难以很好的接受新生活。转变老人对自我的认知,增强随迁老人的自信心,对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社区生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随迁老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随迁老人对自我在城市生活的看法,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并引导老人学习城市的新事物,使老人对新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当老人面对这是事物时不再一无所知,也不再因为不懂而不敢接触,鼓励参加社区各种类型活动,展现老人的特长,增加其见识面,慢慢转变对自我的认知,更有信心去学习城市新事物,接受新生活。

(二)家庭支持与关爱。随迁老人能够尽快的融入到城市社区生活中,家人的支持也占有很大的作用。随迁老人普遍对自己的认同度低,子女可以多花点时间陪伴老人,与老人常沟通,慢慢帮助他们改变生活方式,接受他们的风俗习惯,家人耐心的给他们讲解城市的生活情况,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常带领老人购物,在城市周围游玩,给他们介绍新事物,鼓励老人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让他们慢慢接受城里的生活,慢慢的适应,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儿女的关爱,感受到家人的关爱,让老人丢掉外人这个想法,慢慢热爱城市的生活。在生活中家人之间的沟通也是老人融入社区的关键,日常生活中老人在很多方面会与子女产生差异,例如生活习惯与观念等,避免不了会发生冲突,但很多老人会选择沉默,长久下来越积越多,矛盾变大,对老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老人会感到孤独难过,晚年生活也不开心。可通过对老人的疏导,遇到不顺心的问题主动的与子女沟通,子女也需要时常关注老人的情况,主动与老人进行沟通,这样有利用问题的解决,家庭矛盾的化解,心结的打开。

(三)社区关注,发挥社区组织作用。随迁老人在自己的家乡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有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随子女来到城市居住,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这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得重头再来,与社区里的人都相互不认识,社区可经常组织一些针对随迁老人的活动,时常开展社区老年人交流活动,把社区所有的老人聚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随迁老人与社区其他老人相互认识、交流,并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让随迁老人有归属感,不再认为自己被排除在外,同时社区也常开展随迁老人相关的关爱活动,让老人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心理得到慰藉,更容易融入到社区中。丰富社区文化建设,让随迁老人有更多符合自己兴趣爱好活动参与机会。倡导社会组织机构关注随迁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也提醒随迁老人的子女注意到随迁老人不光只是物资上,精神上也需要关注。同时针对随迁老人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使随迁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不是被孤立在外的。

作者简介:朱思红,男(1976——),湖南邵阳人铜仁学院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
留守老人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研究
老年人住宅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论家庭对职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武术运动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综述
浅谈跑步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论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义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