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第一座清真女寺概况及争议

2019-03-08陈玉凤刘晨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争议

陈玉凤 刘晨

摘 要:2015年1月,美国第一座清真女寺(美国清真女寺)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成功发起。在众多争取女性宗教空间和领导权的尝试中,美国清真女寺赢得了较多的支持,但相左的声音也在所难免。目前尚无学术作品介绍美国清真女寺,在对该寺举办的活动进行跟踪分析以及同美国穆斯林访谈的基础上,笔者向读者呈现一个较为全面的美国清真女寺。

关键词:美国清真女寺 思想和尝试 建立原因 宗教活动 争议

一、美国伊斯兰女性学者争取女性宗教空间和领导权的思想和尝试

在美国清真女寺建立之前,美国社会多次发起对穆斯林女性宗教空间和领导权的激烈争论和大胆尝试,而这些思想和实践同中国清真女寺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是世界上建立清真女寺最多和较早的国家。2000年首本介绍中国清真女寺英文著作《中国清真女寺史》的问世、国外学者陆续走入中国进行田野调查使中国女寺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伊斯兰研究领域中较为耀眼的课题,并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女性赋权活动。2009年,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筹办了主题为“女性、领导权和清真寺:当代伊斯兰领导权变迁”的学术会议。[1]美国哈特福德神学院麦特森教授的论文《女性可以担任伊玛目1吗?》受启于她在中国清真女寺的见闻。[2]2005年,由非洲裔伊斯兰教女性学者阿米娜·瓦杜德教授组织、激起世界伊斯兰界争论的实践是她在紐约圣约翰大教堂引领男女穆斯林混合礼拜的活动。礼拜的非同寻常之处在于:女性担任伊玛目,引领男性穆斯林礼拜;男女穆众没有被分隔开,肩并肩礼拜。

关于这次领拜活动的思想渊源,参与者阿斯若·诺玛尼向笔者透露:“瓦杜德深受中国清真女寺文化的启迪。”2011年在悉尼大学演讲时,瓦杜德也提到1990年代在中国清真女寺的见闻对她的启发。事实上,中国清真女寺的实践同瓦杜德的观点有着显著差异。不是所有的中国穆斯林社区都可以建立清真女寺或允许女性穆斯林领拜。存在清真女寺的地区,女性不能为男性领拜,成年男子也不被允许进入女寺。瓦杜徳的做法也同美国大部分穆斯林的看法相左。当天一些穆斯林聚集在教堂外表示抗议,礼拜活动在教堂举行而非清真寺也恰好说明这一做法没有获得美国穆斯林的支持。[3] 瓦杜德推广女性宗教领导权的实践举步维艰。同瓦杜德思想较为接近的是 “圣母玛利亚的心”(Maryams Heart),挑战常规的做法同样难以被数穆斯林所接受。

在为穆斯林女性争取领导权和宗教空间的众多尝试中,群众基础较为广泛的是“美国清真女寺”,由一位年轻女性穆斯林哈兹娜·马兹纳维在洛杉矶发起。她希望美国清真女寺能够开拓一场影响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复兴活动,女性穆斯林能像伊斯兰教早期女性一样参与穆斯林社区活动、获取伊斯兰知识、并获得一定的宗教领导权。女寺暂时租借皮科联合住宅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2017年4月,该寺成功注册为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非营利社会组织。

二、发起美国清真女寺的心路历程

2015年5月哈兹娜在赫芬顿邮报上撰文《关于美国清真女寺你该知晓的九件事情》,向公众透露了建立清真女寺的心路历程。首先,建立一座包容性强的清真寺是哈兹娜儿时的梦想。哈兹娜在加州橙县的加登格罗夫清真寺长大,女性可担任清真寺委员会成员,男女分开在同一区域礼拜。随着人数增加,清真寺在建筑顶部加了穹顶作为女性礼拜殿。建筑格局的改变潜移默化地固化了男女穆斯林对各自礼拜空间的占有,她不被允许进入清真寺主殿,清真寺变得不像以前那样包容。由此,她萌发了建立一座包容性强的清真寺的想法。[4]

2012年,在加州大学芭芭拉分校召开的“重建伊斯兰女性权威”学术会议上,有学者梳理了伊斯兰教早期成千上万的女性穆斯林学者,她们备受重视并承担着重要宗教职责。女孩常被挑选出来铭记《圣训》并将此传给后代。[5] 哈兹娜开始意识到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清真寺空间的包容,而是社会对女性缺少重视。由此,她的志向从建立一座包容性强的清真寺转变为赋权穆斯林妇女。

世界上清真女寺的客观存在以及女性宗教领导权运动对她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美国清真女寺官网指出:“美国清真女寺不是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女寺。全球范围的清真女寺贯穿于整个伊斯兰历史。”[6]这些运行良好的清真女寺对她确定清真寺的风格起到了指引作用。此外,哈兹娜撰文说:“建立女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穆斯林女性学者宗教实践的启发。[7]对我起关键作用的是瓦杜徳教授邀请我参加‘重建伊斯兰女性权威学术会议。”[8]哈兹娜秉持着同瓦杜徳一致的目标:赋权穆斯林女性宗教领导权。但她摒除了瓦杜徳所有不被穆斯林接受的做法,使女寺更符合常规[9]

在正式发起女寺之前,哈兹娜申请了加州伯克利穆斯林女子学院为期一年的网络课程。该学院的宗旨是铭记伊斯兰文化史上女性学者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穆斯林女性通过接受教育进而获得宗教上的地位。[10]哈兹娜多次提到“导师瑞玛·尤瑟夫对创立清真女寺的启发。”[11]在导师的影响下,她坚定了通过清真女寺赋权穆斯林女性宗教领导权的使命。[12]

三、美国穆斯林对美国清真女寺的争议

(一)支持之声

一些穆斯林以伊斯兰教历史文化为作证,支持清真女寺对穆斯林妇女的赋权。一位非洲裔女性穆斯林回复邮件,“几个世纪以来,赋权穆斯林妇女、允许女性获得教育是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部分。美国情真女寺意味着对女性的赋权及教育资源的馈赠。”基于美国部分清真寺没有给予女性足够礼拜空间和学习资源的现实,马里兰州一位穆斯林说,“清真女寺意味着给予女性宗教空间以及对女性伊斯兰教知识的馈赠。” 此外,伊斯兰教历史上阿依莎领拜事件成为支持清真女寺的强力证据。

对于女性新穆斯林来说,戴头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清真女寺规定:“女性可按原本装扮进入女寺,并鼓励穆斯林姐妹尊重每个人的着装选择。”[13] 密歇根州一位女性新皈依者对此持赞赏的态度。“对于我来说,戴盖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允许我穿平时着装进入女寺是一个很温馨的情景。如果一个穆斯林妇女从小生活在不戴头巾的环境中,她不应该因担心自己不戴盖头被清真寺拒绝而只能躲在家里礼拜。”

一些穆斯林认为清真女寺的出现是美国穆斯林与时俱进的表现。加利福尼亚州一位盲人穆斯林评论道:“伊斯兰教教法中有一个体现与时俱进观念的词汇,叫做伊智提哈德(ijtihad)。在女性拥有更多权利的美国社会,清真女寺应该被鼓励和提倡。”伊智提哈德一词,原意为“努力”,引伸为“创制”,特指教法学权威根据《古兰经》的总精神,通过推理判断,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推演出与教法宗旨并行不悖的法律结论的整个思维过程。[14]

(二) 反对之声

清真女寺在美国是一件新事物,必然会饱受争议。得克萨斯州一位穆斯林回应说,“虽然应该鼓励女性参与清真寺活动,但建立在改动伊斯兰教基本共识基础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密苏里州一位穆斯林认为,“阿依莎领拜是一件好事,但她从未在一个只允许女性进入的空间领拜。她也没有一直领拜。我们怎能断章取义、用特例来证明清真女寺的合法性呢?”

有的穆斯林对清真女寺过低的着装要求持异议。一位伊朗裔穆斯林说,“着装随意的女性与穆斯林女性典范形象相左。在礼拜时,这不利于男性获得精神上的纯净,他们可能担心被暴露的着装吸引。”

也有穆斯林对男女穆众被隔可能离导致的文化不同步表示担心。一位印度尼西亚裔穆斯林说,“这会不会导致男女清真寺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少,进而思想不同步呢?我更喜欢在同一座清真寺中男女拥有同样的空间,同時从男性和女性穆斯林那里学到知识。”

(三) 中立立场

也有穆斯林对美国清真女寺持中立态度,他们不反对女性建立属于自己空间的清真寺,但也并不十分在意伊玛目由谁来引领。一位穆斯林女性大学生向笔者透露了自己的中立立场,她说,“我不反对清真女寺,因为一些清真寺留给女性的空间很小,给女性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但我并不在意由谁来引领礼拜,由男性担当伊玛目也自有他的道理。”

四、结束语

近些年,清真女寺成为全球伊斯兰教研究较为热门的话题,相关思潮和实践活动也在美国社会不断涌现,但各派主张又有所差异。瓦杜德教授和“圣母玛利亚的心”清真女寺支持女伊玛目引领成年男女领拜,且男女可以肩并肩混合礼拜,这遭到绝大多数穆斯林的反对。美国清真女寺虽然支持女性伊玛目领拜,但她只能为穆斯林妇女和小于12岁的男孩领拜。关于美国清真女寺和“圣母玛丽亚的心”这一新生事物的讨论会一直持续下去,秉持思想迥异的两座清真女寺是否能在美国扎稳脚跟,是一个拭目以待的问题。

注 释

1 伊玛目,指清真寺内率领穆斯林群众举行拜功的宗教师。参见《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665页。

参考文献

[1] Masooda Bano, Hilary Kalmbach, Women, Leadership, and Mosques: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Islamic Authority, Leiden: Brill, 2012, p. iv.

[2] Ingrid Mattson. (2005) Can a Woman be an Imam? Debating Form and Function in Muslim Womens Leadership, retrieved on June 17, 2017, from < http://ingridmattson.org/article/can-a-woman-be-an-imam/>.

[3] Abdennur Prado. (2005) About the Friday Prayer led by Amina Wadud, retrieved on August 1, 2016, from < http://www.studying-islam.org/articletext.aspx?id=955>.

[4] M.Hasna Maznavi, “9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and Muslim Women in General,” The Huffington Post, May 2015, retrieved on September 24, 2017, from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m-hasna-maznavi/9-things-you-should-know-about-the-womens_b_7339582.html >.

[5] Salma. (2015)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In the Founders Own Words, retrieved on December 12, 2016, from <http://muslimgirl.net/10157/womens-mosque-america-interview-m-hasna-maznavi/3/>.

[6]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5)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trieved on September 21, 2017, from <http://womensmosque.com/faq/>.

[7] M.Hasna Maznavi, “9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and Muslim Women in General,” The Huffington Post, May 2015, retrieved on September 24, 2017, from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m-hasna-maznavi/9-things-you-should-know-about-the-womens_b_7339582.html >.

[8]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6) Zaytuna Community Forum on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retrieved on October 7, 2017, from .

[9]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5) Description of Our Services, retrieved on July 26, 2016, from <http://womensmosque.com/about-2/description-of-our-services/>.

[10] Rawiya. (2005) Mission, Rawiya College, and Shaykha Fest, retrieved on October 14, 2017, from <http://www.alrawiya.org/aboutus.html>.

[11] Lutheran School of Theology. (2015)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retrieved on October 14, 2017, from < https://lstcccme.wordpress.com/tag/muslim-women/page/3/>.

[12]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6) Zaytuna Community Forum on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retrieved on October 7, 2017,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815ZTseB8&t=112s>.

[13]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5) Description of Our Services, retrieved on July 26, 2016, from <http://womensmosque.com/about-2/description-of-our-services/>.

[14] 中國伊斯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7页。

作者简介:陈玉凤,博士,讲师,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刘晨,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项目:本篇论文是井冈山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传教方式及皈依现象观察”(课题编号JRB17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争议
高校人事争议仲裁机制的反思与完善
台“家庭教育法”删“夫妻”引争议
教师与单位人事争议是否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仲裁“绿色通道”为务工人员“裁决”276万元
中国老挝两国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对比分析
20
我们能保卫自己的家吗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俄争议把海参崴租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