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2019-03-08干银军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干银军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与人类活动联系十分密切的重要学科。伴随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把数学的知识应用到了科研和生产中,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近年来,基础教育中更结合了数学和信息技术,最终达到了很好的小学数学教育效果,自此,探究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帮助也逐渐被搬到了台面上。

关键词: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帮助当今小学生更加积极地、方便地接受新的数学知识,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一改变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直观地获取到更丰富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在小学教育的学科中,数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學生学会理性地独立思考、能够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这些能力的提升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自己遭遇的事件、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素质,从而顺应时代发展,能够在未来有一番作为[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者们更注重于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多地关注于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但是由于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不够直观甚至不具备趣味性,并且受限于简单的教学方式导致信息量不足,因此不论是从教学效果上看还是从教学方法上看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信息技术帮助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兴趣。

虽然数学的逻辑性很强,但是仍然属于比较抽象,甚至在初学的学生看来是比较乏味的学科,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并且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取知识,以此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上,再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兴趣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以此获得更好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二)对提高学生智力有益。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受限于老师的精力有限,黑板等器具的使用同样增加了学生等待的时间,由于学生的耐心有限,当失去兴趣,被动接受时,容易被惯性思维左右,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当把信息技术结合到数学教学中能够缩减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丰富了教学的信息量,引导学生将知识互相关联起来,最终达到能够帮助学生从熟悉知识到熟练运用的转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2]。

(三)打造参与度更高的课堂氛围。

以往的教学课堂由于过于沉闷,因此不仅效率不高,更是引起学生的反感,由反感还会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最终导致课堂氛围过于糟糕,学生因为没有兴趣学不好也不愿意与老师互动。将信息技术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兴趣与集中力,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互动中,最终形成参与度更高的课堂氛围[3]。

三、信息技术帮助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有效方式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运用电子白板,帮助学生借助画面和音乐更快地融入课程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投入思考,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方式可以将静态的题目化作具象化的题目,以此降低学生学习数学初期因为不能迅速进入状态了解题意而感到困难逐渐产生反感。比如当讲到追及问题时,老师可以将追及的过程运用flash动画模拟出来,一开始在初始画面中提出疑问:走在前面的兔子先到达目的地呢?还是先被后面速度更快的小猪追上呢?然后播放动画,“小兔”和“小猪”沿直线向终点走去,兔子到达终点时,暂停,可以明显看出小猪还在路上。然后继续播放,当小猪追上小兔时,发现追上的地方处于终点之后,所以说明到终点的距离不够小猪追上小兔。继而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这两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最后更可以通过改变终点位置或者使小兔到达终点后折返,使学生能够熟练解决追及问题以及相遇问题。

(二)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同时降低本有空间想象力困难的学生的学习难度,直观的图像能够使学生迅速了解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对比以往的课堂教学,具有不需要携带过多教学辅助用具、更加灵活、可以反复使用的优点。比如教学生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时候,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来播放立体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每一个角度的物体应该是什么形状。正方体的棱有多少条?随着课件播放,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数出来,同时避免了学生因为位置靠后而不方便看清的问题。如此培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最终提高整体的思维能力[4]。

(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需要自行想象题设条件,当同学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的时候,他们的抽象化的知识与具象化的画面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印象深刻,也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能够迅速调用有关的知识。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被普及信息技术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将有关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比如在讲解相遇问题时,甲、乙两人以各自的速度相对而行,经过一定时间,最终相遇,乙出发的地点距离甲出发的地点有多远?提出问题后,老师可以将甲乙两人在课件中表示出来,如甲乙在两条平行轨道上相反方向行走了一段时间,从而在屏幕上形成一道轨迹,然后将轨迹拼接,总距离之和即为甲乙两人出发地的距离。同时,倒放动画能够给学生提供新的思路:不一定要苦恼于距离的未知,假定出此距离是甲乙二人同时开拓的路,更容易理解。另外更是可以延伸到相遇以后继续前行,此时一人到达,另一人在哪里?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先抛出问题,然后从解决的角度思考,需要知道位置首先需要知道甲与乙出发地的间距,而前一问的方式已经教会了学生们如何求得间距,因此需要解决问题,还需要知道又走了多久,这段时间是其中一人走完相遇前对方所走距离的总时间,由此得到时间,最终算得另一人行走距离,得到位置。由此更可以延伸到二人到达对方出发点均折返的二次相遇问题。

总 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今的小学数学教育非常有必要结合信息技术来进行,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可以优化课堂气氛,具有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祎, 钟绍春, 周拓.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128-133.

[2] 杨尊严.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新课程(上), 2017(2):51-51.

[3] 徐火荣.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分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 1(20):36-37.

[4] 贾云霞.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 文理导航, 2017:25.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