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策略研究

2019-03-08王庆忠熊颖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王庆忠 熊颖

摘 要:众所周知武警院校在高等院校当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其教育特点和目的也和普通院校有着很大的区别。武警院校在培养学生发展方面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还特别重视打造学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里抗压能力。武警院校是培养未来人民警察和军备治安力量以及基层政法系统工作人员的摇篮,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别是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却和培养武警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强压环境下学生抗压能力等心理学教学成为学生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心理培训 武警院校生 疏导对策

武警院校学生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军事素养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在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背后也要有强大的心里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因此,过硬的心里素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院校各个年级的学生调查其心理发展状况,针对性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蓋,深层次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根据实际可能遇到的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营造多种特殊环境氛围,从教材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心里自主自愈能力,为未来艰辛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武警院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适应性差。武警院校对学生实行的是准军事化、封闭管理,纪律严格,实行一日五点名的作息制度,要求学生行为举止规范,日常不得随意外出。而我们招录的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已形成了相对比较自由散漫的习惯,加之绝大多数学生又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更造成了他们不愿受约束。学生进入武警院校以后,由原来的自由散漫的状态突然进入一种要求严格、整齐划一的状态,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在行为上表现为不适应,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产生抵触,甚至敌对心理。

(二)心理承受能力差。我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学生大多也只有两个孩子。孩子少。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甚至什么事都大包大揽下来,这造成孩子的独立性差,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就差。而武警院校生活与他们以往的生活相比是全新的,军训是全新的、开设的课程是全新的,这使很多学生面对这些有些束手无策,表现为做事感觉困难,遇到困难、挫折灰心,觉得学习、工作负担重并难以完成。如有些学生面对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这样相对简单的训练都难以接受,而希望寻求压路机的帮助。

(三)人际交往困难。武警院校实行封闭管理,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时时相处,很多情况下没有距离,几乎没有独处的空间,日常生活的小节、甚至一句话都会引发冲突。产生矛盾、冲突、看不惯他人的行为不可避免,这不同于他们以往的同学交往。以往他们在学校相处,看不惯的人和事可以回避,而在武警院校,他们天天遇到,时时看见,面对矛盾和冲突,无处可逃;这个年龄的孩子缺乏客观地看问题的角度,又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所以很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紧张与敏感的问题。

(四)情绪调控能力差。学生在武警院校生活,面对很多不适应的人和事,心理会产生很多困惑和矛盾,但他们大部分人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也缺乏消除不良情绪、化解矛盾的方法,这使不少学生出现了心理不平衡、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甚至敌对、偏执等现象。

二、武警院校生心理健康疏导对策

1.提高广大教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心理学教员的指导和咨询是不够的,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因为心理健康不能仅依赖理论认识,还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和持续耐心地开展教育,才能产生实效。因此,增强广大教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是加强武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学校要组织教员学习、培训,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并运用到教育和教学各个过程中,处理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注重挖掘学生的能力,开展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恋爱和性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2.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因而多参与社会活动,往往有利于增强意志力、丰富体验、发展才智,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如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出一些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生走出封闭的象牙塔,去经风雨、见世面,获得一些磨砺,从而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

也应该经常性地组织一些集体形式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和基层部队情况,增强学生对部队和社会的了解,加强对国情和国际时事的认识。

3.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校园精神氛围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积极向上、乐观、和睦、轻松的群体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院校是一个知识集中、文化集萃、思想集锦的独特群落,必须将院校充足的思想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施展天赋与才华,增强竞争意识,奋发进取,不断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广泛的交流、交际和合作,可以使学生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4.开展心理训练,磨砺学生心理品质。目前,心理素质训练已成为外军常规性的军事训练科目,这些国家的军队通过模拟战场环境和结合日常管理教育、作战训练等活动,培养他们完成战斗任务所必需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活动能力,并且呈现实战化、基地化、模块化和技术化等特点,这对我武警院校学生的心理训练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三、结语

在武警院校特殊的军事管理和教育环境中,武警院校学生需要具备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环境的要求,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官。外界环境的影响使武警院校学生的心理受到较大的冲击,心理快速成熟,因此,表1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高度关注自身的心理素质,希望自己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素质,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对职业目标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这一点符合武警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1] 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师生素质——司法警察类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之研究(一)[J]. 张朝华. 学理论. 2011(25)

[2] 警务实战中的警察心理研究[J]. 黄伟强. 政法学刊. 2007(03)

[3] 后进警察人格状况调查[J]. 梁铁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