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9-03-08陶婕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革,“多元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以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为视角,阐述了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模式的三种类型。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大学英语 多元互动 教学模式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mobile Internet, advantage of college English multi-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day by day whil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pattern is reforming secret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ree types of college English multi-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theory.
Keywords:mobile Internet; college English; multi-interaction; teaching mode
一、引言
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阔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移动互联网为背景下进行移动学习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相较于传统模式,互联网教育具有信息传递优势、信息质量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和信息交流优势。
大学英语教学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当前,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同行投身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与实践中。笔者主要根据本校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结合学校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从多方面、多角度力求探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元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本校属刚升本不久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学习工科的学生居多,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本校的每届新生中,高考英语成绩不及格的人数较多,有时候甚至高达80%以上,总体基础弱、个体差异大,但学生的学习意愿较强。从大学英语课程学生的整体知识基础看,存在着起点较低,知识结构不完整,知识点匮乏等现象。笔者深知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也深感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成效不大,有待改进。所以,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学生的期望来看,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都是非常切合学校发展实际和大有必要的。
自2017年获批校级本科示范课程以来,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探索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方法,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与实施,也不断与兄弟高校交流学习,借鉴汲取经验。根据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结合学校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基于社情和学情的调研与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初步确定了改革方向,精心设计并率先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EPM三位一体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即英语(English)+项目(Projects)+专业(Majors)。据此,教学团队以文秋芳教授的POA“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开展分类教学,分艺术与非艺术两类,注重学生的产出性学习。在2018年1月初的全校本科示范课说课评课活动中,时任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周延汇报了EPM课改情况,得到了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院长姜大源研究员的肯定与赞扬,专家的鼓励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动力,更坚定了我们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三、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1]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知识是一个不断认知,体验和建构的过程。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以及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进行互动和协作的重要性。建构主义主张推行“支架式”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辅助作用,教师的责任就是一点一滴为学生搭好合理的支架,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步爬升,不断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那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做到1.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认知主体作用;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真实的、情景化的隐形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发挥知识构建者和工具运用者的角色;3. 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
(二)自主学习理论
“Autonomy”这个词源自于政治以及伦理学领域,该词条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其词义在专业语言学习文献中被多个角度讨论,并在学界受到不断的关注。[2] 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是在教学实践中被首次提出的。外语教学界对自主学习的讨论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法国南锡大学(University of Nancy)的应用语言学中心(CRAPEL)的教研人员们提出了自主学习,CRAPEL 的前主席Henri Holec 正式把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他认为自主学习能力( learner autonomy) 是一种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现有的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选擇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以致学习目标的最终实现。[3]
Holec把一个理想的学习者行为(desirable learning behaviors)与学习者学习的潜力(capacity of such learning)进行了区分。这种区别使得我们把“自主学习”与一些词眼有所联系: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自助学习以及远程学习。除此之外,这些学习形式可能要求自主性训练,但是这些形式自身并不能培养学习者的这种能力,也就是说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学习者与生俱有的,它需要有人引导和帮助。事实上,课堂内外的“自主学习”提升被视作能够独立行动并且与他人合作,并且成为一个有社交化的有责任的性格特质的培养的重要过程。教师在促进学生的心理特征形成以及学生自主性的实际能力培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的表现上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于民办高校刚入学的本科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格外重要。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主学习不是学习者完全的自主学习,而是学生以教学主体身份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设备 、场所等环境,在教师指导和支持服务下,调动自身认知经验与学习能力主动理解、诠释与建构知识的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大量接触“真实”语言的机会,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自我学习控制能力提出严格的要求。
四、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师生,作为教与学活动的双主体,在课堂、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网络虚拟空间三维环境中,所进行的师生、生生、生机间的英语教学互动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协调,而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探索、实践与合作,在做中学、探中学中完成对语言使用规则的认知和外化。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是网络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契合而产生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形式。提倡建立新型的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交际活动的参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营造 互动协作和实践创新的氛围,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互动教学过程中。
(一)师生课堂互动
外语教师应针对尚未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新生应进行积极的引导和介入,因为学生基本还未能对大学英语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进行充分地利用。而课堂教学应该首先从课堂设计开始。在强大的移动互联网背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应更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激励、指导和促进的功能,进而增强课堂互动,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类平台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课前,整个教研室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大家根据分解重构后的教材单元主题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和任务,按照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分为若干个教学情境,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体验不同的角色,完成指定的不同项目任务,并努力将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任务中,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这样也更好地贯彻了学校的应用型教育理念。课堂上,可以依托“对分易”等教学平台,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对分课堂,还可以进行如头脑风暴,节目访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生生“社区”互动
生生“社区”互动是课堂互动的一个自然延伸和补充,弥补了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使用英语交际不足的缺陷。扩展了外语学习的时空范畴,强化在真实交际环境中应用语言这一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4]不管是在学生寝室、第二课堂(英语角、英语语音诊断室等)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都可以开展生生“社区”互动教学。一方面是对师生课堂互动的一个自然延伸和补充,让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在课外得到练习和巩固,甚至是完善与升华。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课外活动和语言实践(听、说、读、写、译等),在学生群体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强化在真实交际环境中的语言应用。生生“社区”互动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包括对分课堂中的隔堂对分模式,第二课堂活动中的非竞赛类活动如英语角、语音诊断室、英文读书分享会等,竞赛类活动配音比赛、戏剧比赛、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阅读、翻译、写作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双人互动一对一的交流合作,也可以是三到五人的小组合作,它们是推进学校大学英语“赛训教”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提升学校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课外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学会了协作共进,学会了凝聚智慧,进而实现学习目标,全国提高语言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三)生机多维互动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的手机网民数量超过电脑网民数量,意味着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教育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快速普及,互联网教育爆发出新潜能,人们开始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学习人类的优秀文化和技能。国家也陆续出台文件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出现颠覆式创新,形成了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教育形式呈现多媒体化、互动化。而我们的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教育資源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力。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网络教室、教材配套的网络学习平台、FiF口语训练系统、iwrite写作系统等等辅助英语教学,鼓励学生在与两机(手机和计算机)的多维互动学习模式中,用海量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并与信息资源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进行互动,使英语教学真正做到虚拟化、个性化和自主化。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结束语
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全方位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教师和网络三者之间的“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多种现代优秀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以实现。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科特点和教学发展规律,将之合理利用,提高教学效果,从而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Piaget J.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M].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66.
[2] Benson P. Autonom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 Language Teaching, 2007, vol.40(pg21-40)
[3] 何荔.数字技术环境下“多元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J].山东外语教学,2009,(4)
[4] 张善军.信息技术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D]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陶婕(1988.8-),女,广西阳朔人,最高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课题项目:2017年南宁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项目名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以南宁学院为例
课题编号:2017XJJG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