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员与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研究
2019-03-08史斌
摘 要:洋员参与了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建立,他们在完成技术转移、工程建设、工业生产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也将西方的生产经营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引入中国,推动了各个洋务实业的发展壮大。以汉阳铁厂为例,洋员协助中国管理者建立了人事管理制度、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产品销售制度、工业标准化制度等近代西方企业制度,使汉阳铁厂形成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制度模式,进而推动了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洋员 企业制度 汉阳铁厂
洋务运动以来,晚清教育、实业、军工等领域聘用了一批西方雇员,具体包括管理人员、军事人员、教育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这些雇员被统称为“洋员”。洋员参与了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建立,他们在完成科技传播和工业生产的同时,也将西方的生产经营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引入中国,推动了洋务实业的建设与发展。晚清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也伴随着西方企业制度的引进,“西制东渐”与“西学东渐”两个共同发生的历史进程。[1]晚清汉阳铁厂经历了张之洞主导的早期官办、盛宣怀主导的官督商办、李维格主持的改革整顿、汉冶萍公司的股份制经营等历史时期,充分地体现了洋务实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发展变迁。以汉阳铁厂的经营管理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洋员对铁厂制度变迁的影响,可以对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发展过程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洋员与汉阳铁厂的官督商办制度
汉阳铁厂创办伊始,湖广总督张之洞采取的是完全官办的管理体制,洋员的工作主要集中于铁厂的建设生产等工程技术领域。尽管任用了贺柏生、白乃富等一批洋员,但是洋员的身份更多是铁厂的参赞,主要业务工作由铁厂总办蔡锡勇负责,任用王廷珍、蔡国桢等人为总监工,“综理铁厂工程一切事宜”。[2]在企业运营方面,按照“鄂省开炼大炉,自不得不多用洋匠,加意慎重”的洋员聘用管理思路,[3]洋员对于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购置机器、选择厂址、矿务开采、铁厂建设发挥了一定影响,开启了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源头。
盛宣怀制定了铁厂官督商办的发展方略,具体经营管理是由铁厂总办郑观应组织实施的。郑观应一边通过《处理公文章则六条》等文件强调铁厂的“官督”特征,凸显洋务官员对于铁厂的权威,另一边则紧密联系洋员,通过一系列举措来管理和整顿洋员,提升了洋员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贡献。郑观应认真同洋员商讨铁厂的管理制度,对于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借鉴。譬如,1896年,基于洋员的参酌,汉阳铁厂制定了《办事条规》,规定“倘厂中欲添雇洋人,应由总办函请中国出使外国大臣代雇”等具体内容,[4]较为详细地制定了官督商办体制下的人事聘用管理制度。
二、洋员与汉阳铁厂的经营管理制度
基于洋员的建议,郑观应效仿西方钢铁公司制度,制定了《铁厂筹略事宜十八条》《汉阳铁厂厂规三十条》《铁厂次第筹办张本六十条》《铁厂开办后行销各省章程》等制度性文件,从而勾勒出铁厂官督商办的基本制度框架。值得一提的是,德培等洋员向郑观应等人提出制度建议的时候,也出现过超越权限、独断专横等情况,这间接反映出晚清洋务实业华洋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重性。郑观应曾经对此发出感叹,“洋匠挟制多纷更,总办无权费经营”。[5]此后,历经盛宣怀与郑观应等人的全面整顿,裁撤了一批阻碍铁厂经营的洋员,铁厂的华洋关系才逐渐稳定下来。
汉阳铁厂建立官督商办的经营体制以后,真正完成企业整顿,推动铁厂振兴的实业家是李维格,他对铁厂的整顿改造过程也是铁厂近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的历史进程。面对铁厂驻足不前的窘迫现状,李维格敏锐地认识到铁厂的“四大病”,其中首当其冲的“病”就是“章程未定,则局势散漫”。[6]为了解决铁厂制度缺失的弊病,李维格广泛听取多方的意见,特别是重点咨询吕柏、彭脱、赖伦、马克斯等高级洋员的意见,藉此来完善企业的运营制度。譬如,洋员马克斯写出了《萍矿采运情形并筹改用西法办理节略》,用一万余字的篇幅提出了萍乡煤矿的建设发展方略,其中涉及大量新型生产制度的对策建议。[4]
1908年,随着汉冶萍公司的组建,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三家厂矿企业全面组合,汉冶萍公司进入股份制公司发展时期,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已经具备了近代企业制度的雏形。按照近代公司化的运作模式,盛宣怀被推举为总理,李维格担任协理,公司颁布了《汉阳铁厂、萍乡煤矿、大冶铁矿筹议合并招股章程》、《汉冶萍钢铁煤焦股份公司章程》、《汉冶萍公司组织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企业的业务范围、机构组成、股份额度、招股办法、管理制度等内容。进入股份制公司发展时期,汉冶萍公司已经经历了多年建设,中方管理人员的洋务经验日趋成熟,公司的各项制度也日渐完善。
三、洋员与汉阳铁厂的技术管理制度
晚清汉阳铁厂引进洋员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工程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与企业的经营制度相比,洋员在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发挥的制度影响更加具体直接。晚清洋务实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需要引进与技术相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才能使相关工程技术得以稳定可靠的实施。汉阳铁厂作为晚清洋务实业的代表,集中体现了洋员对于技术管理制度的应用实践。
随着郑观应、李维格等人对铁厂的改革整顿,吕柏、赖伦、彭脱等高级洋员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生产流程相应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来,将西方克虏伯钢铁公司、郭格里钢铁公司的先进生产管理制度引入铁厂,使铁厂的工业流程管理更加规范合理。基于生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铁厂的生产流程也更加规范,“所有北洋铁路局及各省制造机器、轮船等局需用各种钢铁物料,或开明尺寸,或绘寄图样,汉阳铁厂均可照式制造,与外洋物料一律适用”,[7]可以看出,规范的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是汉阳铁厂完成工业生产的重要保证。
洋员来自西方钢铁工业,他们为中国带来工程技术的同时,也将西方标准化的工业制度引入中国,帮助中国的厂矿企业制定了《萍乡各厂户公立条规》等系列制度性章程,建立了中国钢铁工业最早的工业制度与技术标准,并且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业标准化制度是《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1911年,汉阳铁厂按照英国轨道的制式,由洋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轨道生產规范《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详尽阐述了中国轨道的规格、标准、图样、验轨章程,按照“利交通、昭整齐、法至善”的原则,以制度化的方式奠定了中国轨道交通的早期工业标准和生产规范,对钢铁工业生产流程形成了制度性约束。[8]
四、结语
洋员为晚清汉阳铁厂等企业带来了冶金、采矿、炼焦等西方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事管理、质量监督、产品销售、工业标准化等西方企业制度,技术的传播与实践和制度的引进与建设是两个同时发生的历史进程。经过郑观应、李维格等实业家和洋员对西方近代企业制度的引入,逐渐使铁厂等企业建立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制度模式,进而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汉阳铁厂建立的近代化企业制度,其本质就是学习西方企业制度的一次主动尝试,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升级,相应的企业生产制度也必然循着西方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更加地严谨和规范。
参考文献:
[1]熊月之.西制东渐——近代制度的嬗变[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5.
[2]胡政.汉冶萍公司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6.
[3]吴剑杰.张之洞年谱长编:上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87.
[4]陈旭麓.汉冶萍公司:第1册[M]//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80—276.
[5]郑观应.铁厂歌[M]//夏东元.郑观应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303.
[6]陈旭麓.汉冶萍公司:第2册[M]//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36.
[7]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7册[M]//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232.
[8]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M]//胡政.汉冶萍公司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68.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晚清科技洋员研究”(项目编号:13CZS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史斌,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