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倾力打造青岛高新区“双创”升级版

2019-03-08尚立群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新区双创创客

尚立群

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美誉的齐鲁大地,进入新时代,已然发动了“走在前列”的强劲引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龙头的青岛,正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率先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突出创新引领,加快动力转换。

作为青岛市创新创业高地、全市“双创”升级样板区,青岛高新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2311”总体工作思路,紧扣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美丽青岛示范区“2大目标”和全域统筹、创新驱动、产业育成“3大战略”,持续优化“双创”环境体系、充分激发孵化器和创新企业主体作用、着力提升项目引进与培育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双创”典型经验逐步积累、“双创”乘数效应日益显现、创新驱动发展示范效应明显的可喜局面。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先后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及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工程”被列为“创业中国”行动纲领计划,青岛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顺利跻身前十。

一、突出创新驱动,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一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依托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4个国家级人才基地,累计引进院士30人、“千人计划”专家60人,“千人计划”专家总数占全市1/3以上。深化“人才特区”建设,实施“人才+项目”双驱动选拔模式,投入专项资金1.6亿元,对112个高端人才项目进行重点培育。“人才特区”经验做法获全国基层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奖。

二是加快打造四大创新平台。围绕科研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四大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引进“国字号”科研院所20余个。新引进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青岛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研究院青岛分院等项目,青岛市卫星导航技术研究院、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投入使用,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青岛分中心等项目积极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以色列科技孵化产业园签约落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揭牌。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市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基地。

三是注重发挥龙头作用。依托龙头项目的产业、技术、平台资源,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助力创新创业项目做大做强。2018年引进重点项目219个,总投资434亿元,含世界500强1家,国内行业50强6家,5亿元以上项目11个;累计引进项目1585个、4022亿元。总投资70亿元的腾讯双创小镇、50亿元的山东大学中美创新国际产业园、30亿元的海尔全球创新中心,以及百度(青岛)智创基地、华为青岛云计算数据中心、瑞典ABB、德国库卡、美空网总部、全省首家互联网典当企业典宝网等一批龙头产业项目在青岛高新区纷纷落地。

二、突出服务提升,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一是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围绕产业、科技、人才“三轮驱动”政策体系,制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新出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全面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意见》《青岛高新区孵化载体运营绩效考核评分办法实施细则》《青岛高新区建设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资金管理细则》等详尽完备的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发展,鼓励创新突破,推进全区创新创业热情迸发,为全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建立多层次孵化体系。借鉴深圳等先进地区经验,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园区开发建设模式,连续5年实施“三个一百”孵化载体建设计划,即每年规划、在建、启用孵化载体各100万平米,积极构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科技孵化链条。2018年签约产业载体92万平米,累计投入运营220万平米,拥有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6家,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突破2000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3家、挂牌企业31家,数量领先全市。

三是打造高效运行机制。坚持“专门、专人、专注、专业”原则,调整成立软件、信息技术等10个主导产业事业部和产业载体办等5个办公室,建立起扁平化决策、开放式运行的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企业注册“一口受理、五证一章”改革,企业设立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进一步加大对落户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2018年上半年新增企业836户,同比增长52%,增速居全市之首。深化“互联网+行政审批”,行政微审批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在全省首家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深化知识产权“五位一体”服务平台建设,设立知识产权转移促进专项资金,为创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突出协同创新,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一是构建三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融通创新机制。青岛高新区创新性地创建了三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融通创新机制,与海尔集团(企业类)、山东大学(高校科研院所类)签署三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形成线上线下结合、政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业的新格局,努力打造“双创”升级版。三方融通创新机制基础上,海尔集团将“海创汇”创客孵化器平台整体迁入高新区,高新区在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1.6万平方米孵化载体,建设海尔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海尔集团在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战略新兴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80亩,总投资达4亿元,目前已开工。青岛高新区和山东大学在高新区共建“中美大学国际科技创新园”,于2018年3月正式开始动工,计划2023年底前完工。

二是建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格局。组建“青岛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4个,发起成立高新區“蓝贝孵化器产业联盟”,发挥腾讯百度智创基地、华为青岛企业云等龙头企业对在孵小微企业创新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协同创新良性发展格局,共同促进高新区创新创业工作向纵深发展。园区创客教育与冠捷科技实现产业对接并获得银行贷款150万、大睿航空与三一重工、盘谷润滑与科捷机器人等成功对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持续深化。

三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青岛高新区以高效、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切实激发企业主体创新热情。声学所自主研发的敷板式吸声降噪器已应用于青岛城际铁路,光电院活动部件监视器、太阳敏感器等部件伴随北斗导航卫星一同升空,钢研纳克的创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夏延志教授“海藻纤维制造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纺织行业的最高奖“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普兴生物相关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动保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青岛高新区2017年技术交易额实现2.73亿元,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2项,同比增长23.8%。

四、突出项目培育,促进创新创业增力提速

一是强化品牌建设。聚焦“蓝贝”服务品牌建设,全面实施“蓝贝创客计划”,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开展“青苹果”“红苹果”“金苹果”计划,为优秀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免費办公场地、天使基金等服务,梯度、精准培育企业做大做强。连续三年发布蓝贝双创指数、举办四届“蓝贝创客计划”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以赛招商”形式引进优秀创新创业项目200余个。2018年以来,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题赛、“创响中国”青岛站活动、“蓝贝”创新创业活动周等创新创业活动百余场、服务创客万余人次。

二是强化金融支撑。累计引进工商银行高新区支行、农业银行高新区支行等银行分支机构10家、基金创投机构115家,管理基金规模120亿元;设立3亿元的创投引导基金,发起成立产业基金7支,总规模超过10亿元。设立全省首家科技特色支行,引进全省规模最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全市唯一的基金园区投入使用,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创业企业债试点,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分中心、上海股权交易所青岛孵化基地落户园区。

三是强化项目育成。组织众创空间及创新项目参与各类扶持项目申报,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其中,光电院、海尔海创汇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奖励项目,获1900万元扶持资金、占全市的21.4%;重组蛋白质药物研发生产平台等8个项目,获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资金800万元。孵化项目小帅影院酒店院线与近500家酒店达成签约,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端点网络科技获评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第12名;康立泰医药“国家1类抗肿瘤生物新药KLT-1101的开发”获“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赛一等奖,预计上市将撬动10亿美元医药市场;融智生物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QuanTOF获CFDA许可、欧盟CE认证,获得社会融资近亿元。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所孕育的奇迹已露端倪,只要继续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手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进入“双创”领域,通过政策支持、机制创新、资源组织、平台搭建等方式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必定能够以创新创业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天地,必定能够形成奋发进取的时代新风尚和社会繁荣新气象。青岛高新长期以来创新体系的搭建,看似“远水解不了近渴”,但随着体系的日益完备,它强悍的内生力量必然成为项目引进、孵化、成长的“终南捷径”,进而保证青岛高新区当前及经后发展的枝繁叶茂。

(作者为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

猜你喜欢

高新区双创创客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