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03-08丛亮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经济发展

编者按:由我社主办,中金国研智库承办的2019(第四届)中国宏观形势高层报告会于2018年12月22日—23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各领域领导和专家深入分析2018年中国经济将以怎样的姿态收官,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风险和挑战何在、经济政策基调和思路会有何变化,高质量发展应从何处着力,以及在新的历史当口中国将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等各方需求和广泛关注的焦点。

会上,受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委托,委秘书长丛亮做了题为“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从经济形势怎么看、2019年工作怎么干和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怎么办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现将报告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2018年12月23日

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高层报告会,与各界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看法。作为交流和把握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动态的重要平台,报告会已成功举办三届,树立了良好口碑。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报告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9年经济工作思路进行了研究部署。结合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一是经济形势怎么看,二是明年工作怎么干,三是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怎么办。

一、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怎么看

在研判今年国内外环境和工作任务时,中央用了“错综复杂”“艰巨繁重”来描述。的确如此,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同样难事也多。比如,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发生10年了,尽管世界经济整体保持增长,但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世界经贸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全球贸易投资不确定因素增加,各国金融市场内在不稳定性上升,今年美国4次加息,政策调整外溢风险持续显现,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股市、汇市等一度出现大幅动荡,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再如,结构性矛盾凸显。在外部冲击下,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有所显现,部分领域风险有所暴露。又如,市场信心和预期受到影响。特别是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加上一些不实言论,使我们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预期受到不小的影响。

面对外部挑战增多与国内矛盾凸显交织叠加这一复杂局面,面对经濟运行中的“两难”“多难”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顶住重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主要预期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第一,从“宏观指标”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尽管经济形势很复杂,但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更加注重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更加注重政策统筹协调,在调控政策作用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前11个月同比涨幅为2.1%。就业持续增加。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293万人,同比多增13万人;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8%,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均下降0.1个百分点。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第二,从“发展质量”看,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近几年,我们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政策效应释放,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的进展,可以概括为“三个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突出表现为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前11个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8.3%。“独角兽企业”是近一个时期比较火的词。美国研究公司CB Insignts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8年3月,我国共有62家独角兽企业,占全球237家独角兽企业总数的26.2%,紧随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可以说,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标志。与此同时,结构性去产能持续推进,处置“僵尸企业”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粮食产量1.3万亿斤。

需求结构优化,突出表现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支撑作用明显。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而消费是“主力军”中的“核心力量”,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以前,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吃的问题,见面都问“吃了吗”;现在,人们更多追求的是旅游、购物、娱乐这些精神上的享受,国内高品质的供给也层出不穷,去西湖边赏月听一曲《游园惊梦》,去成都大熊猫保护基地与国宝有个亲密接触,或者到美丽迷人的新疆阿勒泰,到神秘动人的青藏高原,走一走、看一看,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投资更加注重补短板、调结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持续释放,前11个月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农业投资分别增长42%、12.5%,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3.9%,制造业投资也有所回升。此外,我们对外贸易伙伴也更加多元。

要素结构优化,突出表现为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日益彰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持续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前11个月,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10.1%,平均每天新设1.8万户。以前出门前,总要检查三样东西—钱包、钥匙、手机;而如今,出门吃饭、打车、住宿、娱乐,一部手机全部搞定,不少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回国后都怀念这种没有现金的生活。可以说,移动支付、云技术、共享经济等正在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们新时代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美好。此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提升,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1%。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结构更趋优化,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第三,从“收入效益”看,居民收入、企业效益总体较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6%,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启动实施、效果显现,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帮扶力度加大,全年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有望顺利完成。

实体企业效益较快增长。今年以来,聚焦实体经济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比如,下调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加大一般工商业电价、物流、网络降费力度,稳定社保费征收政策,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超过1.3万亿元。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费用同比下降0.25元,利润增长13.6%。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前11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5%。

总的来看,无论是总量发展、还是质量效益,我国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对此要客观、全面认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预期2018—2020年中国经济增势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列前茅,这也说明国际机构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二、关于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对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了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我个人理解,要落实好这些要求,需要把握六个方面。

第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导向。今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初步构建,明年就是要全面抓落实。所有的预期目标和工作,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这是最根本的导向和依据。后面我再作详细介绍。

第二,把握稳中求进这一工作总基调。特别是在政策方面,强化协调配合,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宏观政策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预调微调,增强政策前瞻性和灵活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结构性政策更加强调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社会政策更加强调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完善已出台政策的具体配套措施,推动政策落细、落实,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治本之策。下一步应该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所谓巩固,就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所谓增强,就是要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所谓提升,就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所谓畅通,就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特别是要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有效缓解企业困难,切实提高微观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提振发展信心。

第四,围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这一重点。我国有13亿多人的内需市场,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升级的前景广阔;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迫切,城乡区域间发展还不平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升级等领域补短板投资还大有可为,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可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一方面要满足消费需求,促进消费供给升级,更大释放消费潜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着眼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释放有效投资潜力。

第五,打好“三大攻坚战”这些重点战役。今年以来,“三大攻坚战”行动方案相继出台实施,初战也已告捷,下一步应继续按照已確定的行动方案,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打好脱贫攻坚战,重点是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工作加大力度,同时要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

第六,用好改革开放创新这些办法。前几天中央隆重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持续增强改革牵引作用,重点是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抓好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重点是推动制度型开放,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落实阿根廷中美元首会晤共识,推进中美经贸磋商。与此同时,深入落实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双创”升级版,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不断增强创造力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还要继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发展各项重大战略,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继续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关于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通俗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理解,可以概括为三个“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必须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促进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必须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体系更加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才能行稳致远,逐步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一方面,必须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要着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个关口特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口过不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失去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必须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这个关口过不去,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会落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指引下,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概括起来,就是要“五个强化”。

一要强化指标导向。对照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兼顾宏观和微观,涵盖总量、增量、结构等多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指标对各项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二要强化政策护航。以提高发展质量、改善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增强可持续性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政策设计,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形成各方面政策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三要强化标准引领。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引领。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结合我国实际,加快将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和推广应用。

四要强化统计监测。借鉴国际统计先进经验,推进统计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完善统计分类。健全统计监测制度,及时反映幸福產业、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情况。强化统计调查实施和执法监督,提升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准确反映高质量发展情况。

五要强化评价考核。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分级分类绩效评价制度,健全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激励引导各级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硬功夫。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更为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下一步,要按照中央部署着力建设“六大体系”。

第一,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目标是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筑牢实体经济基础地位,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特别是,要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进一步破除无效供给,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市场化法治化长效机制,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支撑作用,有效调动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目标是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着力补齐产权制度短板,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资源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目标是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初次分配公平程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全面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妥有序提高公共服务发展质量。确保完成并巩固深化脱贫攻坚任务,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第四,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目标是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着眼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完善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东中西部和东北这“四大板块”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战略的协同实施,努力体现各战略推进的精准化、差别化导向,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坚持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农业农村,推进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理布局融合互促。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落实2020年1亿人落户目标,提高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第五,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第六,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目标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管控各类风险。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同时,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两者关系处理得好,经济发展就会“琴瑟和鸣”;处理不好,经济发展就会“孤掌难鸣”。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以上几个方面是个统一的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按照中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下一步,我们还将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方案,以及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研究,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希望在座的朋友能够继续支持发展改革工作,给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最后,预祝本届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謝谢!

猜你喜欢

高质量经济发展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