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
2019-03-08王昌林罗蓉
王昌林 罗蓉
编者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各类支撑平台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创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创造优质供给和扩大有效需求,打造“双创”升级版,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成为今后工作的必然。
本期约请部分省会城市主要领导和领域内专家撰写署名文章,梳理部分示范基地的鲜活经验以及创新创业案例,多维度展示创新创业成果及理念。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放在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形成新的创业创新浪潮,对培育新动能,增加就业,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际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对“双创”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要求,必须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促进“双创”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一、近年来我国“双创”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制约因素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双创”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堵点”和“痛点”。
(一)“双创”发展的主要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双创”,形成新一波创业创新浪潮,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登记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科技型和独角兽企业大量涌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下,市场主体数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2013—2017年,新登记市场主体由1131.5万户增加到1924.9万户,年均增长率为14.2%。其中,每年新登记企業由250.27万户增加到607.40万户,翻了一倍多。2017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约1.7万户,比2013年高出1万户。同时,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新创办企业活跃度不断提升,创业领域不断拓展,技术驱动型创业增多,独角兽企业大量涌现,自2014年以来,数量和占比一直处于上升态势。据CB Insights调查显示,2018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中,全球有260个新兴创业公司入围,中美是独角兽企业的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中,美国企业占46%,中国企业占30%,达到76家,稳居世界第二。
创业热情不断迸发,创业群体更加多元。从草根到精英,从城市到乡村,从内容创业到自媒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大军,创业创新正在全社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大学生创业意愿日趋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2013年我国应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只有1%左右,2017年很多地区已经超过10%。“海归”创业热潮持续高涨,2013年我国海归为30多万人,2017年达到48.09万人,年均增长近10%,当前国内有351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了8.6万海归入园创业。返乡下乡创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各类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达到740万,农民工近70%。大企业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仅在北京开展开放创新的大企业就有130家,占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915家企业的14%,其中近50%是国企。据《2016年安利全球创业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的创业意愿和创业潜力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的创业意愿指数和创业潜力指数都为77%,分别高于全球21和31个百分点。在面临社会压力时,中国受访者显示出更有信心,创业坚定性指数为69%,高于全球20个百分点。
创业投资大幅增长,新三板挂牌数和IPO不断创新高。根据清科旗下私募通统计,2013—2017年,政府引导基金到位资金规模由493.85亿元增加到5096.47亿元,增长了10倍多。早期投资从12.21亿元增加到147.43亿元,增长了12倍多。创业投资由400.67亿元增加到2025.88亿元,增长了5倍多。从投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互联网、IT、娱乐传媒、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领域。从投资地区看,北京,上海和深圳获得的投资额占创业投资的60%,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早期投资市场正在逐步释放创新活力。从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看,企业IPO和新三板是股权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截至2017年底,全年新股上市共计43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家数达到11630家,均为历史最高值。从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业投资集聚地。据有关国际机构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早期、后期创业投资爆发式增长,由2013年的30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34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的650亿美元,远高于欧盟的100多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根据CB Insights的统计,在对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的资助上,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2017年中国占全球人工智能启动资金总额的48%,而美国仅为38%。
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创业创新生态不断完善。2014—2017年,我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三年来取消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退出历史舞台。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2016年实现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并在更大范围推广“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探索持照即可经营模式。改革后我国仅有29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较改革前累计缩减了87%。同时,中央财政不断扩大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规模,支持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从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可以看到,我国“开办企业便利度”指标从2013年的158名上升至2017年的93名,四年上升了65位。在《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促进开办企业便利度好的改革做法”和“国别典型改革做法列表—中国”两部分内容中,特别表扬了我国的“优化注册流程”。
创业创新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带动就业成效显著。我国推动“双创”以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电商、共享单车、微信、支付宝等新生事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生产和销售奇迹。天津飞鸽曾用4个月的时间为共享单车完成80万辆的订单,天猫平台曾经18秒钟卖出100台玛莎拉蒂。新经济孕育新动能,催生了多种灵活的就业形态。“平台+就业者”的新型组织模式为有意愿有闲暇时间的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发挥着重要的就业蓄水池作用。据阿里巴巴统计,整个电商生态为数百万大学生和年轻人提供了150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并在关联产业产生了超过300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据滴滴出行平台统计,最近一年为2107.8万专车、快车司机,代驾司机以及顺风车车主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天直接为264万司机提供人均超过170元的收入,解决了133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部分车主还通过滴滴平台成立汽车租赁公司,实现了从司机向专车公司管理者的身份转换。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双创”,对中国创业创新给予积极评价。2017年召开的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4月21日指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并呼吁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理念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得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肯定,他们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起到了重要的引擎和推动作用,将“双创”理念写入联大决议,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创业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华尔街日报》评论,“政府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席卷着中国大地,当年经常被调侃山寨的技术企业,如今因持续推进创新受到了更多表扬。随着中国商业环境的变革,阿里、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改变着中国商业科技的版图,IBM、高通等众多外资跨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双创大潮下,开始采取更为开放务实的共赢合作模式,重构新的商业生态环境”。路透社以天津开发区的“组合拳”实践为样本案例,指出“中国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出了在培育创新中实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并被众多其他外媒平台转载。美国《评论汇编》杂志称,“中国正在给创新公司创造机会,使其可以更快地将自己的新想法转变为商业产品,而且花销更小,中国的创新模式可能成为全球标准”。瑞典驻上海总领馆商务官陈思宇也表示,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创业创新,加上各行各业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堪称“创客天堂”。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已跻身世界最具创新性的前20个经济体之列,是能够将教育、研究和研发支出等方面的投资转化为高质量的创新产出的高效创新的经济体。
(二)“双创”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在肯定“双创”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集中表现在“三多三少”:一是商业模式创业较多,技术创业尤其是颠覆性、原始性创业创新较少。二是“互联网+”领域创业较多,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较少,特别是紧密结合当地资源和实体经济开展创业创新的較少。三是创业创新集聚区较多,有特色高水平的较少,地区差距较大。在《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公布的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美国拥有的热点数量多达26个,而我国只有深圳—香港地区上榜。
从“双创”发展环境看,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据《全球创业观察(2016/17)》报告,在构成“创业生态”的12大要素和指标中,我国排位最低的是“营商法制环境”,排在参与调查的62个国家中的59位,其次是“政府创业计划”排在第33位,“技术转移”排在第27位,“学校创业教育”排在第26位、“国内市场准入”排在第23位。我国创业创新最具优势的要素分别是“国内市场规模和活力”“创业融资”,分别排在第3和第4位。从对创业者和企业的调研看,也反映出上述类似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业者进入教育、医疗、电力、交通、文化、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仍存在壁垒。比如,从事在线教育培训的企业拿不到执照,工商部门认为没有资质,教育部门认为是互联网企业,不是培训机构,因为传统的培训机构必须要有“物理场地”。又如,游戏开发者要将一款游戏推向市场,需要从文化和旅游部、工信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网游运营备案、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四个证照。再如,医药企业反映,国家鼓励新药研发,但要获得注册仍然非常困难。
二是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政策不连续、不衔接、不配套,部分法律法规不健全。譬如,国家颁布《科技成果转化法》后,虽然明确了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分享的制度安排,但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仍然难以执行,主要原因是产权激励不到位,对大学老师和科研人员仍执行主要以发表论文为主的评价体系,没有体现对成果转化的重视。又如,国家对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但现行公司法并不支持天使投资发展。再如,知识产权保护落实不到位,维权举证难、时间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判决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很多权利人在长期诉讼中赢了官司丢了市场。
三是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创业创新要求,高校、科研机构与创业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创业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和团队。同时,人才成本快速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创”发展。尽管我国每年科技成果数量众多,但由于科研与创业联系不紧密,科研成果难以向创业者或通过创业通过许可、入股等方式转化。譬如,据对中关村112名创业者调查,近80%创业项目与高校科研院所没有合作,而在剑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公司的70%的员工来自剑桥大学,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公司与剑桥保持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