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饥饿禁食疗法”首现医院
2019-03-08
曾几何时,去医院只能与打针、吃药和手术等步骤后的健康相联系,但假如,去医院禁食,不需要挨饿也能恢复健康呢——医院会因此发生哪些改变?
2018年12月26日,该疗法十年研究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秦鉴的第三代无饥饿禁食疗法举行了临床数据发布会。
发布会上,其研究团队指出,该疗法疗效已通过充分临床验证,除治疗肥胖和控制体重外,还适用于脂肪肝、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目前已经在湖北省中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修水县人民医院、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等全国数十家医院推广。
因此,究竟何为“无饥饿禁食疗法”,它的开展可为医院带来哪些发展新方向?秦鉴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思路。
开医疗机构禁食疗法之先
现代医学上的“禁食疗法”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秦鉴介绍。此外,《黄帝内经》中也早有关于食忌疗法、饥饿疗法的记载。如起源于先秦的辟谷养生等,禁食就是其中一项基本要求。
国内该疗法虽一直有传承,但于正规医疗机构内规范开展的却鲜见。对比国外,德国奥托布辛格博士,1820年时就已把禁食作为独立疗法用于临床,并在汉诺威建立了第一家以此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医院。此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相继制定了禁食疗法相关标准,并设立专门的禁食医院。在亚洲,日本于1984年便成立了专门指导断食的“断疗所”,并编写教科书和辅导材料指导人们科学断食。
“但毕竟中西方饮食存在差异,西方人肉类摄入量明显高于我们,抗饥饿能力也比我们强,因此西方传过来的轻断食法不一定适合中国人,如果要尝试,应进行适度改良。”在这样的契机下,秦鉴于2008年,开始着手研究适合中国人的断食法,并通过亲身试验等改良疗法。
在他的持续研究下,无饥饿禁食疗法先后经历了原始禁食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一、二代完善,形成了现在的第三代疗法,不仅能更好解决禁食后饥饿带来的副作用,而且治疗周期还可由原来的七天缩短至一个周末。
“头晕、疲倦、手脚冰凉,情绪和睡眠也不好,走路靠飘……”这是第一代原始的纯粹禁食疗法感受,虽然减重效果明显,脂肪肝减轻,但过程却极考验意志力,因此坚持者寥寥无几。
意识到这一问题,秦鉴从中医经典着手,将传统中医药方中的苓桂术甘汤加味调整,形成了专门用于减少禁食疗法临床副作用的中药方剂——加味苓桂术甘汤,从而改善禁食所带来的饥饿感、疲倦感,效果明显,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这是第二代禁食疗法,秦鉴介绍。
但饥饿带来的副作用依旧没有完全解决。经过后来多次改良,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第三代禁食疗法——在第二代基础上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左旋肉毒碱),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燃烧;同时补充碳酸氢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解决一过性的高尿酸、短暂的转氨酶升高等问题。
秦鉴无饥饿禁食疗法参与者交流。
疗法内容及前景
秦鉴向记者介绍了第三代禁食疗法的具体方案。
在七天疗程中,病人入院后首日采集病史,第二天,进入缓冲期(约1-2天)由正常饮食状态过渡到禁食阶段,每天食用三斤水果。
之后进入禁食期(约5天)。第一天早上摄入玄明粉溶液(约含20克玄明粉),一小时后大量排泄。同时饮用3000毫升以上的水保证充足的血容量。服用禁食专用中药汤减轻饥饿感。每日两次推注左旋肉碱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燃烧。其间保证足量的运动(散步、单车),并进行每天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的集体的健康宣教。还可加用针灸、火罐等其他调理项目。
五天禁食后进入饮食恢复期,从食用流质和半流质食物开始,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即可。
秦鉴团队研究数据显示,通过7天住院疗法,患者平均体重降低4.21公斤,平均较自身体重下降5.1%。BMI正常率提高11.7%,肥胖率下降14.9%。3个月回访病例数据显示,和入院时相比,患者体重平均下降4.1公斤。
关于更长时间的回访数据和更多样化的参与治疗人群及疾病类别治疗情况,秦鉴表示,目前相关科研已在推进,“近日刚刚启动的是一项1~2年糖尿病人逆转情况随访研究。”
疗程费用方面,秦鉴介绍,目前七天疗程费用在6000元左右,比所谓的辟谷训练营安全上更有保障,已受到各类人群欢迎。
据介绍,来参加禁食疗法的并非都是特别肥胖的人群,“甚至还有很瘦的患者、稍胖人士等,他们更看重来追求一种健康状态。”另外,患有关节炎、带状疱疹疼痛、鼻炎、腰背痛等疾病的人,也可以接受禁食治疗,秦鉴表示。
近年来,整个社会对禁食疗法的接受度,与数年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秦鉴提到。从赴中山七院进修的人数、开展起这一疗法的医疗机构数量日益增多便可感知。此外,医院开展的科室也越来越多样化,最早多为中医科来中山七院学习该疗法,到现在,肝病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糖尿病科等都派进修生来学习,开设的医院也从中医院逐渐扩展到综合医院和知名三甲医院,等等。
秦鉴相信,医院经营者和科室的管理者们也看到了这一疗法为医院发展带来的新契机,“成本低,不需要另外引入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开药、耗材等几乎都不涉及。”
而且,禁食疗法作为一项治疗方法,虽然目前没有作为独立收费项目的支付编码,但因适应证广泛,其禁食疗法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合理费用也已被当地医保纳入。
“虽然目前单纯性肥胖的减重治疗还没有被纳入医保”,但秦鉴相信,“未来肯定会纳入,因为肥胖是一系列疾病的根源,而国外也早有把减重纳入医保的经验可循。”
秦鉴主任提到的国外医保付费的经验,记者调查发现,美国前些年已将减重咨询、基础检查等费用纳入保险支付。
另外,秦鉴教授团队的项目连续5年获批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举办9期全国“无饥饿禁食疗法”培训班,修订《无饥饿禁食疗法》手册四版,发放数万册。
下一步,秦鉴透露,还将结合目前已开展医疗单位,进行全国禁食疗法联盟的推进工作。联盟将规范禁食疗法的使用,制定疗法相关操作指南和从业人员许可等标准规范。“使这一疗法,真正成为医疗机构的一项规范治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