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余姚六仓志》简介
2019-03-08徐建华慈溪市档案馆
徐建华/慈溪市档案馆
慈溪市档案馆珍藏着一部民国九年(1920)编修的乡镇志——《余姚六仓志》,此志记载了六仓这一围垦而成的原姚北地区、现大部分属慈溪市西部区域的情况。该志篇目设置合理、记述详略得当,且资料丰富、图表明晰,有一定创见和特色。该志编纂人员较众,总纂杨积芳系余姚马渚青山杨家人,光绪十九年参与纂修《余姚县志》,有丰富的修志经验。这部《余姚六仓志》是这一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也是目前研究该地区历史脉络的重要档案资料。
一
六仓系埋上仓、埋下仓、柏上仓、柏下仓、梁上仓、乘下仓之总名,地处余姚北部,现分属慈溪市、余姚市(1954年10月,慈溪划建棉花县,慈溪山南部分划给了余姚,余姚北部划给了慈溪,《余姚六仓志》所记载的地域范围大部分就在慈溪市),原是余姚盐场辖地,处大古塘之北,有旧余姚县上林、梅川、云柯、孝义、开原、东山、兰风七乡,纂修志书时已有二十一个自治乡。六仓东邻慈溪县,西靠上虞县,北尽于海。
据《余姚六仓志·余姚县六仓总图》,六仓地区自东而西的具体划分大致如下:
杜家团东界慈溪,自洋浦至破山浦,旧属上林乡,清末属林东乡,现分属慈溪市桥头镇、新浦镇及逍林镇;
埋上仓自破山浦至罗家路潭、五灶丘、二灶路、坎镇、上四灶村、万全亭一线,旧属上林、梅川二乡,清末属林西、白沙、胜山及保德四乡,今分属慈溪市白沙、坎墩两个街道和匡堰、逍林、胜山、新浦四镇;
埋下仓东界埋上仓,西至崔陈路潭、眉山大路、马家市、百两桥、眉山堰、眉山西麓一线,旧属梅川乡,清末属浒山、保德、沐仁、柯东四乡,今分属慈溪市浒山、古塘、坎墩、宗汉四个街道和崇寿镇;
柏上仓东界埋下仓,西至张家路潭、卢丁路、大路门村、方六灶、大路门港、九间亭、芦城庙东一线,旧属云柯乡,清末属云漾、云潭、云城三乡,今分属慈溪市宗汉街道和周巷、长河、庵东三镇;
柏下仓东界柏上仓,西至大陈家路潭、劳家埭村、沙黄、平王庙市一线,旧属云柯乡,清末属云城、云和、云塘三乡,今分属慈溪市长河、庵东、周巷三镇;梁上仓东界梁下仓,西至徐丁引水、直塘路、田屋西一线,旧属孝义、开元二乡,清末属云塘、义三、义四、义五、朗霞五乡,今分属慈溪市周巷、庵东二镇;梁下仓东界梁上仓,西界上虞县,旧属开元、东山、兰风三乡,清末属朗霞、四门、湖堤、临山、兰塘五乡,今分属余姚市朗霞街道及泗门、小曹娥、临山、黄家埠四镇。六仓幅员相当辽阔,旧余姚县有十五个乡,六仓之地涉及七个;民国初年设立自治乡,全县一共有四十四个乡,六仓占二十一个,将近总乡数的一半。现在,六仓之地约有七分之六已归属慈溪市,这部分地区涉及慈溪市的五个街道和十一个镇,面积占慈溪全市总面积的一半左右。
二
《余姚六仓志》是民国初年一部优秀的乡镇志。《姚江文化史》称:“《余姚六仓志》是一部有相当价值的志书,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地方史料,成为当时浙江省十七种乡镇志中编写较为出色的一种。”
该志卷首列有序文、凡例、卷目、传目;全志列目三十有三,包括图说、山川、乡镇、桥梁、海塘、水利、课税、盐法、丁册、职官、选举表、仕宦、学校、义举、物产、风俗、灾异、金石、艺文、遗迹、冢纂、祠庙、樊刹、名宦、列传、忠义姓氏、列女传、列女姓氏、寓贤、方仗、方外等;轶事等分日叙述之,条理明晰而内容详实。
(一)卷一设《图说》,“图以象形,说以记事”。地图绘制尤为精致,运用当时先进的实地测勘手段,获得较为精确的数据。图中除注明县界、仓界外,还标明自治乡界,其他如山、海、河、盐地、溜地、沙涂、塘闸、堰桥、演洞、炮台、路、城、市镇、村、盐务机关、亭、寺院等都一一标明。解说部分也多有点睛之笔,如《图说二》谓:“胜山、保德、沐仁皆在周塘下,居民多昏垫之患焉。览图至此,可以知肥瘠矣。”《图说三》谓:“煮海之民聚斯两仓者尤多,故场署、称放局等皆在焉。”
(二)资料详实,考证严密。征引资料包括国史、各级各类方志、先辈诗文集、历代笔记、碑版、谱牒、丁册等,以及大量的采访所得。对于这些史料,编纂者并非一概入志,而是认真采择。出自先辈笔墨,以及诗文集、志传的文献,信则直书其名,异则略加考证;采自谱牒或故老传闻的史料,其中不是那么确然可信的,就不予采用。
(三)各卷冠以小序,短短七八句话,定性恰当、精确,具有提纲挈领、阐幽钩玄的作用。这样的序识作为修纂者共同遵守的规程,容易统一认识、加快修志进程,体现了组织者、主持者的实际能力。
《余姚六仓志》的编志经费由六仓股款开支,该志卷尾《股款始末记》对此有详细记载。可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浙江绅商在上海斜桥洋务局集议创设浙江铁路公司,并奏请清廷废弃同英帝国主义签订的铁路草约、收回路权。获得准许后,绅商为浙江铁路公司积极筹资,向社会公开招股。其时,由日本东京岩仓铁道学校毕业的六仓士人黄广(越川)发起,将场署带征塘捐、历年解府存款,拨购优先股,计银四千六百元;此后又用历年带征塘捐和先前购置的股息,陆续添购股款,计银二千元,前后总计银六千六百元。民国成立后废除了带征塘捐,于是公议处理这项股款。后来铁路改归国有,分别收回股本。民国六年(1917)春,仓下士人张午炎发起编造六仓志乘,经费就从这笔款项中开支。
《余姚六仓志》的编志人姓名,在卷尾共开列了创议、赞成、总纂、协纂、编访、测绘员、监修、顾问、校正、书记和庶务十一类。
三
《余姚六仓志》现存三种版本,分别是:民国九年(1920)铅印线装本,八册;中国地方志集成本,1992年7月由上海书店、江苏古籍出版社、巴蜀书社共同影印出版,收入《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二十五册;2004年慈溪市地方文献整理委员会编《慈溪文献集成》(第一辑),其中收有民国《余姚六仓志》(王清毅、岑华潮点校),由杭州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