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高校档案馆科研产出分析
—— 基于近10年来20所本科院校档案馆科研论文的统计

2019-03-08张莹姚蔚迅

山东档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发文馆员

文·张莹 姚蔚迅

山东省是传统的教育大省,目前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45所,其中本科院校67所,高职(专科)院校78所,独立设置成人教育高等学校11所[1]。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出版的《2018中国大学评价》,山东省排名前20名的高校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2]笔者以这20所本科高校档案馆为研究对象,将档案工作者近10年来(2009年-2018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年代分布、核心期刊论文、基金论文、被引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次数、关键词、核心作者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了解我省高校档案馆的科研实力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为全面提升山东省高校档案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一、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笔者首先访问了20所高校的官网及档案馆网站,发现部分院校在这10年间经历了院校合并或更名(如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临沂大学),档案部门由“档案科”“档案室”“综合档案室”等升级为“档案馆”,因此,为了保证论文的查全率与查准率,大学、学院、档案科、档案室、档案馆等均列为此次检索词汇。2019年1月,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作为检索平台,选择“作者单位”作为检索字段,检索式为“xx大学档案馆”或“xx大学档案室”或“xx大学综合档案室”或“xx学院档案科”等,发表时间从2009-2018年进行精确检索。对于一篇文章有多个作者的,仅统计第一作者单位为高校档案馆的论文,同时剔除通讯、随感、一稿多投文章,经过反复多次检索和逐条筛选,共得到论文330篇。

二、山东省高校档案馆科研产出分析

(一)论文发表时间分布及数量

通过对档案馆论文发表时间的分布分析,可以反映出山东省高校档案馆学术研究的纵向发展速度。2009-2018年,20所高校档案馆平均每年发文33篇,平均每年每个档案馆发文1.65篇,年度发文量偏低,论文发表时间的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高校档案馆年度发文量是一个动态起伏的状态,2011-2013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峰值54篇,然后呈现出下滑趋势,说明高校档案馆每年的科研产出发展缓慢,馆员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论文发表数量的多少是评价机构科研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表1给出了20所高校近10年来的发文数量及排名等情况。山东大学档案馆和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的发文数量最多,均达到47篇,占发文总量的28.5%,遥遥领先于其他档案馆。4所高校档案馆的发文数量最少,近10年来仅各发表了5篇论文,档案馆最多发文数是最少发文数9.4倍,差距较大,由此可见,各高校档案馆的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山东省高校档案馆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

表1 2009-2018年20所高校档案馆发文统计

(二)核心论文

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档案馆学术研究的高度。以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为标准,各高校档案馆在8种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上发文数量为32篇,此外,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在图书馆事业核心期刊《情报科学》《现代情报》上分别发文1篇,鲁东大学档案馆在《情报资料工作》发文1篇,核心论文合计35篇,占总发文量的10.6%。从高校档案馆发文情况看,仅有13所高校档案馆有核心发文,其余7所高校核心期刊论文斩获率为0,其中,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发表核心最多为6篇,其次是鲁东大学档案馆5篇。从表1还可以看出,发文总量与核心期刊发文率并不成正比例关系,例如山东大学档案馆47篇论文中仅3篇核心论文,说明部分高校档案馆的论文“质”与“量”并没有齐头并进。从核心期刊的分布来看,《档案学研究》《北京档案》发文最多,为7篇,占核心期刊论文总数的40%,其次是《山西档案》与《浙江档案》,具体情况见图2。

(三)基金论文

论文发表是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与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基金论文的分析,可以考查当前省内高校档案馆科研项目参与情况和研究水准。330篇论文中受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共42篇(见表1),占论文总数的12.7%,其中6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基金论文比例较低,说明今后各高校档案馆应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参与工作,争取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档案学术研究的深度。从项目级别来看(统计中存在1篇论文受多个项目支持的情况),受国家级项目支持的论文9篇,省部级项目支持论文16篇,市厅级项目支持论文14篇,校级项目支持论文12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受山东省档案局项目支持的论文有10篇,说明山东省档案局为省内高校档案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被引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次数

论文被同行或其他领域科学家所引用的次数和范围是科研论文被同行认同水平的最好评价[3],由表2可知,330篇论文中被引论文169篇,共被引用590次,篇均被引频次3.49次。从被引篇数来说,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和山东大学档案馆最多,分别是26篇和22篇,同时这两所高校档案馆的被引频次也较高,分别为100次和70次,说明两所高校档案馆论文的学术影响范围较广。从篇均被引频次来说,超出平均值的有5所高校档案馆,分别是烟台大学综合档案室、鲁东大学档案馆、山东财经大学档案馆、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5所高校档案馆论文总被引次数占被引总数的45.3%。篇均被引频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影响力大小不同的论文对一个机构的科研影响力程度,例如烟台大学综合档案室虽然与山东大学档案馆总被引频次相近,但篇均被引次数相差较大,说明其论文的平均质量较高。

表2 山东省高校档案馆论文被引情况统计表

(五)关键词

关键词直接体现了当前高校档案馆的研究热点,笔者利用CiteSpace分析软件绘制了330篇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图,具体见图3。每个关键词的大小可以反映关键词出现频率的多少,关键词之间的连线可以看出每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除去高校、档案等不反映具体研究方向的词汇,近10年来山东省高校档案馆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知识管理、档案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数字档案馆等。通过论文分析,可以发现高校档案工作者十分关注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需求和新问题,例如馆藏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建设、大数据、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以及档案工作创新的方式方法等,也反映了当前学科内的研究前沿和趋势。此外,很多论文都紧密结合高校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例如高校教学、声像、科技、基建档案的管理与保护,探讨高校档案编研、口述档案等工作如何开展等,注重文章的实用性,对日常业务工作具有参考性和指导意义。

(六)核心作者

2009-2018年,山东省高校档案馆发表的330篇论文中,一共涉及130位作者,分布较为分散,其中个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是山东科技大学档案馆的贾文丽,发表论文16篇。根据普赖斯定律,发表论文量为N篇以上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N=0.749 。其中,nam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文的数量,算出N=2.996,根据取整原则,得出N为3,即发文数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称为核心作者。经统计2009-2018年有44位核心作者,共发表论文243篇,占发文总数的73.6%,限于篇幅原因,笔者仅列出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见表3。核心作者对每个单位的科研贡献不容小觑,例如山东科技大学档案馆发文21篇,其中贾文丽发文16篇,占到76.2%,是单位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20所高校档案馆中,山东大学档案馆拥有核心作者最多,为8人,其次是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7人,其余高校档案馆各有1-3名核心作者。

表3 2009-2018年山东省高校档案馆排名前10位核心作者分布表

三、山东省高校档案馆科研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6个指标对近10年来20所高校档案馆发文的统计分析,可以清晰了解当前省内高校档案馆的科研成果数量、质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实力整体偏弱且馆际之间发展不均衡

从论文数量以及年度分布等情况可以看出,山东省高校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研究热情不高,与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以及其他教学科研单位相比,发文数量差距较大,科研发展速度呈现低、稳状态,并且各档案馆无论从发文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实力不平衡的特点。

(二)高水平论文偏少,学术影响力不强

从核心论文数量、被引论文篇数、被引量等指标,我们发现省内高校档案馆的发文质量普遍偏低,发表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C刊上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笔者认为,这与当前高校档案馆馆员受教育程度以及专业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由于传统原因,许多高校档案馆成为人才家属安置或者单位养老的地方,受过系统的档案学专业教育或参加过专业进修与培训的人员不多,使得馆员整体专业素养不高,限制了高水平研究的开展。

(三)学术研究分散,未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

大多数人认为科研属于个人行为,发表论文基本出于职称晋升等需求,真正潜心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较少,从核心作者数量以及个人发文量等情况统计中不难看出各档案馆中极少有长期保持较高科研产出量的作者。馆员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馆内学术氛围不浓,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

四、山东省高校档案馆提升科研水平的建议

(一)制定长期科研发展规划

《高等学校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高校档案馆应开展国内外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4],这说明高校档案馆不仅是学校各类档案资源的保存利用中心,也同样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所以高校在制定科研发展规划时,应将档案部门包含在内,改变档案馆是单纯服务性、教学辅助单位的认识,在科研立项、管理、科研经费等方面一视同仁,为档案部门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各档案馆应制定自己学术研究工作的整体规划,把全馆的学术研究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轨道,[5]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特色、方向、优势,积极向科研主管部门申报课题项目,改善科研条件,紧跟学校科研发展的步伐。

(二)加强档案馆员科研意识的培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目前,高校档案馆普遍存在重服务轻学术的问题,馆员通常认为自身的主要职责是收集、保管好各类档案,因此要提升档案馆的科研水平,要首先从馆员的科研意识培养上下手。事实上,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与学术研究开展是相辅相成的,要鼓励馆员从日常业务开展中发现问题,进行理论的思考和探讨,坚持业务与学术并行。定期邀请档案学界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传授科研方法,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还应注重馆员学术研究创新力的培养,引导其多关注业界的研究热点和动态,从而加强科学研究的应用性与前瞻性。

(三)注重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学术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拓宽馆员的学术视野,因此各档案馆除了培养自己的科研团队外,还应注重馆际之间的交流,支持馆员参与科研会议,增加学习机会,实现知识的共享、重组和创新。目前,山东省成立了山东高校档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旨在全面开展高校档案管理理论、方法研究,举行学术研讨交流和业务培训及咨询服务,提高全省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与水平,加快全省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与创新[6]。学会通过举办研讨会、工作论坛等形式为各高校之间开展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科研实力较弱的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学术研究开展的较好的学校学习,缩小差距。

(四)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馆员的科研潜力,提升科研积极性,因此各高校应将科研产出量逐渐纳入档案馆年度测评和档案馆员个人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特别是对获得高级职称的档案馆员,要提出更高的科研要求,一方面防止其自身出现科研惰性,另一方面鼓励他们成为馆内的科研领军人,带动并指导其他馆员从事学术研究。同时,重视年轻馆员业务素质和学术能力的考查,增强其责任感与进取心,使他们成为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优化山东省高校档案馆科研队伍的年龄结构。此外,高校应制定更加完善的科研奖励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科研奖励机制,从而全面调动馆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发文馆员
论研究生的学术批判素养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辽宁兴城觉华岛历史学术研究综述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