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粮食结构变动再分析

2019-03-08王桂霞

税务与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郭县舒兰市敦化市

刘 帅,吕 一,王桂霞

(1.吉林农业大学 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18;2.吉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一、引 言

基于优良的资源禀赋和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吉林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2008~2015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由441.32万公顷增加至510.33万公顷,占东北四省区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8.55%上升至19.63%,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由4.11%上升至4.48%。[注]数据来源:中国种植业信息网—农作物数据库,http://zzys.agri.gov.cn/nongqing.aspx。下同。其间,吉林省粮食产量由2840万吨增长至3647.04万吨,占东北四省区的比重由25.69%变化至24.64%,占全国的比重由5.37%增加至5.87%。近年来,我国粮食市场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水稻、小麦为代表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以玉米为代表的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人为且持续地推高国内粮食价格;粮食加工业市场持续低迷,尤其是玉米加工业市场需求不振;国际粮食价格下降对国内粮食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欲解决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粮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吉林省既是农业大省,又是畜牧业大省,其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具有尤为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吉林省要继续发挥其优良的资源禀赋优势,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确保国家宏观粮食安全;另一方面,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要有助于玉米加工业、畜牧业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产业链条,提升吉林省粮食产业整体效益;同时,还需要兼顾种粮农户的收益,稳定其种粮积极性。因此,重新审视和分析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内部增长变动的结构与竞争差异,对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政策、优化粮食结构、理顺产销关系以及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粮食作物结构变化和竞争力的研究历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对于粮食结构变化的研究,学者们普遍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素分解模型、变差系数分析、灰色系统模型等方法[1-4];对于粮食作物竞争力的研究,多部门经济模型、区位熵等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5,6]。偏离—份额模型分析法是一种将结构变化与竞争力相结合以研究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势的方法;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结构性竞争优势分析模型,广泛应用于我国森林资源、文化旅游产业、产业结构[7-9]、行业结构[10]、服务业结构效应[11]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该方法也开始应用于农业领域,用于研究农业收入结构问题[12]、粮食产量结构与增长效益问题[13]等。本文将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变动情况,基于资源禀赋优势,剖析不同粮食作物间竞争力差异和增长潜力,旨在为吉林省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二、偏离—份额模型的构建

偏离—份额模型是从区域或部门的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两方面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以所在地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的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化分解为地区增长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三个分量,以此探究区域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内部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本文根据上述原理构建吉林省粮食产量变化模型。鉴于吉林省内部地理区位及资源禀赋上的显著差异,本文重点关注吉林省东、中、西部不同县(市)间、不同粮食作物间在竞争力和增长潜力上的差异。假设吉林省i市在经历了[0,t]时间段之后,粮食产量和粮食结构都已发生改变。令yij,0、yij,t分别表示i市j粮食作物类型(依据吉林省的实际,本文选择水稻、玉米、大豆及其他四类粮食作物,其他粮食作物包括豆类、薯类作物等)在基期和报告期的总产量。Yi,0、Yi,t分别表示i市在基期和报告期的粮食总产量,以Y0、Yt表示参照地区(吉林省全省)基期和报告期的粮食总产量。以Yj,0和Yj,t表示吉林省的基期和报告期j粮食作物类型的总产量。根据偏离—份额模型,将[0,t]时间段i市j粮食作物的实际增长量Gij分解为Nij、Pij和Dij三个分量,即:

Gij= yij,t-yij,0= Nij+Pij+Dij

其中,(1)Ni表示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份额分量,指研究区域i市按照吉林省粮食产量在[0,t]时间段内总的增长率应该实现的增长量,它受益于吉林省粮食产量总体增长趋势能够获得的地区增长份额。该指标值代表各研究区域所具备的增加粮食产量的基本优势或者潜在增长能力。其数值越大,说明潜在增长能力越强。(2)Pi表示粮食结构偏离分量,是各研究区域受益于吉林省粮食产量结构变化所获得的超过吉林省平均水平的增长份额。如果一个地区的粮食结构以产量增长较快的作物为主,则Pi为正,说明该区域粮食作物结构优于吉林省粮食作物结构,具有一定优势;反之,该区域粮食结构则不具有结构优势。(3)Di表示竞争力偏离分量,该指标反映了i市j粮食作物相较于吉林省同类作物的竞争能力。该值越大,说明该区域j粮食作物的竞争力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越大;该值越小,说明该区域j粮食作物竞争力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越小。(4)Ti为总偏离份额分量,即粮食产量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之和,表示研究区域i市j粮食作物表现出的整体增长优势。Tij为正,表示研究区域i市的j粮食作物相对于吉林省而言具有增长优势;Tij为负,则表明研究区域i市的j粮食作物相对于吉林省不具有增长优势。

三、吉林省粮食结构变化分析

1.数据选取。依据吉林省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上的差异,兼顾粮食作物品种上的差异,本文选择敦化市、舒兰市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分别代表吉林省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同时,由于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玉米产量较高,故再选取玉米产量较高的梨树县纳入研究对象,综合考察分析吉林省内部不同地理区位、不同粮食作物品种在结构和竞争力上的增长变化态势。本文以1996~2014年为分析期,以吉林省全省作为参考区域,分析四县(市)水稻、玉米、大豆及其他粮食产物的产量结构变化。所用数据均来源于1997~2015年《吉林统计年鉴》。

1996年以来,全国粮食产量总体呈持续增长的状态,粮食总产量累计增加30.09%,其中玉米增长最为显著,累计增长92.57%; 水稻产量增长11.49%; 其他粮食作物产量增长11.28%; 而大豆产量则下降

9.06%。同期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增长77.31%,四县(市)粮食总产量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均略有上升。其中,前郭县水稻产量比重增加5.79%;舒兰市和敦化市玉米产量小幅上升,占吉林省的比重分别增加0.62%和0.73%;大豆产量,除舒兰市外,前郭县、敦化市和梨树县的产量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2.66%、15.23%和1.91%;其他粮食作物产量,敦化市增长最为显著,占吉林省比重由1996年的0.75%增长到2014年的25.53%,舒兰市增长幅度较小,而前郭县和梨树县则均呈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1996~2014年吉林省四县(市)粮食作物产量占吉林省产量比重(%)

数据来源:依据《吉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2.粮食产量的结构变化。从吉林省粮食作物产量内部结构变化看,前郭县的水稻和大豆产量增加,玉米和其他作物粮食产量减少。1996年,前郭县水稻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占比为17.04%,大豆产量占比为0.68%,玉米产量占比为70.29%,其他作物占比为11.99%。2014年,前郭县水稻占其粮食总产量比重提高到34.59%,大豆产量占比提高到0.74%,玉米和其他作物占比分别下降到58.30%和6.37%。舒兰市、敦化市和梨树县的玉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水稻、大豆及其他作物产量下降明显。以敦化市为例, 1996年敦化市玉米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占比达到44.45%,水稻产量占比为17.07%,大豆产量占比为33.20%,其他作物产量占比为5.28%。2014年,敦化市玉米占粮食作物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72.57%,提高近28个百分点,而水稻、大豆和其他作物占比分别下降为5.51%、20.66%和1.48%。在吉林省粮食作物产量结构上,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增长明显,大豆和其他作物的产量均下降。在四个县(市)中,吉林省西部前郭县的粮食作物结构变化最小,呈现出水稻、大豆小幅增长,玉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小幅下降的态势。而东部和中部的舒兰市、敦化市及梨树县则呈现出玉米产量大幅增加发展趋势(见表2)。

表2 1996~2014年吉林省四县(市)主要粮食作物内部产量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依据《吉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3.偏离—份额模型的分析结果。(1)地区增长份额分量Ni。地区增长份额最大的是梨树县,达到了92.34万吨,其次是前郭县为65.04万吨、舒兰市为27.44万吨。这说明以上三个区域的粮食产量具有潜在的增长能力或基础优势。相比之下,敦化市的地区增长份额为11.96万吨,说明其增加粮食产量的基础优势或者是潜在的增长能力较小。(2)实际增量Gi。前郭县的实际增量达到109.85万吨,是地区增长份额分量的1.7倍,舒兰市和敦化市的实际增量分别是地区增长份额分量的1.5倍和2.2倍,而梨树县的实际增量比地区增长份额分量低57.73万吨。(3)总偏离份额分量Ti。前郭县、舒兰市和敦化市的实际粮食产量分别为44.81万吨、12.64万吨和14.39万吨,实际粮食产量相对于吉林省具有优势,而梨树县的实际粮食产量为-57.73,实际粮食产量增长相对吉林省不具有优势。(4)结构偏离份额分量Pi。前郭县、舒兰市和梨树县的结构偏离份额分量分别为32.21万吨、2.87万吨和1.59万吨,表明三个县(市)具有较好的结构优势,且优势最明显的是前郭县。敦化市的结构偏离份额分量为-6.57万吨,这说明敦化市不具备明显的结构优势。(5)竞争力份额分量Di。在四个县(市)中,敦化市的竞争力份额分量为20.96万吨,表明其粮食竞争力较强。而前郭县和舒兰市的粮食竞争力则相对较弱,两个县(市)的竞争力份额分量分别为12.6万吨和2.87万吨。梨树县的竞争力份额分量为负值,缺乏竞争优势(见表3)。

表3 1996~2014年吉林省四县(市)粮食偏离—份额比较分析

从粮食作物类型来看,粮食作物同时具有结构优势、竞争优势和整体优势(P>0,D>0,T>0)的县(市)是前郭县、舒兰市和敦化市。同时具有结构优势、竞争优势和整体优势(P>0,D>0,T>0)的粮食作物有舒兰市和敦化市的玉米以及前郭县的水稻。而同时在结构优势、竞争优势和整体优势上均处于劣势地位(P<0,D<0,T<0)的有前郭县、敦化市和梨树县的其他粮食作物以及舒兰市的大豆。除此之外,四县(市)的大豆仅前郭县具有竞争优势(P<0,D>0,T>0),其他作物仅舒兰市具有竞争优势(P<0,D>0,T<0)(见表4)。

表4 偏离—份额实证结果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本文对吉林省粮食作物的内部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吉林省粮食产量的整体结构基本稳定,具备增加粮食产量的基础优势或者是潜在的增长能力,但存在粮食种植结构不平衡的状况。(2)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前郭县,其大豆具有竞争优势,水稻具有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区的舒兰市,其玉米同时具有结构优势、竞争优势和整体优势;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区的敦化市,其大豆具有竞争优势;玉米产量较高的梨树县,其水稻和玉米具有微弱的结构优势,大豆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因此,吉林省在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首先应基于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推进优势粮食作物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吉林省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增加优质水稻、专用玉米等优势作物的种植面积,着力培育优势品种,从而提高粮食产品品质,增加竞争力。吉林省西部为科尔沁草原北方农牧区,土壤多为盐碱土,可以考虑发展青储玉米和优质牧草,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中部地区可发展高淀粉玉米、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等专用玉米生产,拓宽玉米生产发展途径。东部为长白山西侧农林区,土壤多为酸性,可扩大大豆、薯类等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加强粮食结构调整补贴资金的发放力度、完善发放标准和流程、降低补贴资金发放的准入门槛。其次,要推进玉米加工业转型升级。受政策因素影响,玉米价格大幅下降给吉林省的玉米加工业带来了较大的利润提升空间。因此,应将玉米产业发展政策转向支持玉米加工企业产品开发,拉伸玉米产业链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再次,要提高公共产品服务水平。目前,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户增收的效应还比较薄弱,应加大力度提高公共产品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秸秆还田服务和应有的技术及政策支持;拓展农业生产金融支持渠道。

猜你喜欢

郭县舒兰市敦化市
振兴乡村 弘扬文化 引领新风
——舒兰市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
舒兰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中国附郭县制度的两种特殊形态
敦化市提升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成效显著
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第一书记代言产品旗舰店
敦化市教育局多措并举保障“停课不停学”
郸县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舒兰市湿地现状及保护建议
敦化市举办首届“体彩杯”3人制少年篮球赛
舒兰市长安堡铜钼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