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策略的研究

2019-03-07汪滢

考试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设计与应用任务驱动

摘 要:将任务驱动引入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围绕设定的任务,凸显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达成目标的同时,理清思路、提取方法、掌握知识的结构。基于此,本文旨在就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设计与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更好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信息技术课;设计与应用

一、 前言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承担着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任务。如何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提倡以生为本,改变以往要我学的传统学习方式,重视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外部传递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以任务驱动作为导向,强调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并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任务驱动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 任务驱动的定义

任务驱动,是指围绕任务这根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并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协助学生达成任务的同时,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怎样教会向怎样使学生学会转变。

(二) 任务驱动的特征

任务驱动的本质特点是凸显任务,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围绕教材设定的任务,完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具体说来主要有:

在学习过程中,任务将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在制订任务时,应对任务的类型加以细分,并对其重、难点进行划分,再进行综合考量确定要达成的目标。不应为了设置任务而设置任务,设置的任务应从实际出发,要具体、细致,有探究价值,可操作性强。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内在的学习动机强烈地激发着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搜查以及分析与之相关的学习资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后续更深入、更广泛地学习提供助力。

在明确任务后,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把总任务拆分成若干个细小的任务之后,既可启发学生试着独立完成,也可让学生协作完成,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针对所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反思、融汇贯通,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

在三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下,引导学生梳理、思考、分析、小结,完善自身的知识建构,达成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三、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极具实践以及时代性,在课堂上使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运用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使得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 学习任务不明晰

在设置学习任务时,由于指向不够具体,致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顺利地达成目标,从而出现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操作的现象,最终导致完成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 学习任务枯燥乏味

部分教师因为在任务设置时,只考虑到任务的完成数量,没有充分结合实际,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所设置的任务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表现不积极主动,使得教师不得不驱使学生被动学习,造成实际学习效果和预期效果的落差。

(三) 学习任务兼顾不全面

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掌握程度不同,学习水平有高有低,一些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多、较为熟悉的同学在完成任务时得心应手,而一些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的同学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操作,进而完成任务甚至还不能如期完成任务。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了教学进度与教学成效。

四、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设计与应用原则

在对信息技术课进行任务驱動的设计与应用时,既要兼顾到该学科的学科特点,还要兼顾到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精准性原则

学生在初中时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但还不够扎实,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任务设计要摒弃烦琐,围绕精、准展开,易于学生理解目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 可操作性原则

结合该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进行设置时,教学时应考虑任务是否极具可操作性。一是对任务难易程度的把握,假如设置了较难的任务,学生就会因为不能顺利达成目标产生畏难情绪,使得学生们心理受挫,严重影响教学进度。二是在选取任务时,应选择适合学生操作的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 寓教于乐原则

在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面对枯燥的学习任务提不起兴趣,在设置任务时,一是要注重任务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二是从实际出发,将学生的兴趣点与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内部驱使力。

(四) 层层递进原则

对于一些需花几步才能完成的任务,在进行设置时,应从简单到复杂、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衔接,环环相扣,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更高效地把握住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进一步提高知识技能。

五、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设计与应用流程

(一) 任务设置阶段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务设置的初期,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设置相应的任务,充分展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将形象化的生活实际与所需学习的内容紧密相连,展现学习任务的情境性。

(二) 任务实施阶段

将预设好的任务付诸实践,教师由设置者向组织者转变,可将时间、空间充分地留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表达,通过让学生展开交流、分析,组建合作小组梳理所遇到的问题,然后经过小组协作,将遇到的问题逐一整理。面对已掌握的知识可让学生自行做出解决,面对没有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点拨,培养学生探究性地进行学习。

(三) 任务完成阶段

在对任务实施后,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甄选优秀的作品,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想理清思路,又可以在交流中提升思辨能力。在学生互相分析、互相交流中掌握学习技能,提升信息素养。

六、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设计与应用范例——《走进网络世界》

《走进网络世界》这课主要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教学由生活中的网络无处不在、了解校园网两大模块构成。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遵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从感知到践行的学习步骤。在不同模块的作用下,切实体现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任务的达成中习得新知,实现一定的技能情感目标,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现就每一模块的任务进行相关阐述。

任务模块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完成

网络无处不在

1. 寻找生活中的计算机网络要求学生在寻找生活中网络的同时,积极思考计算机网络的概念通过完成任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范例,填写教材表格,从而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该任务通过对比以及分析,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3. 了解不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覆盖范围找出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依据及覆盖范围。通过进行分类,掌握覆盖的范围

了解校园网

1. 了解组成校园网的硬件设备了解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及设备连接图实地观察校园网的网络覆盖区域

2. 绘制学校计算机教室让学生先观察,后在教材中连线,并绘制出连接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实践证明,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提升与进步,强调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首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划分任务模块,再对任务模块进行分解,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导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其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将本课的重、难点放置到任务中來,围绕任务主题,交流、探讨所发现的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获取新知。在任务实施后,对任务进行生与生、师生之间的评价,这既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又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呈现的学习成果应给予积极地、正面性的评价,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高中信息技术强调实践性,而任务驱动授之以渔,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伯涛.初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180-182.

[3]李慧桂.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汪滢,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设计与应用任务驱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智能建筑通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