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之刍议

2019-03-07刘福

考试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刍议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的计算,本着“对”“快”“巧”的基本原则,乘法分配律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刍议;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a×(b±c)=a×b±a×c,反过来,a×b±a×c=a×(b±c)。看似不深奥,但是要把它悟透,以至于使用得炉火纯青,尚需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辅以不同层次的练习。

一、 理解应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可以从计算、几何意义等多角度来讲解,使小学生掌握其要义,不至于囫囵吞枣,形而上学。

25×(4+40)

=25×4+25×40

=100+1000

=1100

25×4是左边长方形的面积,25×40是右边稍大长方形的面积,25×4+25×40是最大的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可轻松理解并记忆该定律。这种几何意义的讲解,激发学生把已有知识(长方形面积)和新授要点(乘法分配律)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开拓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大有裨益。拓展思维,学生们很容易得出:

a×(b+c+d)=a×b+a×c+a×d

a×(b-c-d)=a×b-a×c-a×d

a×(b+c-d)=a×b+a×c-a×d

1. 直接应用训练。这是小学生学习的入门阶段,亦可以结合面积的意义,强调公用宽,必须要用2次来计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反过来只用1次,计算最大长方形的面积。

125×(8+80)

=125×8+125×80

=1000+10000

=11000

25×113-25×13

=25×(113-13)

=25×100

=2500

对应几何意义,学生对顺/逆用乘法分配律理解得更加深刻,应用得也更加娴熟。

2. 变形训练。这一部分也是小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亦是小学阶段简便计算的思维精华所在。

48×101两位数48乘以三位数101,本应排竖式计算,启发同学们运用乘法分配律,变成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或差,从而得出如下解法。

48×101

=48×(100+1)

=48×100+48×1

=4800+48

=4848

变形题:99×48

以上两题都应用了“加减法”拆数,从而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101=100+1,99=100-1,可它们都是把一个数拆成整百的数加上(或减去)一个个位数,这时可以打破思维定式,推导出以下题型:

125×88 25×41

启发学生拆数也可以拆成整十位数加上(或减去)一个个位数:

125×88

=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进一步推广到分数乘法,运用乘法分配律,亦可以化难为易,如下题:

57×5556

=(56+1)×5556

=56×5556+1×5556

=55+5556

=555556

成功地化解了56和57只有公因数1,不能约分的难点,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二、 逆向应用

39×14+61×14

=14×(39+61)

=14×100

=1400

把“14”理解为两个长方形共同的“宽”,“39”和“61”理解为两个长方形的“长”,联系几何意义,很简单。

适时推出变形题:

3. 74×2.85-3.74+8.15×3.74

3559×29+6559×29-19÷129

48.1×9.4-48.1÷52+48.1

527÷326-227÷326

进一步推广到分数除法,如64117÷9,该题似乎与乘法分配律“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运用除法的意义,辅以合理拆分,就能化繁为简。

64117÷9

=63+1117÷9

=63+1117×19

=63×19+1817×19

=7217

该题把带分数用加法拆分,巧妙地解决了约分问题,令人深思!

适时推出变形训练题

55.8÷9 73511÷8 56113÷27 224+1222×1223

至此,逆用乘法分配律可以适当综合,如可以出现二次使用乘法分配律一类题型,如:

235×12.1+235×42.2-135×54.3

该题正确的思维方法是,首先考虑前面两个数的乘积加两个数的乘积,后面可以暂时放一放,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思维的黑洞中探索前行,最后时刻别有洞天,大开眼界。

原式=235×(12.1+42.2)-135×54.3

=235×54.3-135×54.3

=(235-135)×54.3

=100×54.3

=5430

繼续推出变形训练:

19.9×9+19.9

该题启发学生把后面的19.9变为19.9×1,大小不变,同时也理解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共用宽(或长)19.9,至此水到渠成。

原式=19.9×9+19.9×1

=19.9×(9+1)

=19.9×10

=199

2014×18-201.4×90+20140×0.1

该题,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困难在于三个长方形没有共同的宽,无法合并成一个大长方形。启发学生利用小数乘法移动法则,可将2014、201.4和20140这三个数变成相同的数,当然选择2014最恰当。

原式=2014×18-2014×9+2014×1

=2014×(18-9+1)

=2014×10

=20140

变形训练:334×735-0.375×5730+16.2×62.5

该题不仅需要熟悉334=3.75的互化,而且需要两次逆用乘法分配律,两次利用小数乘法移动法则,训练学生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

看下面一题:

75×4.7+15.9×25

该题仅仅想通过扩大(缩小)10倍,100倍……移动小数点无法解决,启发学生扩大(缩小)2倍,3倍……这样,很容易打开思维的突破口。

原式=(75÷3)×(4.7×3)+15.9×25

=25×14.1+15.9×25

=25×(14.1+15.9)

=25×30

=750

当然,也可以启发学生把“75”作为两个“长方形”共同的“宽”进行变形,异曲同工,只不过四年级学生有时很无奈,只有一种选择,如下题:

222×999+333×334

该题如首先考虑把999作为两个“长方形”共同的“宽”,则会遇到334÷3无法除尽的问题。但五、六年级学生可以智化为3343,摸索前行,最终取得成功。

原式=222×999+(333×3)×(334÷3)

=222×999+999×3343

=999×222+3343

=999×6663+3343

=999×10003

=333×10001

=333000

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只能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此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碰壁后,要善于迂回,最终解决问题。

原式=(222×3)×(999÷3)+333×334

=666×333+333×334

=333×(666+334)

=333×1000

=333000

下一题47×1317+13×417

该题运用前面综述方法,均不奏效,无法找到相同的因数,但如果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强,可以这样理解:47×1317=47×13 17=13×4717=13×4717,问题迎刃而解。

原式=13×4717+13×417

=13×4717+417

=13×5117

=13×3

=39

推出变形训练:39×148149+148×86149+148×24149

三、 综合计算

乘法分配律无论正、反两方面的使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和交换律、结合律、倒数的意义和(积)商不变的性质等融会贯通在一起,多做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例1】 3512+12.5+54.5×0.8

该题如直接用递等式计算,或者直接用乘法分配律,都不是最佳路径,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特别是125×8这个固定搭配的使用联系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从而正确解答。

原式=(35.5+54.5+12.5)×0.8

=(90+12.5)×0.8

=90×0.8+12.5×0.8

=72+10

=82

【例2】 8.15×158+67.6×18.5+81.5×51.8

该题有四个小数数字,看起来眼花缭乱,一时不知所措。同学们从“整体”观念出发,把三个积看作三个加数,先用加法结合律,逐渐探索,再用乘法分配律,愈探愈妙!

原式=8.15×158+81.5×51.8+67.6×18.5

=8.15×158+8.15×518+67.6×18.5

=8.15×(158+518)+67.6×18.5

=8.15×676+676×1.85

=676×(8.15+1.85)

=676×10

=6760

【例3】 3.6×3.14+43.9×6.4

該题用常规思路困难重重,无法突破,但如果联想到乘法分配律,注意到3.6+6.4=10,从几何意义出发,只要找到两个“长方形”相同的“宽”,问题得解。可是31.4和43.9既不成整十、整百……的倍数关系,也不成两倍、三倍……关系,思维似乎陷入死胡同。但是我们非得用乘法拆数吗?难道不能打破常规,用加减法拆数吗?一丝曙光闪现:43.9=31.4+12.5

原式=3.6×31.4+(31.4+12.5)×6.4

=3.6×31.4+31.4×6.4+12.5×6.4

=31.4×(3.6+6.4)+12.5×8×0.8

=31.4×10+100×0.8

=314+80

=394

上题后一部分12.5×6.4,联系到125×8=1000的固定搭配,又运用了乘法结合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令学生们回味良久,赞叹不已。

【例4】 2008÷200820082009

该题,很多小学生“似是而非”,“想当然”地这样解:

原式=2008÷2008+20082009

=2008÷2008+2008÷20082009

=1+2008×20092008

=1+2009

=2010

似乎很顺利,很“合理”,可是从第一个等号起就错了,他们想当然地用了所谓的“除法分配律”。为使学生们的思维之泉清澈,可以从下题入手,逐步理解,识得“庐山真面目”。

【例5】 200820082009÷2008

原式=2008+20082009×12008

=2008×12008+20082009×12008

=1+12009

=112009

上题从第一个符号起,实际运用的是标准的“乘法分配律”,毫无疑义,运用正确,而我们仿照此题解例4会发生什么呢?试一试!

2008÷200820082009

=2008÷2008+20082009

=2008×12008+20082009

运用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居然出现了繁分数,到此为止,无法约分,无法运算下去。至此学生们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想当然”的除法分配律的错误。最后问题来了,这道题到底该如何解答呢?笔者给出了三种解法,以飨读者:

第一种方法:

2008÷200820082009

=2008÷2008×2009+20082009

=2008÷2008×2009+2008×12009

=2008÷2008×(2009+1)2009

=2008÷2008×20102009

=2008×20092008×2010

=20092010

透过解题过程,我们看到了一个耐心、严谨、机敏并且基本功扎实的小学生。

第二种方法:

联想到例5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求解,观察例4和例5,他们俩只是被除数和除数做了交换,再联想到倒数的意义,他们的商一定互为倒数。因为a×b=1,a和b互为倒数,那么a=1÷b,即2008÷200820082009×200820082009÷2008=1。

原式=1÷200820082009÷2008

=1÷2008+20082009×12008

=1÷2008×12008+20082009×12008

=1÷1+12009

=1÷112009

=20092010

该种解法运用倒数的概念打开突破口,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不经意的数学概念的魅力所在,从而警醒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三种解法:

原式=(2008÷2008)÷200820082009÷2008

=1÷200820082009÷2008

=1÷2008+20082009×12008

=1÷2008×12008+20082009×12008

=1÷1+12009

=1÷112009

=20092010

此種解法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轻松把例4转化为学生熟悉掌握的例5,让学生感受到各种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之妙。

总之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运算定律,我们首先要正本清源,准确理解,其次,多思考、多运用,才能“渐臻佳境”“炉火纯青”,实现小学数学计算“对”“快”“巧”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存焕.浅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巧用乘法分配律[J].学周刊,2012(12).

[2]许德道.“乘法分配律”研究综述[J].新课程(上),2016.

[3]安桂清,桑雪洁.“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 教案的合作设计[J].人民教育,2010.

作者简介:

刘福,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望城岗小学。

猜你喜欢

乘法分配律刍议小学数学
刍议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函数的应用
当代诗词创新刍议
基于学情,把握本质,深层建构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吟坛八病刍议
小学阶段《乘法分配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