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程活动中感悟 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2019-03-07林淑华

考试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生

摘 要:我国是法治大国,推行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并明确要求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并在中小学课堂设立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这是对依法治国战略积极响应,落实中央精神。学生行为道德的规范,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也离不开道德思想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学生传统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是跟着老师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缺少实际情感的培养,导致课程最终的学习效果不佳,违背教学初衷。为了改变学生的定向思维,应改变教学方案,多让学生投入到课程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感,实现课程意义。

关键词:课程活动;学生;道德成长;思想道德课程

大多数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播,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情感培养,没有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意义。《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开展的实际意义,除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最主要的是树立道德情感意识,让学生在道德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感。学生情感的引导,需要由教师完成,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道德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目标

为积极响应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中小学课堂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守法,并利用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让法治成为每个学生的基本素养,学会遵纪守法,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大国推波助澜。法制素养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内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将法治学习纳入义务教育学习体系中,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中小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的目标原则以及教育途径都有明确要求,国家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在义务教育的学习阶段,学生们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学习,来了解法治观念和原则,以及公民所具备的义务与权利,并学会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观念,树立法治信仰,爱法守法。尤其在小学课程中设立思想道德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从小培养法律意识,体会周围的法治环境,在亲身的活动中培养法治情感,树立国家观念、公民意识、义务与权力的关系以及诚信的观念。

二、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单纯关注教材,主观情感缺失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授课方式为单纯关注教材,对理论知识过于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缺失。教师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也只注重掌握理论知识,而不知体验道德情感,失去情感体验的主动性,很难实现情感内化,难以建立较为完善的思想基础,失去法治道德学习的真实意义。

(二)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师生交流方式不理想

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不理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书本内容的传授,学生负责课本知识的吸收,单一化的学习方式,导致师生间缺乏沟通,对情感的培养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由于思想道德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未被当作重点课程对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大多数学校师资匮乏,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得到保障,还会出现多数思想道德课程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对师生间关系建立产生不利影响,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建立道德情感,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指导,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渲染,使道德情感的培养过程显得过于艰难。

(三) 培养失去方向性,道德情感引導不佳

实际教学中,教师未明确思想道德情感培养的目标,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偏差,道德行为与思想意识不统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不佳,没有实现真正的道德情感熏陶,导致思想道德教育失去实际意义。

三、 《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 课本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小学生的意识处于萌芽阶段,心理情感有待发育,教师可通过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引导思想道德教学的情感培养,营造合适的课堂氛围,进行学生内心的情感渲染。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等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本知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我的课堂活动感知来培养道德情感。例如,教师可采用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对书本理论知识进行具化,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以还原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使学生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改变传统以灌输和书本理论知识传播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和模式,采用小品、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方法,实现情境再现,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具体,使学生达到心灵上的共鸣,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实现道德情感培养。

(二) 教师自我形象升华,促进师生间沟通

各科目的教师除了自身教学的学科外,思想道德素养也要学会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与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保持积极心态,感染学生的学习情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学会聆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例如,《道德与法治》属于人文类学科,而语文学科也有该类性质。教师可择取语文课本中的爱国故事、创新精神等用于该门课程教学中,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道德培养基础,强化道德情感,营造良好的道德情感培养氛围,真正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

(三) 内化课本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是潜移默化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引导学生的道德思维,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通过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增设课堂活动,对课本理论知识内化,发挥课堂效用,对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有着显著成效。

四、 结语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改善传统教育的不足,学会内化课本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法治价值观念,为我国身为社会主义法治大国推波助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达到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岳国权.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J].中外交流,2018(30):222-223.

[2]朱顺贵.小学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发现,2018(6):100.

[3]肖先容.对小学生德育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8(24):60.

[4]刘洪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23):202-203.

作者简介:

林淑华,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北门小学。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亲爱的学生们,你们并没有被夺走什么
如何唤醒学生自信心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
如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提案”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