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视角

2019-03-07强金国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应用文情境过程

强金国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作为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建以来,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依次出现了单方面突出“职业性”或“高等性”到当下要求立足“高等性”、凸显“职业性”的发展历程[1]。而要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有机融合,就要在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所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不仅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更是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载体[2]。为此,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根据社会需求调研定性、职业岗位分析定位、典型任务分解定型的思路和步骤对课程内容进行彻底解构和重新建构,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项工作步骤,重构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框架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出毕业、就业、创业多面发展、成长、成人、成才有序衔接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本涵义

工作过程的本义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3]。据此可知,工作过程有三个特点,一是对象企业化、二是任务动态化、三是成果流程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过程于当下已经从原来看得见、摸得着、程序固定化的具有流水线性质的工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向看不见、摸不着、程序动态化的具有序列化性质的文化、教育等非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延伸和拓展。可以说,工作过程的范围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所有对象。由此言之,所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工作主体通过对真实工作过程中诸多环节和各个任务之间进行归纳、概括等优化处理之后使之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借鉴性和迁移性,且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的过程组合体[4]。具体在课程体系开发中,要遵循“工作过程分析——选择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学习与工作任务的实施”这样一条逻辑主线。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强且发展后劲足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就要在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课程的建设上下功夫[5]。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摒弃以往简单移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压缩饼干式的课程内容及与之相关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打破教育教学活动与工作实际过程脱节的壁垒,通过积极主动调研就业岗位业务流程和工作实际职责所在等方式获取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应用面,再按照所学知识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事岗位进阶由新手到专家的路径重构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教学目的。

具体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应用文写作课程设计,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入手。

1)课程内容的重构。

笔者通过调研并结合自己在行政、事业单位十余年应用文写作的经历来看,不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等对口部门,还是企业行业的人力资源等业务部门,对于新入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都有一个有意无意地从新手到熟手的用人规划或是培养夙愿[6],但这种与工作实际匹配的愿景与现行的教育教学实际呈背道而驰之状,尤其是教材。如夏晓鸣等编著的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第4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的编排目录为:公文、经济类文体、新闻文体、科技应用文、宣讲类应用文、教育与学术类应用文、法律文书、社交礼仪文书、网络文体、日常应用文;王首程主编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的目录为:应用文概说、会务文书、调研文书、交际文书、公务文书、商务文书、新闻传播类文书、新媒体文书。通过这些本科、高职使用教材的框架就可知晓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不仅没有有效衔接,而且呈现出要么是为了教学方便利于照本宣科的学科体系产物、要么是没有实际从业经验便于技术嫁接的本科教材材料。为避免类似这种教与学“两张皮”的脱节矛盾,实现教学与工作的有效对接,就要按照工作单位的用人思路来重构教学内容,还要兼顾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选拔考试中末尾招生所衍生的“二等公民”所带来的学习劲头不足等实际情况[7],从而根据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要会用、会化的实际,在兜住同学们基本词汇、语法、逻辑等写作底子的基础上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大家曾经接触过但没有流水线性质的“标准化”规则的诸如请假条、感谢信、表扬信等日常应用文开讲。同时授课中不仅要讲清讲明这些简单文书的格式,还要讲通讲透这些格式安排、尤其是对象的尊称、祝颂语等词语背后的角色定位及社会认知,从而让学生从人类社会实践需要的视角去看待和认知应用文,为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和高度对写作不再有疏离感而有了成就感之后,让他们对学习有了兴趣、对自己就有了信心。这种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训练举措,经过笔者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可以说是一条比较符合高职学生实际、且教与学适合对路、相得益彰的方式[8]。课程结构具体调整如表1。

表1 课程结构调整示意图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所谓学习情境,就是课程单元,即根据职业特征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等六个要素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步骤,将每个学习领域亦即每门课程,演绎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具有平行、递进、包容等逻辑关系的独立的主题学习单元,在借助比较、迁移和内化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习情境设计的具体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该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过程即对应的具体步骤;第二步对这一典型工作过程进行比较的参照系做教学化处理;第三步依据该参照系按照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原则设计确定三个以上的具体工作过程[10]。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基础理论和相关文种的教学、训练之后,使学生在知晓常用文种的有关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写作方法的同时,要切实培养学生认识到应用文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更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的必备工具之一。写好应用文,不仅是学生了解、认识自我进而能够实现超越自我的本然需要,更是认知他人、融入社会进而能够达到与他人美美与共的因然抉择。

根据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了两种方式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都按照接受任务、确定文种、材料收集、谋篇构思、执笔行文、修改完善、发布行文七个步骤来完成任务。

第一种方式按照不同任务来区分,共有四个教学情境。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学习情境设计

第一个学习情境是描述性应用文,主要是篇幅短小、内容单一的条据类应用文,如请假条、收条、启事等同学们中小学时期就学习和使用过的应用文。

第二个学习情境是计划性应用文,主要是篇幅较长、结构较繁的计划类应用文,如计划、总结、会议纪要等学子们学习过但没有深入了解的应用文。

第三个学习情境是报告性应用文,主要是下级单位请求上级单位予以指导、帮助类的应用文,如请示、报告等同学们日常接触不多但在某些方面也用过的应用文。

第四个学习情境是指导性应用文,主要是上级单位要求下级单位布置工作、提出建议的应用文,如通知、决定等学子们看到过但没有练习过的应用文。

第二种方式按照秘书人才成长经历来划分,从入职前的准备所需一直到成为职场高手。具体情况如表3。

表3 教学情境、典型工作任务

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情境实施

如何让这些“似曾相识”的内容催生出“柳暗花明”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上下功夫,即要讲解应用文“格式规范”的背后含义,也就是“格式为什么要规范”,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甄选之后使沟通更为方便、处理事情更加便捷的产物。基于这样一种“前理解”,再给同学们讲解“内容完整”就会让同学们更为清晰地知晓称谓、事由、时间等要素具体的作用在于指向明确、要求明确,从而在给他人节约时间、精力的同时也在节约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能规避矛盾,避免麻烦,交流办事往往因此事倍功半。以描述性应用文写作举例如表4。

表4 学习情境举例

有了这样的认知和体会,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观察和同学们授课结束后“给老师的一封信”中的反映,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这种基于理解性的应用文课程的讲解方式让他们学起来更有效,之后再通过练习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为同学们实现知识迁移、能力提升夯实了基础,也为同学们渐次从生手变为熟手乃至于能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 课程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教学情境的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这一目的,教育评价就不能照抄照搬以前“平时上课+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而要将学生能写出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的应用文为考核的重点。当然,平时出勤、回答问题、团队合作等都是参考的因素。基于这样的认知,成绩评定采用“动态考核(40%)+期末考试(60%)”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的题目则从四个教学情境中各选择一个学习过但没有练习过的文种,在考核学生应用文基本素养的基础上,着重着眼于学生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测评,通过教与学、学与考的互动为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不断提升自我提供应有的帮助。

猜你喜欢

应用文情境过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