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研究

2019-03-0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研究组

儿科护理是当前我国医院普遍关注的重点,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认知功能低下,对医疗知识了解甚少,配合度、依从性较低,无法准确的描述自身临床症状及病情,明显增加了护理难度,传统护理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主动性,护理人员责任心较低,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求[1]。PDCA是一种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对于PDCA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目前报道相对较少[2]。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者研究,旨在于为儿科提供一种安全、优质的护理管理方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性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研究组中,女性22例,男性29例,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3.52±1.67)岁;病程在6~20 d,平均病程为(13.62±5.66)d。对照组中,女23例,男28例,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3.68±1.61)岁;病程在7~20 d,平均病程为(13.75±5.47)d。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家属于研究前均知情,并阅读、签字“知情同意书”;(3)病情稳定者;(4)精神正常、意识清醒者。

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者;(2)家属不同意本次研究者;(3)合并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5)存在精神疾病、听语障碍、抑郁症、智力障碍等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纳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告知家属注意事项等。

1.2.2 研究组 (1)P(计划):分析当前儿科护理现状,儿科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对工作缺乏耐心和热情,责任心低下。其次带教老师不耐心、认真的指导实习生,部分操作让实习生完成,增加了护理差错发生率。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明确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包括具体方法、进度安排、实施方法以及预期目标等,根据护理目标以及方案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合理搭配低年资、高年资护士,最大限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团队精神以及责任心[3-4]。(2)D(实施):成立质量控制小组,主要由高年资护士组成,监督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规范各个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实践技能以及理论考核,每周至少组织1次小结,每月组织1次阶段性总结,分析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5]。(3)C(检查):对照实施之前制定的护理方案和目标,检查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完成质量、护理实践以及完成进度等[6]。(4)A(处理):总结P、D、C三个阶段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工作经验,积极的提出改进措施,并引用到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中,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周而复始、紧密衔接,保证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质量 采用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估护理质量,由患儿家属填写,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四方面,每项均采用百分制,分值高低与护理质量高低呈正相关性。1.3.2 护理满意度 以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定护理满意度,从护理态度、技巧、效果、方法四方面评定,采用百分制。(1)很满意:大于等于80分。(2)满意:大于等于60分。(3)不满意:小于59分。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

研究组(n=51) 95.25±8.16 95.87±8.64 96.37±8.46 96.84±9.26对照组(n=51) 81.55±6.15 82.33±6.58 82.13±6.46 83.26±5.05 t值 9.575 0 8.903 5 9.553 8 8.194 6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中,20例很满意、29例满意、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08%(49/51)。对照组中,15例很满意、25例满意、1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8.43%(40/51)。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40 9,P=0.007 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凸显在儿科护理中,小儿由于依从性较差,护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传统的护理方法过于单一、固定,仅局限于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治疗,缺乏主动性,往往是被动服务,极易引发各种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效果一般,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急需一种优质、有效、安全、全面的护理服务[7-8]。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又被称为“戴明环”,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戴明”提出,具体包括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四个阶段,是一种具有连续性、统一性、完整性的科学护理程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9]。将PDCA应用于儿科管理中,明显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执行力,明确了儿科护理目标,是儿科护理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护理服务[10]。PDCA循环管理法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文字培训,融入了情景模拟、视频、案例、图文等元素,使儿科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责任心,将儿科护理从被动变为主动,及时引入到下一PDCA循环中,促使护理人员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11]。PDCA循环管理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均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不停顿的周而复始的运转,都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得儿科护理服务更上一层楼,有效弥补了传统儿科护理的不足,增添了医院的护理服务形象。本研究示:研究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在刘菊芳[1]研究中,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是97.8%、85.0%,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应当作为儿科理想的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纳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赢得患者以及家属满意与认可,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有效弥补了传统儿科护理的不足,值得临床信赖[12]。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人员研究组
儿科专栏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