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
2019-03-0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有关资料显示,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原因除了解剖以及生理方面的因素,即小眼球、小角膜等出现前房浅等,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失调等,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疾病,另外,其可能还会使得患者出现较多负性情绪,因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也称之为心身失调性疾病。故,选择较为合适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尤其重要。本文研究主要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选择基础性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效果差异性,详情情况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20日—2018年2月22日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
纳入标准:(1)签署同意书;(2)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护理干预期间因为异常情况而出现退组现象;(4)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2)存在沟通障碍现象。
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为33~75岁,平均年龄为(61.23±3.98)岁;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32~74岁,平均年龄为(62.35±3.44)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SPSS 21.0统计学处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基础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情况,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知晓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从而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够逐渐趋于稳定[2]。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心理护理干预:(1)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疾病的讲解[3],解答患者的疑虑,面对依旧不明白的患者需要予以较为通俗的语言进行交流,使得患者能够逐渐明白,同时,还需要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指导患者将负性情绪进行适当的发泄[4],从而有一个较好的情绪去面对后续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2)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构成部分[5],之后行护理干预手段,做到情绪的针对性护理,指导患者将负性情绪选择较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发泄,使得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心情,从而促进患者的疾病逐渐康复[6],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一个患者现身说法,使得患者能够逐渐提高护理以及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愈的信心。
(3)为患者营造一个较好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环境,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在面对饮食以及用药情况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予以适当的指导,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
(4)在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之后,护理人员还可告知患者可适当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即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快走、慢跑、跳操等,均可使得患者的免疫能力逐渐提高,还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的病情稳定,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告知患者定时来医院进行复查,以免出现其他病情恶化或病情异常的情况,降低患者疾病出现再次复发的现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
抑郁评分、焦虑评分[7]:选择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其中,小于7分表示患者并未出现抑郁情况,7~17分表示患者可能存在抑郁情况,17~24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况;焦虑量表中,小于7分表示没有焦虑症状,7~14分表示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情况,15~21分表示肯定存在焦虑,22~29分表示明显焦虑,29分以上表示严重焦虑。将调查表发放给患者,进行填写之后将其回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生活质量评分[8]:选择生活质量量表GQOL-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成人),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0~100分之间。总分换算为0~100分。将调查表发放给患者,进行填写后进行回收,回收率100%,将回收表格分数进行一一对应填写,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护理满意度:将护理满意度表发放给患者,再将表格进行回收,将其进行统计,90分以上表示十分满意,70~89分表示满意,7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焦虑评分
观察组护理前抑郁、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s)
观察组(n=50) 22.24±2.22 10.54±2.22 27.54±3.03 14.54±2.22对照组(n=50) 22.03±2.36 19.54±3.20 26.95±3.22 18.69±3.03 t值 0.289 9 10.334 5 0.596 8 4.940 9 P值 0.773 5 0.000 1 0.554 2 0.000 1
2.2 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我国人口质量,缩短患者生存期限。有关临床资料还显示[9],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已经是眼科中一种较为典型的疾病,其会导致患者的视力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使得患者出现一系列的负性情绪,较多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并没有一个较好的认知,而认为疾病是不可治愈的,进而逐渐自暴自弃,依从性逐渐降低,最终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在治疗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手段[10]。
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患者疾病、情绪所实施的一种护理干预手段,主要通过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情况,了解自身,提出疑问,获得解答,之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对后续治疗或护理干预的依从性[11]。故,选择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使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让患者有一个较为良好的态度去面对疾病,自身也可对疾病有一个较好的了解,从而提高依从性,进而使得患者的病情逐渐痊愈,存在较好的干预效果。有关临床资料也显示,在选择心理护理干预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病情均可得到较好的稳定,为后续治疗或护理干预奠定较佳的基础。
本文研究从表1、表2、表3中可以看出,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为(10.54±2.22)分、焦虑评分为(14.54±2.22)分、住院时间为(6.10±0.36)d、生活质量评分为(90.24±2.54)分、护理满意度为98.00%,其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说明,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选择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等,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存在一定的干预效果。本文研究数据与王雅杰学者在《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辅助治疗分析》中的研究数据相似[12],故本文研究存在较高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提升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