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的应用

2019-03-0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脑卒中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其脑部组织细胞受到损伤,进而患者发生偏瘫、语言艰涩、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患者肢体活动性下降问题造成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临床中对脑卒中后肢体康复是当前主要研究方向,对此,本研究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形式予以分析,在预防与治疗脑卒中偏瘫过程中,应用良肢位摆放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该护理措施进行分析[1],主要是用来缓冲肢体痉挛,属于连续控制神经系统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基于此,本文就针对良肢位摆放这一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为(51.31±1.91)岁,出血病例4例,缺血性病例30例,完全偏瘫11例,不完全性偏瘫23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4.46±2.03)岁,出血病例5例,缺血性病例29例,完全偏瘫10例,不完全性偏瘫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给予两组患者降压,改善神经营养以及脑循环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能够多注意休息,保持及时排便,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注意观察患者身体上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组则应用给予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康复全过程。成立良肢位摆放品管圈,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取患者仰卧位[3],头下垫枕,胸椎保持中立位,在患侧的低下加一块垫枕,让肩胛骨的部分凸出来。保持肘部始终处在伸直状态,手腕向相反的方向屈伸,在腘窝的一侧防止垫枕,随后取患者侧位为,在头下垫枕,对前臂的弯曲与手指关节活动没有影响的情况下,正常屈伸前臂。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前伸,肩前屈90°,下垫软枕。创伤坐位时,需要将髋关节与胯骨成近似垂直的状态,整个躯干处在弯曲的状态,臀部下防止垫枕[4],下肢膝盖屈曲,角度为50°~60°。轮椅坐位:背部与轮椅靠背处放置硬板,保证身体上部始终处于伸直状态,手臂向桌子前方伸直,收治关节伸直,大腿与膝盖成垂直角度。为预防患者同一体位下产生患疮,需要在1~2 h之间改变体位[5],尽量避免挪动患者的头部,以免造成其扭曲,加重上半部分肢体痉挛。

1.3 观察指标

通过Barthel指数分析方法作为工具[6],内容包括:上楼、下楼、脱衣服、穿衣服、饮食、平地行走等,总分为100分,共5个等级,每个等级0~20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全面。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Barthel指数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肢体功能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肢体功能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分析(分,±s)

表2 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分析(分,±s)

研究组(n=34) 30.12±9.61 57.73±11.15 68.13±10.46对照组(n=34) 30.34±10.11 48.24±10.37 59.34±9.81 t值 0.091 9 3.634 0 3.574 0 P值 0.927 0 0.000 5 0.000 7

2.2 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出院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主要是指在各种诱发的因素下引起的颅内动脉狭窄等造成的疾病,其属于世界性的医疗难题,具有发病率高[7],治愈率低的特点,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病死率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是致残率仍然较高[8],其中约有80%的患者表现为重度残疾,这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9],为此,临床中应该本着早期康复的原则进行治疗和护理,以此降低致残率。本研究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患肢活动性障碍,并降低其后遗症发生比例,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重要康复护理措施之一,当前受到了临床医师、患者及家属的青睐。

良肢位摆放的目的是防止肢体痉挛,其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临时体位。有学者研究报道,大部分患者应用此护理措施后,能够多种体位交替,降低了髋关节外旋、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10-11]。此次研究结果与张延军[12]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其研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脑卒中护理形式,干预组患者采用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模式,干预组巴氏评分优于常规组尤为明显,由此可说明,组间存在差异,良肢位摆放应用价值非凡。

良肢位摆放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目的是维持肢体平衡,其可以有效对抗肢体痉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脑卒中患者会因为过早的运功而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所以医院需要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此种情况就会忽略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基于此,多个研究学者通过临床试验将良肢位摆放作为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重要举措,其能够通过指导患者仰卧位摆放四肢、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以及床上坐位摆放等帮助患者,防止偏瘫,但是在对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需要应用健侧卧位,患侧位为与仰卧位三种方式的不断循环,每隔1~2小时更换摆放方式,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护理方式的认知。可以说,良肢位摆放护理措施在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被动帮助患者进行体位与姿势的变化来增强对患侧与患肢的刺激,预防肌痉挛与肌紧张,价值显著[13]。

综上所述,良肢位摆放操作简单、方便,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