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2019-03-07
急性心肌梗死即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发的心肌坏死,是冠状动脉病变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患者经过用药后疼痛仍难以缓解,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调查显示,超过二分之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入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前死亡,并且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3]。所以在院前开展早期急救抢救对于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这一特殊性,我院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急诊抢救的环节进一步优化,将抢救措施由到医院后提早至到医院前,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抢救时间,这一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为46~72岁,平均年龄为(59.8±7.2)岁;从患者发病到住院的时间为15~150 min,平均时间为(60.35±22.75)min;killip心功能分级显示I级患者29例、II级患者23例;18例下壁梗死、24例前壁梗死、9例后壁+下壁梗死、1例其他;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3~68岁,平均年龄为(60.2±7.5)岁,从患者发病到住院的时间在20~180 min,平均时间为(63.46±25.37)min;killip心功能分级显示I级患者23例、II级患者17例;16例下壁梗死、19例前壁梗死、5例后壁+下壁梗死。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表示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签字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院前急救的常规护理干预,遵从医嘱完成相应急救措施。观察组52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为保证护理效果,我院专门成立了院前急救护理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接受了院前急救培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措施包括:在医院120总台接到急性心肌梗死接诊电话后,1分钟内完成调度,2分钟内医护人员出诊,携带急救需要使用的各种药品以及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4-5]。接诊台人员通过电话与患者或是其家属保持联系,确定接诊地点,询问患者目前的症状,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早期评估,告诉患者家属急救的方法[6];救护车到达现场30~40 s内,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状态,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感受,诊断患者病症,评估其疾病危险程度[7];立即进行心电检查,以心电图表现和患者症状实施抢救措施,在5分钟内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等各项生命体征,应用氧气面罩为患者行吸氧治疗,控制氧气浓度40%,将血氧维持在90%以上[8]。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根据患者情况为其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9]。使用尿激酶行溶栓治疗,在运送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平稳。加强心理指导,说明这一系列治疗和抢救的必要性,告诉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配合。对于家属需要提前说明在运送和治疗患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获取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将患者送到医院后需要与急诊科室相应的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确保后续抢救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表1 对比两组急救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急救情况(±s)
观察组(n=52) 32.58±10.47 31.18±6.85 9.25±1.55对照组(n=40) 41.16±12.35 44.35±5.48 12.83±2.64 t值 3.602 9.950 8.132 P值 0.000 0.000 0.000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资料显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生活压力大、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该疾病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指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需要尽早将发生梗死的血管疏通,改善患者的心肌状态,促进心脏血运改善[10]。但在常规护理下患者进入医院后才能接受专业治疗,难以实现早期治疗[11]。我院开展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与常规的院内干预不同,院前急救护理从院外开始结合患者的病情实施相应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是针对院外突发事件、急危重症等紧急情况所实施抢救和护理策略。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路径下,医护人员在接到电话开始,就通过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对,评估患者的状态,实现了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病情的有效评估,大大缩短了后期评估病情的时间,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抢救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进展,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治疗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急救的效率。在运送患者到医院的这段时间内,医护人员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并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能够随时了解患者的感受,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都十分注重安抚患者情绪,让患者意识尽量放松、保持平稳心态能够减小血流动力学改变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始终给予患者充分鼓励和支持,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配合。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抢救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治疗情况良好,恢复速度较快,住院时间较短。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实现了患者的早期救治,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救治时间,并缩短了运转时间,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12-13]。其二是充分明确护理服务的内容,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1分钟内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保证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其三是院前抢救和院内治疗紧密连接,医护人员之间有效配合,节省了一些繁琐的环节,为患者开通了紧急救治的生命通道,争取到了更充分的治疗时间,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能够缩短急救抢救的时间,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