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宗教信仰现状分析
——以四川省为样本

2019-03-07鸿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宗教信仰人士

袁 鸿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特别是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在新时代得到极大的提高,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更加有效的法治保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类公民群体。这一群体伴随着我国改革向纵深发展,人数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逐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必须深入研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宗教信仰问题。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组对新时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内涵和外延①2015年9月公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范围进行了科学界定,主要包含四类人群:(1)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是指受聘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专门知识的人员;(2)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提供知识性产品服务的专业机构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自由职业人员,是指不供职于任何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人员;(4)新媒体从业人员,是指以新媒体为平台或对象,从事或代表特定机构从事投融资、技术研发、内容生产发布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包括新媒体企业出资人、经营管理人员,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和把握,从科学分析四类人群出发,在四川省成都、南充等7个市(州),12个区县,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召开座谈会20余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宗教信仰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获得的一手资料梳理、汇总、分析,归纳如下: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宗教信仰人数比例概况

我们把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统称为“两新组织”。“两新组织”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聚居地,涉及的职业多属于新兴服务业。根据职业领域不同,“两新组织”分成了四个类别,即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谋职的管理技术人员、在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从业的人员、从事自由职业和新媒体的人员等。职业岗位包括:私企高管、会计师、律师、税务师、评估师、专利代理人、新媒体出资人、外企技术人员、互联网开发人员等。本次抽样调查兼顾行业类别从上述职业中随机选出300人作为分析样本,有宗教信仰的与不信仰宗教的比例超过1∶5,比例偏高,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信仰宗教的人数有明显增加。在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中,我国五大宗教都有不同比例的人信奉。其中,信仰佛教的占比70%,信仰道教的占比9%,信仰伊斯兰教的占比2%,信仰天主教的占比5%,信仰基督教的占比14%。信仰佛教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宗教,表明佛教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影响力较大。根据职业类别来划分,本次抽样中有宗教信仰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供职的管理技术人员有13人,比例达30%;在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的人员有8人,比例占19%;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员有15人,占比 35%;新媒体从业者有7人,占比16%。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教群众学历和收入基本情况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新时代新兴业态的从业者,是最富有创新思维、开拓精神的群体,他们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或是有过海外留学经历,学历层次比较高。从本次调研的样本来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教群众的学历层次也比较高,几乎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大专占28%,本科占50%,研究生占22%,而且第一学冲击,为了应对这一冲击,他们需要寻求精神文化层面的慰藉。对于宗教的社会功能,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这样表述:宗教既可以让道德的价值、情感和行为体系的规范具有认识上的意义,又可以使合理期待和实际后果之间的差异得到平衡。这表明,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社会功能要靠不同社会阶层信众的行为活动方式来体现,部分社会阶层信众需要通过宗教来构筑自己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调适情感和追求智慧的目的。宗教的社会功能为部分的社会阶层人士应对凸显的社会矛盾提供了一种精神家园。

(二)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仰宗教的文化背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开始的,并逐步带动整个社会从农业化向现代化、工业化高歌猛进,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多种文化开始相互交流、激荡融合,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宗教从广义上讲是一种信仰文化,它的发展变化受到多种文化的浸润,同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建筑等社会意识形式融合在一起,是多元文化的必然组成部分。从内部文化氛围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文革”的禁锢,重新兴盛,为宗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来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的影响,西方宗教势力借机加大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致使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斗争也日益激烈。人们原来相对单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打破,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多元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对部分群体起到了价值导向、社会教化的功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逐步产生、成长、壮大。在这一过程中,宗教文化作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和认识论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传播,起到了文明教化和信仰渗透的功能,逐渐成为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文化信仰、价值追求、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中的一种。

(三)更高层次的需求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仰宗教的内生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阐述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这是人本主义科学理论之一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成:生理层面的需求、安全层面的需求、社交层面的需求以及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根据这一理论,人的各种行为和选择主要源于人的本性,这是人类的内生动力。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普遍经济收入较高,属于社会中高收入群体,社会经济地位比较高;在利益诉求和群体类型上,具有很强的进化能力、扩张能力和分化组合能力;对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诉求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对待改革和社会的态度上,既主张社会不断深化改革,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对社会的批判性。这一天生的特性决定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渴望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加注重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然而,这部分群体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多数在体制外,社会竞争激烈,较其他群体分化、整合严重,职业和身份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收入分化也比较明显。因此,该群体一方面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内心也有惧怕和困惑,担心失去较高的经济地位。他们内心的矛盾和不满足感一时难以平衡,这就给宗教的调适功能和心理慰藉功能发挥功效的空间。宗教成为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现自我超越的“稳定器”,也为他们的交往需求提供了组织纽带。

(四)代表性组织建立滞后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仰宗教的现实原因

本课题组调研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从事的行业领域非常宽泛,具体的工作岗位也非常复杂。从业态分布来看,属于体制外职业,以服务业为主,有些海外特征明显。这就造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很难像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样建立稳定的代表性组织,在现实社会中代表他们发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宗教组织一般形式灵活、组织完善、活动丰富,弥补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的缺失,缓解了他们组织活动困难的境遇。样本数据还显示有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过海外求学、出国培训和境外生活的经历,这使他们一方面脱离家乡故土,交往变窄,更加渴望社交圈子,另一方面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有了接触海内外多种宗教文化熏陶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宗教组织依靠自身的社会协调功能和社会自我服务功能,为新的社会阶层提供了实现自我管理,彼此协调、服务的一种方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辐射状态,他们生活节奏快,缺乏时间和精力参加现实中的社会组织,而他们又善于使用互联网技术,喜欢线上交流,这顺应了当下宗教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虚拟线上宗教和网络宗教团体的潮流。

(五)心理困惑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仰宗教的主观因素

本次调研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年龄偏低,40周岁以下的占41%,而且该群体有向低年龄发展的趋势,群体成员年龄越大,人数越少。其中,相当比例的人员表示压力大,交往需求、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平时紧张焦虑,生活的幸福感需要提升。究其原因,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从事的职业特点、业态布局、行业发展有很大关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包含的“四大类群体”——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供职的管理技术人员、在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从业的人员、从事自由职业和新媒体业务的人员等——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属于高收入、高压力、高竞争、高回报、高创新、高淘汰的新兴业态。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迷茫、困惑时,被宣扬“心灵修炼”“来世智慧”“结缘忠信友、共渡修身途,人生不迷路”的宗教文化所吸引。在调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仰宗教的主观因素时,选择“宗教信仰可以给人心灵慰藉,帮助自己解脱痛苦烦恼”的样本比例高达33%。这说明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把宗教当成精神家园是因为面对各种压力,感到无望、无助、无力,需要宗教进行心理调适和精神抚慰。

四、应对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宗教信仰问题的路径

我们研究分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宗教信仰的现状,归根到底是要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点,发掘其积极价值,分析其消极影响,更好地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政策的宣教

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党的宗教理论和政策法规缺少了解或是认识不清,很容易被非法宗教势力或是境外敌对势力所利用。因此,必须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了解并正确把握党的宗教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引导他们科学认识和对待宗教,继承和弘扬人类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自觉遵守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此,我们要努力探索形式多样、创新有效的宗教理论和政策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加大在信教群众中的宣传力度,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众遵守《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熟稔党的宗教方针政策;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众参与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努力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通过调研,课题组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观念开放,质疑批判意识强烈,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如果过多地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坚定的核心价值观支撑,就容易受外来思想影响,容易走向极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在新的社会阶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围绕“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做到“一个统一,一个衔接”,把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统一起来;把制度的规范、政策的保障和法律的约束衔接起来。

(三)坚持分类精准施策的导向

从社会治理层面来看,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宗教工作缺少管理、引导乏力。如何克服管理漏洞,依法加强管理,顺势进行引导,构建和顺的宗教环境,需要坚持分类精准施策的工作方法。在习近平总书记分类施策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信教群众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引导:第一,对于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的信仰宗教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充分看到他们受聘于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工作生活与国外宗教组织接触的机会多,要加强宗教政策宣传,用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强调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第二,对于律师、会计师、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要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牵头作用,让党政有关部门主动参加,社会有关团体积极参与,建立相关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所在的行业组织了解情况、开展工作;第三,对于自由职业人员,要发挥社会治理的优势,多关心多帮助,增进情感,拉近人心,减少非法宗教组织渗透的空间;第四,对于新媒体从业人员,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总之,各个分类施策的核心就是一个“导”字,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尊重其宗教信仰,了解其宗教需求,和顺宗教环境,在“导”上想办法,在“导”上精准发力。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宗教信仰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WHEELS IN MOTION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造神” 与“娱神”——论民间宗教信仰与20 世纪小说的政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