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全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19-03-07张丽桃马玉华吕荣钊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2期
关键词:治疗仪全麻下肢

张丽桃 马玉华* 吕荣钊

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麻术后常见且严重并发症,多因深静脉管腔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堵塞管腔致静脉回流障碍所致[1]。对于全身麻醉患者,因受到疾病本身与麻醉药物的影响,导致机体血液流变学发生巨大变化,增加术后DVT的发生风险,一旦发生DVT就会致使患者部分或全部患肢功能丧失,甚至继发致命的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3]。

随着对手术患者DVT的研究不断深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作为一种无创性治疗方案,主要利用气压袋对肢体从手足末端至躯干中心反复的压迫和松弛,从而深度按摩肌肉组织,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减缓患者四肢水肿情况,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有关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已得到研究[4]证实,但有关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全麻患者术后DVT的影响报道极少。为此,本研究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全麻术后DVT的效果,旨在为临床预防DVT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乳腺、甲状腺全麻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39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3.51±6.82)岁;其中甲状腺疾病20例,乳腺疾病27例。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37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48±6.63)岁;其中甲状腺疾病22例,乳腺疾病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接受全麻手术患者术后DVT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接受全麻手术;②术中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③认知与交流功能正常;④未合并其他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⑤既往无DVT及血栓性静脉炎史;⑥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造血功能异常及外伤者;②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者;③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及心功能不全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仪器设备

采用DSM-7S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韩国大星(株)产业]。

1.4 术后干预及治疗方法

(1)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术毕送回病房,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待患者清醒后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预后恢复健康知识,告知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围绕预防DVT展开护理,具体措施为:①抬高患者双下肢;②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自主下肢运动,协助其早期下床活动,同时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按摩双下肢,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③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并注意患者下肢有无疼痛、肿胀等异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④遵医嘱应用抗凝血药,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

(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具体措施为:①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接通电源,评估患者病情和既往史,重点检查患者肢体有无出血现象,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再进行治疗,操作前向患者讲明治疗注意事项,解除患者顾虑使其配合治疗[3-6];②操作中在患者清醒下帮助其穿带下肢护套,治疗25~30 min,充气间隔时间20 s,压力130 mmHg,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下肢肤色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合理调整参数;③操作后关掉电源,取下患者下肢护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治疗于手术后遵医嘱2次/d,每次25~30 min。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下肢肿胀和疼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后1 d与术后7 d对两组患者下肢股静脉进行血流测量,观察两组血流峰值速率最大值(Vmax)与血流峰值速率平均值(Vmean);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DVT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DVT、下肢肿胀和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56,x2=6.525,x2=8.562;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段患者下肢Vmax、Vmean以及住院天数对比

术后1 d两组患者下肢Vmax及Vmean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477,t=0.426;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Vmax及Vmean速率各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4,t=6.718,t=10.158;P<0.05),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和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时多采用全麻方式,然而,术后可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DVT是全麻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原因为[7-8]:①全麻手术时间长,手术前后均需要一定时间的禁水禁食,容易造成围手术期液体丢失,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②全麻过程中,受各种机械操作所致创伤刺激,机体凝血功能活跃,导致C蛋白质含量减少,抗凝作用下降,最终形成高凝状态;③术中术后均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治疗,致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白细胞大量聚集损害内膜,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出现DVT可导致下肢肿胀及疼痛、淤滞性溃疡,更有可能丧失患侧肢体部分或全部功能,严重者可由于栓子脱落发生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因此预防全麻术后DVT的发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9-10]。

表2 两组接受全麻手术患者不同时间下肢Vmax、Vmean及住院天数对比(±s)

表2 两组接受全麻手术患者不同时间下肢Vmax、Vmean及住院天数对比(±s)

注:表中Vmax为血流峰值速率最大值;Vmean为血流峰值速率平均值。

组别 例数 Vmax(cm/s) Vmean(cm/s) 术后住院天数(d)术后1 d 术后7 d 术后1 d 术后7 d观察组 47 67.25±5.41 27.93±6.56 56.78±5.24 26.72±7.48 19.56±2.08对照组 47 67.78±5.36 38.15±8.40 57.19±4.02 35.67±5.24 25.03±3.05 t值 0.477 6.574 0.426 6.718 10.15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在本研究临床观察中,对全麻手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属于一种物理疗法,通过多腔体充气气囊有次序和有节律地进行充气膨胀挤压、放气,逐级施加压力,形成对肢体组织有利的循环压力,促使血液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达到促进静脉回流,改善下肢静脉血液流速[11-12]。唐进等[13]对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护理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结果显示,经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患者术后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DVT的例数较常规治疗护理者明显好转,证实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人工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DVT、下肢肿胀以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对多强气囊的有序充气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起到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配合有效的肢体按摩作用,防止肌肉纤维化,加强肢体的含氧量,能够辅助治疗与DVT、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的诸多疾病。术后7 d,两组Vmax及Vmean速率较术后1 d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可能由于加压时血流的加速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粘附,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从而改善周围血管的凝血状态,降低下肢静脉Vmax及Vmean速率,从而有效缩短术后住院天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14]。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为降低全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开辟了一条新的预防途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治疗仪全麻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