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该读些什么书
2019-03-07
“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无论是为了国家的强大,还是为了事业的发展、个人的幸福,我们都要读书。那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梁启超曾为青年学生开列“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包括《四书》《尚书》《易经》《诗经》(《四书五经》精装版共4册,原价995元,现价268元)等20多种经典名著。他认为,这些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朱自清曾撰《经典常谈》,其中说道:“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要有接触的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经典肯定是名著,但名著不一定是经典。经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得到保存;二要流传;三要载入公认的文学史或哲学史。
今天,一提起中国古代的经典,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四书五经。古人做学问,不像我们今天分科很细,古人很简单,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门类。可以说,四书五经就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诵读的经典。
在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诗歌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说到诗歌,自然不得不提到唐诗。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朝代中,为何独独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这是因为唐诗有“口语化、格律化、短小化”的独特魅力。要问中国的诗中,哪一首是最美的诗?很多人认为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首长诗,意境空明,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有“以孤篇压全唐”之誉。
《诗说中国》(共6册,包邮价206元)丛书的序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这套书不是在讲诗,我们是在讲中国。”诗在中国是有系统性的,诗里所呈现的中国式审美永远不会过时。美是可以传承的,是具有民族性的,美是凝聚文化的核心力量,而诗是美的载体。
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多读一些诗词,要有一些诗词作品打底子。
除了古诗词,现代诗的代表作,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等,也值得一读。在诗的国度里,没有当代诗词作品,是说不过去的。现在的人大多焦虑,一焦虑就想出逃,奔向远方。其实,高山、森林、大海,这些并不意味着“远方”,诗意在日常。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现代人比古人更需要读诗。
如有条件,我们还要读一些“大书”,如史论传记等。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说:“一个人一辈子一定要读过一部大书,读过大书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气象。”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中,有两部非常著名和重要的作品值得一读,一部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精装版共6册,原价1580元,现价268元),另一部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精装版共4册,原价696元,现价268元)。前者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后者则是“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其书名即直接鲜明表达了有鉴于治道之通达的愿望。
当代史书中,比如美国作家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共2册,包邮价118元),是一本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作品,它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而实际上只存在了12年零4个月的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这类书也不妨读一读,这都是打底子的书。
当然,四大名著也应该是中国人必读的书目。以曹雪芹的《红楼梦》(《四大名著》共4册,原价980元,现价180元)为例,它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写尽了人世间的辛酸,写尽了一个家族的兴旺盛衰,它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缩影,同时它也是一部清朝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除文史经典外,哲学经典也是不可或缺的。哲学有什么用处呢?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俞吾金在《哲学导论》一书中这样写道:“哲学赋予了人们一种选择的眼光,使得你能够站在制高点上,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更有把握。”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要尽量读一读老子的《道德经》、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经典哲学书籍。
此外,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等都是值得一读的美学著作。对于美的发现,更多的不是靠眼睛,而是在心灵的层面上。
经典是唯一不死的东西,它如历史一样,记录着人类的昨天,描绘着人类的明天,并与时代同行。让我们从历史中认识自己的来路,在经典中寻求迈向未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