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三“不”曲

2019-03-06李志贤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合数质数因数

李志贤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66-01

深度学习是指基于理解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探究的深度,提升学生的素养,对于数学课堂的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选用什么样的深度学习方法需要慎之又慎,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1.该直接传授的就不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我们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构建反思,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课改就是每一节课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方案,都要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一堂课的教学是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是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来决定。

例如,《质数与合数》这节公开课,其教学流程摘要如下:

(1)让多位学生说出自己的座号。

(2)写出各个座号的因数、因数的个数。

(3)让学生根据因数的个数把黑板上板书的座号分类。学生没预习的话,很难会想到和书上一样的分类方法:1个因数的一类、2个因数的一类、3个或3个以上因数的一类,共3类。

(4)有学生提到3种分类法的,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没有学生提出这3种分类法的,由教师提出分3类,再提出质数、合数概念。

因为听过很多《质数和合数》的公开课,也参阅过许多版本的教案,多数是按这个流程教学的。所以,笔者在实践中也这么教。结果发现,一堂课上完,多数学生还是不理解,一脸茫然地问:“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分类呢?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课初花太多時间让学生汇报座号、写因数及因数的个数,这么绕了一大圈才进入正题,学生难以接受。后来,为补救上一节课的不足,笔者用另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一开始就切入主题。教学流程摘要如下:

(1)直接告诉学生自然数除了按是不是2的倍数这个标准,分为奇数与偶数这两类外,还可以按照另一种分类标准把自然数分为3类。想知道是按什么标准分呢,又分为哪3类呢?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揭示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这3类。

(2)解释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先让学生看书后,再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3)请说说你的座号是这3类中的哪一类……

课末,问学生: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弄懂的吗?学生高兴地答:“老师,我现在彻底明白了。”第一种方案从形式上看,汇报座号的因数与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这个环节体现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探究,课堂内容很丰富,但学生学后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收效甚微;而第二种方案实施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均得到提高,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两种教学方案的前后对比,让我们明确一点,教学中切忌教条主义,对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断章取义是不可取的。

2.该重点指导的就不忽略

数学教学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我们教学中就设计了许多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案。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小组、探究,获得新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完成教学任务。但细一品味,就会觉得有些小组探究环节有“假”。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让学生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拼后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再动手。评论:这里教师要求不够明确,没有提示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去剪,也没点明剪后怎样拼才会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因为“沿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后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是数学家潜心研究才得出的结论,岂是几个小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所能自主探究出来的。这里该指导学生“沿高剪”而没指导,放手让学生去剪,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剪法,不仅完成不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对诸如此类的教材,我们教学中要做到“半扶半放”——探究前指导、活动中引导。

3.该自主学习的就不插手

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自主储备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强调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有效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并有策略地融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重视学生心灵的感知,学习过程既是可视的,更是触及心灵的。

例如,六年级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周长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听、评课活动中,有教师认为要让学生经历“半径、直径”概念的形成过程。如,教师在圆里画出一条半径,指着这条线段说:“这条线段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学生发言后,教师再指出这条线段叫半径。直径的教学方法同上。这样教学,既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也浪费了许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相当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里应该放手让学生看书自学,要求在自学过程中对不理解的、认为重要的分别做记号,之后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所得与困惑。最后教师出示习题,考察学生自学的程度,并给予充分肯定。实践表明,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又培养了学生自信的心理,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尊重他们的自学成果,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

总之,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分析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善于选择教学方法,切实做到该直接传授的就不探究,该重点指导的就不忽略,该自主学习的就不插手。

猜你喜欢

合数质数因数
奇妙的质数约定
怎么教让质数学习更有趣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巧记质数
奇合数的构成规律研究
对素数(质数)一些特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