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产与剖宫产盆底肌肉受损程度及康复治疗探究

2019-03-06石桂华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顺产剖宫产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肉的损伤程度及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42天来科室进行复诊盆底电生理检查肌力≤3级的产妇46例,其中顺产产妇27人,剖宫产产妇19人。对46例产妇进行盆底综合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肌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理状况无明显差异。经盆底康复治疗后,子宫脱垂、腰骶部疼痛、尿失禁等症状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组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与剖宫产均会影响产妇的盆底功能,其中顺产方式对母亲盆底功能危害更大;但产后康复治疗能降低产妇盆底疾病的发病率,分娩方式不同的条件下,采用盆底康复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顺产;剖宫产;盆底肌肉;受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40-01

盆底肌肉损伤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怀孕及分娩往往会导致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极大的影响产妇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不论产妇采取什么方式分娩,分娩后都应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以改善孕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为了比较分析剖顺产与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盆底肌损伤程度及康复效果,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为盆底肌临床康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46例女性按分娩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3例。剖腹产:20.3-36.7岁,平均(25.8±3.7)岁,孕龄35.7-42.6周,平均(40.3±1.2)周,初产妇14例,9例经产妇。交付组:年龄20.5-36.8岁,平均(25.9±3.8)岁,35.8-42.8周的胎龄,平均(40.6±1.1)周,16例初产妇,7例经产妇。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康复治疗方法:两组女性盆底康复治疗主要包括(1)盆底功能知识普及:首先组织产妇进行盆底功能知识普及,内容主要概括为顺产与剖宫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性,引导产妇形成正确的排尿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授孕产妇学习和掌握连续盆底肌肉收缩、肛提肌收缩的锻炼方法,具体方法如下:提肛五到十次,放松五到十次,每十分钟至十五分钟重复一次,一天以三到八次为宜,产妇应按照锻炼方法锻炼两个月以上。(2)进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电刺激治疗是指产妇排便后,采用半卧体位,将肌电型盆底肌治疗装置放置于阴道内,逐渐加大电流强度,待产妇盆底肌肉显著收缩时为适宜电流强度。生物反馈练习是指产妇的大腿稍微分开,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不需要进行阴道肌肉收缩。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应每周进行一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以十次至十五次为一个治疗周期。

1.3指标制定:根据产妇康复前后盆底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来确定盆底肌肉的受损程度,可以按照0级:无收缩,维持时间为零秒,一级:收缩维持时间为一秒,二级:收缩维持时间为两秒,三级:收缩维持时间为三秒,四级:收缩维持时间为四秒,五级:收缩维持时间为五秒这五个等级划分

2结果

(一)盆底肌力受损情况比较:顺产组中有19例产妇盆底肌力受损,受损率为41.30%;剖宫产组中有:9例产妇盆底肌力受损,受损率为

作者简介:石桂华(1979),女,汉族,青岛胶南人,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助产。

19.56%。将该组数据纳入统计软件分析,剖宫产组产妇盆底肌力受损率显著低于顺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盆底肌力电刺激康复治疗前后指标对比接受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后,两组产妇的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I类与II类纤维肌电压明显提升,血清RLX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女性盆底主要由多层筋膜和肌肉构成。其主要功能是支持盆腔器官,维持正常脏器位置。其中有I型肌纤维和II型肌纤维。I型肌纤维型功能下降可导致器官脱垂和阴道松弛。如果II型肌纤维类型功能减弱,则会出现肌肉萎缩和应激性尿失禁。盆底肌肉的功能障碍是由于盆底的支撑组织相对薄弱造成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导致盆底内部器官移位和功能异常,而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则是由于妊娠期间子宫的增大造成的。子宫拉伸引起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进而改变盆底结缔组织胶原代谢速率,削弱盆底支撑结构强度,盆底肌肉损伤的严重程度大大增加;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盆底被胎儿头部挤压,盆底伸长。当肌肉处于高度扩张状态时,骨盆底神经发生变化,导致结缔组织分离,这也大大降低了盆底肌肉的强度,导致肌纤维断裂。而剖宫产盆底肌肉受损程度小于顺产,是因为剖宫产不需要通过阴道进行分娩,不会有阴道撕裂。因此,剖宫产盆底肌受损程度较轻。如盆底肌肉损伤,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提高骨盆底肌肉强度,阴道内可放置生物反馈电刺激,增加骨盆底肌肉的兴奋性。产妇可以通过多种锻炼方式慢慢掌握控制盆底肌肉收缩的方法;盆底肌肉的有效锻炼能促进阴道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在体内的收缩能力,并能帮助产妇有意识地、积极地进行盆底肌肉活动。有了这种控制和调节,有效预防产后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等病症。本研究的数据表明,观察组盆底肌肉损伤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后对照组盆底肌张力、阴道肌电压情况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顺产与剖宫产均可引起产妇盆底肌肉损伤,但剖宫产损伤相对较小,顺产产妇经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剖宫产。本研究结果与业内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具有可靠的理论指导意义。综上所述,顺产和剖宫产都会对产妇盆底肌肉造成损伤,但剖宫产对盆底肌的损伤程度较轻,而顺产产妇有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慧芸,田敏.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6):121-126.

[2]胡鸣,陈韦君,周静.围产期盆底肌锻炼干预对不同分娩方式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10):55-59.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顺产剖宫产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剖宫产之父
顺产分娩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