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岁月流长 感恩伴我成长

2019-03-06郑秀亮

环境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题报道水潭专题片

郑秀亮

来到《环境》杂志已经七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犹如带露朝花。2014年,省政府开展水污染暗访调查,我作为随团记者参与调查,并要求在《环境》杂志上曝光相关污染行为。在广州市白云区暗访河涌污染期间,刚好遇上大暴雨。暴雨过后,河堤边低洼处积满雨水形成水潭,不知深浅。为了实地了解河涌的污染情况,我二话不说,鞋子袜子一脱就冲进水潭一路爬上了河堤,身后的执法人员急得直喊:“小心注意安全,先找个拖鞋,水里不知道有没有玻璃、碎石。”此时我已经开始在河边工作起来,回头想想,心里真有点后怕。其实,每次在现场采访的时候,心里总想着如何找到素材,如何把文章写好,其他的事情总是被选择性忽视了。

后来到达清远经过龙塘河时,我们发现一家企业的排污口流出黄色废水。当时河道底部离堤岸有五六米高,而且河边杂草丛生、泥泞不堪,面对排污行为可能稍纵即逝,为了抓住素材,我马上从河边一企业借来竹梯,毫不犹豫踩着咿呀叫、摇摇晃晃的竹梯就下了河,在河道上硬是用梯子架起一条通道,近距离采写到企业违法排污的行为。回到岸上的时候才发现,鞋子满是黄泥土已經“报废”,裤子上都割破了几个口子。随行的执法人员感慨地说:“原来你们《环境》杂志的记者这么敬业,这么执着,为了挖素材也真是‘够拼的。”

所以,在《环境》工作,除了专业、尽职,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因为作为一名环保记者,我们还得随时准备“翻墙”“爬梯”“下河”,最脏、最臭、最乱的地方,往往也是我们出线索、写文章的地方。而那次的暗访,也形成了大篇幅的专题报道,在《环境》杂志上进行刊登,受到省厅领导及各地市环保部门的高度关注。

除了采访之外,我们还经常要对接政府的各项业务,这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种考验和挑战。2013年,《环境》杂志要为潮阳区贵屿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做专题报道并拍摄专题片,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我三次带队到贵屿拍摄,深入当地采访,连续三次过家门而不入。专题报道和专题片完成后,当地区长、副区长、宣传部长、环保局长等十位领导专门召开审稿会议,我单枪匹马赴会,颇有“舌战群儒”的感觉。作为一个刚入职两年的新人,面对那么多的领导,心中确实忐忑不安。但是,一想到自己代表的是《环境》杂志,心中瞬间就踏实了,在整个会议中我不卑不亢、应对有度,不仅博得了当地领导的赞赏,圆满完成任务,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

七年时间,从刚刚踏出校园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已迈入而立之年,感谢《环境》杂志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土壤,搭建了发展的舞台。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水潭专题片
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探究
一团棉花
一团棉花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专题片的宣传优化策略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过一个五彩缤纷的暑假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一年内的第三部反腐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