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昂首奋进40载,勇往直前新征程

2019-03-06

环境 2019年1期
关键词:杂志社广东省环境保护

40年披荆斩棘,铿锵而来;40载风雨砥砺,阔步前行。

对于全体中国人和所有环保人来说,40年前的1978年,注定是一个需要被深刻铭记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强劲号角,也开启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崭新纪元。这一年,以全方位普及环保知识为宗旨、全面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为己任的《环境》杂志化蛹成蝶、破土而出。

追忆往昔,心潮澎湃。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东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创造了无数奇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40年来,广东坚持不懈地推进污染防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前全国前列。

回首往事,历久弥新。40年来,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亲切关怀、悉心指导下,《环境》杂志由小到大、自弱而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秉承严谨的办刊方针,从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刊物,成长为国内环境科普第一刊。40年来,《环境》杂志高举科学旗帜,坚守科普阵地,紧扣时代脉搏,追踪社会热点,为污染防治工作激浊扬清,为环境保護事业振臂高呼。

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有如阳光雨露,使《环境》杂志如沐春风,杂志从最初的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页码从32页到40页再到84页;从黑白印刷到双色印刷,再变为全彩印刷;由单纯推介文章发展至刊登广告,又拓展到举办活动、协办经营。

另一方面,《环境》杂志积极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新要求,不断为自身发展开拓新机遇、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动能。快速成长为宣传环保工作、展示环保形象的重要阵地,推动政务公开、发布权威信息的主要窗口,沟通广大群众、凝聚各界力量的必要桥梁。

但“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对于《环境》杂志来说,也是如此,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传统纸媒面临挑战,《环境》杂志也到了一个“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如何一马当先、突围而出,如何独辟蹊径、华丽转身,是压力也是动力,是危机也是契机。

作为全国环保宣教行业的一面大旗、环境科普领域的一支标杆、环保专业刊物的一块招牌,站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展望未来,布局谋篇,《环境》杂志任重道远亦信心满怀。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形势日益严峻的当前,《环境》杂志将以省委、省政府“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为指导,系统解读各地市、各部门、各行业的“攻坚克难”的目标任务,指点破解之道,更好服务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生态环境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的当下,《环境》杂志将与全省生态监督执法、监测监察垂直改革相结合,适时发布环保新政、公开典型案例、曝光违法行为,为生态环境改革鼓与呼。

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深入开展的现今,《环境》杂志将以环保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焦点”“疑点”为主线,展示各地攻坚亮点、宣传标志战役、探讨热点话题、关注产业发展,增进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政府部门对企业和公众行为的指导与规范。

在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主流思想的今日,《环境》杂志将广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扩大公众参与,深化“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实践活动,邀约权威人士,联络社团组织,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全民共识,推进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40年的积累沉淀,40载的精耕细作,40年的矢志不渝,40载的不懈开拓。在未来,在明天,《环境》杂志承载着大家给予的嘱托和期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任务和使命,定将闻鸡起舞,昂首阔步,昼夜兼程,再次出发。

下一个10年,让我们接受祝福,迎接挑战,期待再见!

一、共庆同贺

二、发展历程

1978

1.《环境保护知识》创刊,当年出版4期。

2.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人和广东省委书记分别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出版作出批示。

3.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为《环境保护知识》创刊题诗一首:《努力做好环保工作》。

1979

1.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本刊题写刊名。

2.著名科学家茅以升专门发来《环境科学的普及化》专稿。

3.著名科学家周培源专门撰写了《大力发展环境保护的科普工作》一文,文中称赞本刊“是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的强有力阵地”。

1980

1.经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批准,《环境保护知识》正式更名为《环境》,双月刊,当年出版6期。

2.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于光远专门为《环境》撰写了《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文章。

3.《环境》率先开辟“环境教育”专栏,积极推动学校环境教育。

1981

1.《环境》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曲格平的指示,《环境》杂志由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改为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

2.《环境》首次启用“环境”LOGO。

3.《环境》刊登第一个外国企业广告——瑞典菲达加地利有限公司集尘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个月后,该公司专门来函致谢。

4.《环境》对潮州率先开展幼儿园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进行连续报道,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召开会议,决定向全国推广潮州经验。潮州市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在1989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

1982

1.《环境》首次在内页刊登,四个连续页码的彩版广告,《环境》的权威地位得到了业内认可。

2.应中国科协邀请来访的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杰斯大学人类生态学教授白可适先生,主动到广州访问《环境》杂志社,与编辑部负责人进行座谈。他说“本人是《环境》在美国的积极读者”,“《环境》杂志是我最喜欢的两种科普杂志”之一。

1983

1.《环境》迎来创刊五周年。

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专门为《环境》创刊五周年题词。

2.时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保局局长的曲格平应《环境》要求,专门为本刊撰写了《核电工业与环境保护》一文。此文是当时全国最早介绍核电环保知识的权威科普文章。

3.《环境》刊登了顺德环保经验,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建设部环保局专门在顺德召开现场会,许多省、市前来学习取经。

1984

我国第一座大型核电站在深圳大亚湾破土动工,为消除公众疑虑,《环境》连续三年组织刊登《用不着谈核色变》《核知识问答》《漫话核能》和《核电事故应急》等共20篇系列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不少香港人士看了《环境》登载的文章后,對祖国着重在东南沿海发展核电表示理解。

1985

1.《环境》杂志社联合广东省环保局等单位首次举办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副省长刘俊杰在《环境》发表动员讲话。

2.《环境》连载了《斯德哥尔摩会议与世界环境》一文,介绍世界环境日知识。

3.《环境》杂志社首次举办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征文活动。

1986

1.举办“美,孕育在环境中”全国中学生环境征文大赛,其中12篇作品入选《中学生环境保护作文选评》。

2.《环境》扩版,由32页增加到40页。

3.《环境》首次编印发行了一辑彩色宣传挂图和《普及法律常识——环境保护法学习资料》一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不断加印才满足各地订购需求。

4.《环境》杂志社由广州市农林下路搬迁到东风中路335号。

1987

1.从该年起,《环境》杂志社每年都围绕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编辑出版一套集书、画、报齐全的资料,供基层单位宣传之用,这一做法后来被全国许多环保宣传部门效仿,也得到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曲格平的肯定。

2.《环境》的“小环的故事”专栏文章被广东电视台改编成环保电视系列小品,在广东电视台连续播出。

3.《环境》刊载文章质量不断提高,《都市里的都市》《草坪——被忽视了的绿地》被《人民日报》转载。《只有一个鼎湖山》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

1988

《环境》杂志社联合国家环保局等33家单位举办“全国中小学生‘人与环境观测报告通讯赛”。

1989

1.由《环境》杂志社推荐的观测报告在“全国中小学生‘人与环境观测报告通讯赛”中,一篇获得特等奖,一篇获得一等奖,是获奖较多的组织单位之一。

2.由于经济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出版工作,《环境》由月刊改为双月刊。

1990

1.在国家环保局主办的全国优秀环境图书评审中,《环境》被评为“中国环境科学优秀期刊奖”。同时,由《环境》杂志社编辑设计的《广东珍稀濒危植物图谱》获得优秀图书二等奖。

2.经过多方努力,杂志社初步解决上年严重影响正常出版的经济困难,《环境》由双月刊恢复为月刊。

1991

《环境》派出3人采访组赴香港,采访报道了香港民间环保组织“长春社”,是国内较早采访香港民间环保组织的环保媒体。

1992

1.《环境》杂志社举办了“菊城杯”全国首届环境漫画大赛,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区的稿件1148件。著名作家秦牧、著名漫画家廖冰兄、方唐等担任评委,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为获奖作品集题写书名,秦牧作序。

2.日本兵库县议会友好代表团到《环境》杂志社参考访问,详细了解《环境》杂志编辑、发行等情况。

1993

1.由《环境》杂志社组织的广东省首届“环境文化沙龙”在东莞举行。省内著名文学、书法、绘画名家及有关人士40多人参加,并即席以“保护蓝天碧水,促进改革开放”为题,吟诗、挥毫、作画。

2.为纪念创刊15周年,《环境》起用新社徽。

3.8月,深圳北部清水河仓库区发生特大爆炸,《环境》组织系列报道,详细介绍了现场环保工作的经验做法,是当时国内较早全面介绍环境事故应急的报道。

1994

《环境》杂志社组织中学教师编写的《环境教育课外读本》,受到中学师生的广泛欢迎,该书在上海荣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

1995

1.《环境》首次出版论文增刊,收录论文20篇。

2.《环境》杂志社联合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举办青少年“爱国、爱家、爱环境”手抄报有奖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热烈欢迎,收到稿件918篇。

1996

为纪念世界环境日,《环境》杂志社主办“番禺杯”全国环保漫画大赛。活动共收到28个省区1267幅来稿。廖冰兄、方唐等著名漫画家担任评委。

1997

1.为纪念我国环保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革命烈士徐秀娟牺牲十周年,《环境》刊登长篇连载《琴声依然动云霄——徐秀娟烈士事迹追记》,受到国家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报表扬。

2.《环境》刊登《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市场化势在必行》一文,较早地提出了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市场化、产业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3.《环境》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

4.从第10期开始,《环境》内页开始使用双色印刷。

1998

1.《环境》创刊20周年。

2.《环境》杂志社承办“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3.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中山市接受《环境》杂志社社长的专访,并在《环境》发表署名文章《呼吁——防灾减灾,匹夫有责》。

1999

1.《环境》杂志社被国家科技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2.一些媒体对广东省排污费使用问题大肆炒作,误导读者,《环境》组织系列文章,对公众关心的排污费征、管、用逐一作出说明,使广大读者明白其中的真相。

2000

1.为加强环境宣教工作,经省编办批准,省《环境》杂志社更名为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环境》杂志编辑部成为内设科室。

2.《环境》在全国环境期刊的评比中荣获“优秀科普奖”。

2001

1.《环境》荣获“广东省优秀期刊”称号。

2.第六届广东省优秀科普作品评奖活动揭晓,《环境》获得大面积丰收,有五篇作品分获一、二、三、四等奖,不仅是获奖数量较多的参评单位之一,而且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

3.《环境》针对备受社会关注的“毒大米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组织了“关注食品安全”特别策划,多角度深层剖析,受到读者好评。

2002

1.《环境》入选国家期刊方阵,被评为“全国双效期刊”。

2.《环境》改版,由16开改为大16开,内容更加实用,色彩更加丰富,版面更加漂亮。

3.《环境》杂志社组织的首届广东省“爱我南粤,保护家园”环保演讲比赛在广州举行。

2003

1.在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环境》喜获三等奖。

2.非典肆虐,《环境》推出“保护环境,抗击非典”,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深度分析非典的起因、启示,发人深思,受到省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好评。

3.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复,《环境》改为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环保局主管,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2004

1.《环境》杂志编辑部由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35号迁址到广州天河区龙口西路213号。

2.《环境》策划了“广东民间环保”专题,首次全面介绍民间环保组织在广东的生存状况。

3.第一次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会议在广州召开,《环境》派出强大记者阵容,采访了泛珠三角各省区环保局长,推出独家策划“打造绿色泛珠三角”。

2005

1.为适应期刊市场潮流,《环境》进行连续三年的市场化改革。

2.《环境》进行全面改版,由原来的双色印刷改为全彩色印刷,版面由80版增加到108版,栏目也进行了全面调整。

3.《环境》杂志承办广东省首次室内空气质量调查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0月份举办“关注室内空气质量论坛”,12月份发布了《广东省室内空气质量调查报告》,首次对广东的室内环境质量问题进行系统调查并全面公布。

4.《环境》读者俱乐部成立。

2006

1.广东发生建国以来最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北江韶关段镉污染事故。根据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环境》派出近十人赴北江一线支持编写事故应急的资料、开展宣传等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各方好评。

2.根据省环保局部署,《环境》派出记者随检查组突击检查东莞福安印染有限公司,并进行了曝光,引起全国轰动,福安公司后被处罚1100多万元,是全国金额最高的一次环保处罚。

3.《环境》组织“牛津归来看绿色广东”专题策划,邀请十多位由广东省委组织部组织赴英国牛津大学培训的政府官员、文化名人、人大代表等为绿色广东献计献策,他们的观点、经验得到读者广泛好评。

4.《环境》杂志主办商业场所空气质量状况调查活动。

2007

《环境》成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全文收录、上网期刊。

2008

1.三年市场化改革试验后,《环境》杂志应读者的要求进行了全面改版,优化设置了各栏目,进一步增强了权威性、趣味性和服务性,更加有效地服务环保工作大局。

2.隆重举办《环境》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国家环保部、广东省环保局、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等单位负责人出席大会。

3.出版《环境》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特刊,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广东省人大副主任陈小川、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等纷纷题词祝贺。

2009

1.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中國科学院院士傅家谟、香港公开大学科技学院院长何建宗等受聘担任《环境》杂志高级顾问。

2.首次发布年度“环评质量十强榜”。

3.设置绿色墙报版,轮流刊登农村版、学校版等,受到基层欢迎。

4.《环境》杂志官方网站“环境杂志网”开通,集合网上投稿、论坛等诸多便利功能。

5.出版《环境》杂志学生版——《环境·魔方》,其中的绿色课堂、环境故事会等栏目受青少年喜欢。

6.与中华环保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安利环保嘉年华》主题游园活动,吸引超过3万名家长和孩子参加。

7.《环境》杂志第二主管单位更名为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2010

1.广东省原副省长许德立受聘担任《环境》杂志高级顾问 。

2.杂志栏目设置进一步优化,增设了“地方风采”栏目,每期同省内两个地市协作刊登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环保工作、亮点特色的文章,吸引了各地读者的广泛关注。

3.围绕着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召开,策划专题报道 解剖本届亚运会绿色环保的秘密。

2011

1.为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指导环保生活,《环境》编辑《广东省居民环保低碳生活手册》并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2.举办“安利环保嘉年华活动”,并在佛山、肇庆、东莞、惠州、中山等地巡回举行。

3.《环境》杂志编辑部由广州天河区龙口西路213号迁址到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35号。

2012

以《环境》杂志为平台举办第一届“广东省环境文化节”活动。活动在“广东环保公众网”开通了名为“广东省环境文化节”的子栏目和悬浮窗,通过网络征集作品、网站集中展示、线上线下联动、重奖表彰优秀等方式,征集到环保漫画作品4266幅,环保诗歌作品3049篇,环保歌曲作品266首,得到了海内外华人作者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东环境文化节”确定以后每年下半年都举办,并逐步打造成品牌活动。

2013

1.《环境》杂志记者深入贺江水污染时间现场,历经15天的实地采访,形成《狙击贺江水污染》一文,是国内关于贺江水污染事件最全面、最深入、最详细的报道。

2.配合省政府“环境保护与绿色竞争力”论坛,策划每月聚焦,形成专题报道,为广东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3.以《环境》杂志为平台举办首届广东省“环境杂志杯”网球邀请赛。

4.停办《环境》杂志学生版——《环境·魔方》。

2014

1.开通《曝光台》栏目,曝光我省各地污染事件,鞭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作为。

2.按省政府领导要求,《环境》杂志深入广州、深圳、佛山、汕尾、韶关、肇庆、湛江、茂名、惠州、东莞、清远、中山、潮州、揭阳等市暗访环境污染问题,并拍摄暗访专题片。省长朱小丹提议把视频暗访定期化、长期化。

3.与广东省作家协会共同采写《绿色春秋竞风流》报告文学集,艺术再现2002年以来那些感人的环保事迹和难忘的环保经历工作,并通过花城出版社出版。

4.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分赴江门、广州、东莞等市开展“环保名人面对面”活动,三场活动累计有千余人亲临现场听取了讲座,效果显著。

2015

1.对杂志版面进行重新设计,对版式、文体、字号都进行了调整。

2.多次针对省环境保护厅重点、难点工作策划聚焦专题栏目,并邀请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等媒体参加,受到各界好评。

邀请省内知名评论员朱悦进等担任《环境时评》特约评论员,针对当前热点环保时事,进行深入剖析评论,积极引导舆论。

3.绘制图说《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帮助企业与社会工作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环境保护法律。

4.与部分地市建立良好的通讯员宣传机制,进一步拓宽杂志来稿渠道,积极宣传治污好经验。

2016

1.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策划的“蝶变-聚焦贵屿整治”专题,引起全国轰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针对船舶污染和垃圾焚烧问题,分别策划了“遏制船舶污染迫在眉睫”和“垃圾焚烧厂:你被妖魔化了”专题,向公众剖析了两者所面临的问题。

3.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正式进驻广东开展督察,《环境》派出强大记者阵容,开展编写资料和新闻报道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受到省环境保护厅高度表扬。

2017

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批复《环境》杂志改为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主管。

联合省内主流媒体策划了“让垃圾不再漂泊”专题,曝光了我省珠江口海域海上违法倾倒垃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联合重拳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垃圾行为。

2.根据省环境保护厅部署,策划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让市、县(区)级环保部门聚焦、思考如何让环保在环保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8

1.增设“以案说法”和“绿言绿语”专栏。

2. 隆重召开“致敬新时代 服务大发展”《环境》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400多名各界人士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对《环境》杂志的老社长予以“特别致敬”,对历年来的“优秀作者”“优秀通讯员”进行了表彰,同时对《环境》杂志最新的线上平台进行了筹备展示。

3.出版《环境》杂志创刊40周年纪念特刊,广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永锵、台湾生态环境科技产学研发展协会理事长汪静明、前香港“地球之友”總干事吴方笑薇发来题词;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林蓝、原广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广州市美育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汪晓曙专门作画以示祝贺。

4.《环境》杂志主管单位由原来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更名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三、亲切关怀

四、友好往来

五、温馨回忆

图片说明:

1. 环境刊物编辑工作会议

2. 《开心果》开拍

3. 广东省第二届“期刊读者日”开场式

4. 《环境》杂志编辑部20世纪90年代工作场面

5. 20世纪90年代全省环境宣传工作暨一报一刊发行会议

6. 1992年1月,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我国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南沙群岛巡回慰问活动,《环境》作为唯一一家环境类报刊,被邀请随队采访

7. 1998年,《环境》杂志社等单位联合拍摄《环境与健康》电视片

8. 1999年7月,《环境》杂志与珠江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四集电视片《碧水忧思录》。该片获得全国科普电视二等奖

9. 2001年,《环境》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并参加中国期刊展

10. 2002年,为纪念香港回归五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率团出席中国科技期刊展香港博览会。本刊作为环境科普类的唯一代表参加展出

六、重要史料

“这本杂志我从头到尾看得懂,我要用它来写相声,宣传环保。”

——中国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侯宝林

“大陆能有这么一本宣传环保的杂志,而且生存了30年这么久,非常不容易。”

——著名摄影家、探险家,台湾最大的环保NGO荒野保护协会创会理事长徐仁修

“这本刊物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最生动的图文去表达深奥的科学知识。”

——环境科学研究的先行者,著名环境地理学家刘培桐

“《环境》杂志是我最喜欢的两种科普杂志之一,我自费订阅了《环境》杂志。”

“我是《环境》在美国的积极读者之一,这次应中国科协邀请来华访问,我主动提出要来广州看看《环境》杂志。”

——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杰斯大学人类生态学教授白可适先生

七、屡获殊荣

自创刊以来,《环境》杂志办刊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屡获殊荣。

《环境》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纳入“中国期刊方阵”,获得“国家‘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环境保护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等多种荣誉,《环境》杂志刊载的文章在各种评比活动中也屡屡获奖,成为令人艳羡的获奖大户。

《环境》杂志社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

八、硕果累累

除了出版《环境》杂志,《环境》杂志社还编辑出版“六·五”宣传海报、环保资料小册子、学生环境教育读本等各种资料,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环境》杂志社出版的各类出版物超过450种。

九、立体办刊

《环境》杂志充分发挥影响力,经常组织漫画、征文、摄影、演讲、论坛、咨询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环保活动,繁荣环境文化、拓展环境教育、宣传环保知识,其中影响较大的活动有:

20世纪80年代

1985年,联合广东省环保局等单位首次举办世界环境日纪念系列活动,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征文、新闻发布会、电影招待会等多场活动。

1986年,举办“美,孕育在环境中”全国中学生环境征文大赛。

1988年,联合国家环保局等33家单位举办“全国中小学生‘人与环境观测报告通讯赛”。

20世纪90年代

1992年,举办以“人类·环境·发展”为主题的“菊城杯”全国环境漫画大赛。

1993年,举办广东省首届“环境文化沙龙”。

1995年,联合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举办青少年“爱国、爱家、爱环境”手抄报有奖活动。

1996年,举办“番禺杯”全国环保漫画大赛。

1998年,承办“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21世纪

2002年,组织首届广东省“爱我南粤,保护家园”环保演讲比赛。

2005年,承办绿色广东论坛、广东省首次室内空气质量调查活动。

2006年,承办广东省首届“环境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的“全省环境安全演讲比赛”。

2007年,承办南粤十大环保之星、环保大使评选活动。

2008年,承办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

2012-2018年,连续7年承办广东省环境文化节。

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举办环保嘉年华宣教活动。

十、环境文化

自2012年开始,《环境》编辑部已经连续7年成功举办“广东环境文化节”活动,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参与人群数十万,为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绿色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一、心系教育

《环境》杂志深知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早在创刊之初,便开辟“环境教育”专栏,积极推动学校环境教育。

1981年,《環境》杂志对潮州幼儿园和中小学环境教育进行连续报道,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1989年潮州市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

《环境》杂志积极编发相关文章,为各地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辅助资料。自创刊以来,《环境》杂志刊发有关学校环境教育的文章已经超过2000篇。广东省教育厅曾把其中的近200篇文章,集纳成《触目惊心的世纪公害》和《俗语环境观念新析》两本书,作为中小学课外丛书。《触目惊心的世纪公害》一书在第六届上海中小学优秀课外读物评比中获一等奖。

90年代以后,环境杂志社又肩负起指导全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的使命。截止2018年12月,全省已经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415所,“绿色社区”314个,“环境教育基地”154个,为建设“绿色广东”打下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杂志社广东省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