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治理视角下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施系统探究

2019-03-06向颢李九彬王勇

地理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困境基地

向颢 李九彬 王勇

摘 要: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以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基于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治理理念,西南大学附中建立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施系统,包含学科合作、社团合作、家校合作、中学—中学合作、高校—中学合作、社会机构—中学合作、项目赛事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和旅游交通保险支持九大子系统,有效克服了目前面临的优质师资队伍缺乏、重旅行轻研学、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活动评价手段缺失、组织保障难度较大这五大困境,走出了一条实施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特色新路。

关键词:研学旅行;困境;基地

一、引言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突出特征,是与高中研学旅行关联最密切的学科之一[1~2],而“地理实践力”在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地理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进一步推动了地理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如何科学、安全、有效地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对推进高中地理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教育治理理念為指引,教育治理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3]。教育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多主体参与的合作管理、共同管理、共同治理。参与管理的主体已经不只是政府部门,而是包括各种非政府组织、各种社会团体、私人部门、公民个人在内的多元主体。

本文结合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以下简称“西大附中”)20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究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施路径,以期解决众多学校在具体实施地理研学旅行中遭遇的诸多困境[4]。

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困境

(1)优质师资队伍欠缺。优秀的研学旅行导师是研学旅行有效开展的保障。首先,高中地理教师比较欠缺野外实地考察研究的能力;其次,教师缺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建优质课程的能力和指导;最后,日常工作紧张繁忙,缺乏研究、准备、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时间。

(2)重“旅行”,轻“研学” 。研学旅行活动最重要的原则是“教育性”和“实践性”,“旅行”是手段,而“研学”是目的。目前“形式主义”“跑马观花”大行其道,使研学旅行“陷入‘游大于学‘只游不学‘重游轻学的怪圈”。

(3)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研学旅行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但很多时候一个班、甚至全年级、全校集体参与。以完成教师教学计划为目标,忽略了学情,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人海战术”中,学生学习过程由本来的主动探究变为被动接受。

(4)活动评价手段缺失。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终结,是课程目标是否达到的测量手段,是课程开发反思的重要依据。目前,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在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往往会出现“重探究,轻反思;重活动,轻评价”的现象,很多学校在开展完研学旅行活动后草草了事,有的甚至缺乏评价环节。

(5)组织保障难度较大。研学旅行面临以下问题:学生离开学校,安全责任应该由谁负责?学生研学旅行过程中所产生食宿、交通、游览、研究的费用应该由谁承担?学生研学旅行过程的经费应该由谁监管?安全责任的压力以及研学旅行组织经费的缺乏让很多学校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望而却步。

以上困境可归结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仅依靠学校是不可能做好的,需要整合行政机构、社会机构等各种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治理”理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地理研学旅行实施系统的构成及内容

西大附中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华蓥山支脉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北碚向斜,紧邻嘉陵江,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资源丰富,周边地区有着独特典型、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学校倡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实施应试与素质双优教育,以“大学里的中学,中学里的大学”为发展目标,开发了系统的学科选修课程体系,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鉴于有着独特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良好的合作组织机构、丰富的实践活动开展经验,西大附中建立了行政部门—中学—高校—社会合作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施系统(图1)。

(1)学科合作系统。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西大附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整合了多个学科,形成了多学科合作指导的团队。例如,马鞍溪环境监测活动整合了地理、生物、化学组的力量;笔记缙云山整合了地理、生物组的力量;天象摄影整合了地理组、物理组、信息组的力量等。

(2)社团合作系统 。高中地理学生社团是指对地理科学有共同兴趣爱好或者有所特长的学生自发结成开展地理学习或研究的高中生群众组织,如地学社和天文社。社团各有四个部门(图2),其中科研部与考察部(天文社的天象部)带领社团成员开展了大量的研学旅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需要,在导师帮助下,制定个性化、小众化研学旅行方案,形成具有深度的研学旅行成果。

(3)家校合作系统。在中小学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一方面,与家长积极联系和沟通,获得其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邀请部分家长与学生一起研学旅行以保障安全。另一方面,根据家长的职业和特长,吸引其参与课程的开发,担任指导教师。

(4)中学—中学合作系统。研学旅行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内且学情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同步实施。西大附中与部分主城中学、边远区县中学地理教研组建立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长期合作机制。2015年以来,通过同课异构、田野调查、科学考察等形式,定期联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也拓展了校校合作的领域。

(5)高校—中学合作系统。西大附中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共建协同创新育人基地展开了广泛的合作。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拥有院士 1 名,教授、副教授 38 名;拥有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岩溶地貌实验中心、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GIS 实验室、自然地理实验室、地质馆和天文馆等优质硬件设施,为我校地理组提供了科学前沿指导、师资培训提升、实践设施提供、课程共同开发、直接指导活动等多方面的支持。

(6)社会机构—中学合作系统。西大附中与重庆自然博物馆、三峡博物馆、北碚图书馆等社会文化机构以及缙云山植物园、金佛山、仙女山和黑山谷地质公园等社会科学机构展开了广泛合作,这些机构一方面为西大附中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提供了设施、设备、书籍、场地支持,另一方面为研学旅行实施提供了人员(专家指导、讲解人员)支持以及安全保障。近年来,西大附中师生的足迹已踏遍重庆周边的山山水水(图3)。

(7)项目赛事支持系统。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获得课程学习与实践交流。如中瑞合作“环境小硕士”项目、中英酸雨研究项目、气候酷派项目、国际环境小记者项目、长江水学校项目、生物多样性项目、青少年生态环境接力调查项目和北京大学天文地学夏令营项目等。另一方面,建成学生科学研究、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和比赛的平台,如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教育部主办的“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科协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办的环球自然日项目、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中学生地理奥赛、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中学生天文奥赛、重庆市宣传部等主办的自然笔记大赛等。这些项目和赛事的开展,不仅丰富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还为学生研学旅行成果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更丰富多样的评价手段。

(8)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系统。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离不开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年来,重庆市教委、市教科院为西大附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政策保障、运行监督、师资培训、经费支撑、课题立项等强力支持。西大附中也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大胆探索研究,一共申请到教委、教科院关于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方面的科研项目6个,市级精品选修课程2门。

(9)旅游与交通及保险支持系统。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还离不开社会以及其他行政机构的支持,西大附中与各地旅游局合作开辟了多个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与行业资质一流的旅行社和保险公司合作,既为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师生提供了较为便捷舒适的食、宿、行,还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解决了安全保障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西大附中在教育治理视角下,构建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施系统,突破了目前研学旅行活动的困境,走出了一条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的新路。不仅开发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资源,还获得了优质的师资保障;学生自我评价、社团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研学旅行成果参与的各类赛事获奖评价相结合,关注研学的过程,丰富了评价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自主性;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专项经费,以及家长委员会的支持下,解决了研学旅行活动的经费问题;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与旅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家长委员会广泛合作,共同承担安全责任,解决了研学旅行活动安全保障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6(4):5.

[2] 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7(3):5.

[3] 褚宏启.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10):4.

[4] 于书娟,王媛,毋慧君. 我国研学旅行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7):11.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400700);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400700)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困境基地
跟踪导练(一)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