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补水大补阴丸
2019-03-06余波张明
余波 张明
大补阴丸是由元代著名医学家、有着金元四大家之称的朱丹溪创立。《格致余论》中提到:“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即精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如不注意保養精血,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气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阴虚阳亢,则百病丛生。
适用于阴虚火旺证型
朱丹溪关于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是基于对人体生理特点及病理现象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旨在说明人体阴精难于充足,而相火易于妄动。因此保持阴精充足,勿使相火妄动,是人体养生、防病的关键。因此,他主张保重精血以维持身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大补阴记载于《丹溪心法》,又名大补丸。
组成: 龟板(酥炙) 、熟地黄(酒蒸) 各六两,黄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 各四两。上为末,猪脊髓蒸熟练蜜为丸。服70丸,空心盐白汤下。
现代用法:上为细末,猪脊髓适量蒸熟,捣如泥状;炼蜜,混合拌匀和药粉为丸,每丸约重15g,每日早晚各服1丸,淡盐水送服;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大补阴丸适用于阴虚火旺证型。患者常表现为骨蒸潮热,晚上睡觉易出汗,即中医所说的盗汗,还有咳嗽甚至有咯血的情况出现,耳鸣如蝉甚至出现耳聋,腰腿膝盖酸软无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通常患者的舌质红且苔少,并且会出现尺脉数而有力的特征性脉象。肝肾亏虚,真阴不足,为虚火上炎所致。肾为水火之脏,本应既济以并存,真阴亏虚,则相火亢盛而生虚火、虚热之证,故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足膝疼热;虚火上炎,灼伤肺金,损伤肺络,故咳嗽咯血;虚火上扰心神,则心烦易怒。两尺为肾经命门火,真阴不足,阴虚火旺,故脉象呈为数而有力之征。治宜大补真阴以治本,佐以降火以治标,标本兼治。现代病的适应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结核、骨结核、糖尿病等属阴虚火旺者,均可应用。
功效既能滋阴又能清火
从用药上来看,方中重用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即所谓培其本,共为君药。继以黄柏苦寒泻相火以坚阴;知母苦寒而润,上能清润肺金,下能滋清肾水,与黄柏相须为用,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平抑亢阳,即所谓清其源,均为臣药。应用猪脊髓、蜂蜜为丸,此乃血肉甘润之品,填精益髓,既能助熟地、龟板以滋阴,又能制黄柏之苦燥,俱为佐使。本方用蜂蜜调和,作赋型剂。同时也调和药性,缓和黄柏、知母这类苦寒。此方虽然有蜂蜜,一般来讲,脾胃不虚,特别是没有脾湿,运化功能正常才能用。全方合用,共奏滋阴填精,清降虚火之功。本证若仅滋阴则虚火难清,单清热则犹恐复萌,故须培本清源,使阴复阳潜,虚火降而诸症悉除。若阴虚较重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阴虚盗汗者,可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咯血、吐血者,加仙鹤草、旱莲草、白茅根以凉血止血;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潼蒺藜以固精止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补阴丸具有降血糖、抗炎及调节免疫的作用,不论对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熟地黄具有免疫抑制、抗氧化、调节异常甲状腺功能的作用。龟甲能调节垂体-内分泌腺功能,降低甲状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知母有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免疫调节等作用。黄柏提取物有降压、降血糖等作用。
与六味地黄丸和虎潜丸之异同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记载:“是方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之六味功用尤捷。盖因此时以六味补水,水不能遽生;以生脉保金,金不免犹燥;惟急以黄柏之苦以坚肾,则能制龙家之火,继以知母之清以凉肺,则能全破伤之金。若不顾其本,即使病去犹恐复来,故又以熟地、龟板大补其阴,是谓培其本,清其源矣。虽有是证,若食少便溏,则为胃虚,不可轻用。”本方与六味地黄丸均有滋阴补肾之作用,两者均用熟地,目的都是要滋阴降火,治疗肾阴亏虚证,但临床应用稍许有些区别。六味地黄丸以补肾、补阴为主,寓泻于补,补力平和,适用于肾阴虚不是很明显且有稍许内热之证。六味地黄丸配伍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滋阴清热之力较逊,常用于肾阴虚而内热不著之证。大补阴丸滋阴而不腻,骤补真阴,承制相火。大补阴丸配伍的是龟板、知母、黄檗、猪脊髓、蜂蜜,滋阴与降火之效均较强,适用于阴虚火旺且有真水不足之证。大补阴丸与六味地黄丸虽均能滋阴降火,但后者偏于补养肾阴,而清热之力不足;前者则滋阴与降火之力较强,故对阴虚而火旺明显者,选用该方为宜。
本方与虎潜丸均有熟地、龟板、黄柏、知母,有滋补肝肾之阴,清降虚火之功,用于肝肾阴虚火旺证。大补阴丸以猪脊髓、蜂蜜为丸,故滋补精血之功略胜;虎潜丸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表现为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眩晕、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虎潜丸尚有锁阳、虎骨、白芍、干姜、陈皮,故补血养肝之力较佳,并有很好的强筋壮骨作用,且补而不滞,为治痿证的专方。
专家简介
余波,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南京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治未病专委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治未病分会委员。对更年期综合征、脾胃病、失眠、痛风、慢性盆腔炎、便秘、高脂血症、肿瘤术后体质调养以及亚健康疲劳等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运用中药膏方对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