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应力锚杆排布方式对土质边坡支护效果的影响

2019-03-06

山西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土质坡面安全系数

宋 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概述

在边坡预应力锚杆支护的设计中,合理的选择锚杆布置参数以及排布方式,对于提升边坡稳定性和控制工程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内的众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在锚杆参数布置方面,张季如、林杭等[1,2]分别借助于锚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锚杆长度对锚固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锚固长度的概念;蒋明杰等[3]通过对公路边坡锚固结构的分析,确定了锚杆(索)最佳锚固角的表达式;杨涛等[4]研究了预应力锚索地梁中合理确定锚固角的方法,定义了预应力的利用率,提出了以初判条件和预应力利用率为主来锚固角的方法;杨自友等[5]通过实验室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长度相同而间距不同的锚杆对洞室围岩的不同加固效果。在锚杆排布方式方面,林杭等[6]探究全长粘结锚杆长短相间的形式、布置位置的变化对锚固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锚杆布设位置的下移,边坡安全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锚杆布设在坡面中下部时得到的安全系数最大;马国庆等[7]进行了锚杆长度等差变化对多级边坡支护效果的数值模拟,但结果显示这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小。

在锚杆布置形式的研究中,数值模拟能够很好的体现边坡在不同加固形式下滑动面、稳定性系数、潜在位移、剪应变等的变化。因此,本文采用Flac3D建立典型的土质边坡模型,在锚杆数量、长度、间距、锚入角度等因素均相同的前提下,探究预应力锚杆的坡面排列方式,排布位置以及布置密度的变化对锚固效果的影响,从而为土质边坡预应力锚杆的合理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建议。

2 模型的设置

数值模拟选取的土质边坡高为14 m,坡率为1∶1,宽度为10 m,如图1所示。

模型下侧边界和右侧边界固定,侧向约束水平位移,上部和左侧为自由边界。模型的初始应力场设定为自重应力场,并在初始状态计算时予以考虑。土质边坡的各项参数取值按如表1所示,在安全系数计算时,使用Flac3D自带的强度折减法,得到未锚固前的安全系数为1.00,其潜在滑动面如图2所示。进行锚固分析时,选择预应力锚杆,分别设置不同的参数模拟预应力锚杆的锚固段和自由段,在锚杆的自由段施加60 kPa的预紧力,并通过在锚头位置设置刚性连接模拟托盘。锚杆的各项材料和布置参数如表2所示,在以下的分析中均保持不变。

表1 土质边坡的各项参数

3 分析与讨论

3.1 不同排列形式的预应力锚杆支护

根据相关规范及实际施工需要,边坡锚杆加固一般布置为矩形或菱形(交错型),其中菱形布置可以分为同侧交错和异侧交错。此次模拟设定的布置方法如图3所示,每种方式布置锚杆16根,除布置形式外,其余参数均按照表2进行取值,得到支护效果如表3所示。

表2 预应力锚杆的各项参数

表3 锚杆的三种排列形式支护效果对比

由表3可知,三种排列形式的锚杆支护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支护效果,支护之后边坡的安全系数明显提高,潜在位移得到了控制。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菱形布置能取得相对更好的支护效果,得到的安全系数稍高。在实际的边坡支护中,出于护坡和绿化的需要,锚杆之间需要连接砌筑,矩形布置更便于施工,且与菱形布置取得的支护效果近似。因此,在中小型边坡预应力锚杆支护的设计中,在工程预算和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矩形排列形式布置,这也与实际的工程应用情况一致。

3.2 不同排布位置的预应力锚杆支护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同布置形式的预应力锚杆对边坡有着相近的支护效果。下面以矩形排布方式为例,将锚杆布置在边坡坡面的不同位置(如图4所示),研究其排布位置对土质边坡支护效果的影响。试验模拟中,预应力锚杆除排布位置外,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按照表2进行取值,得到的支护效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在布置形式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锚杆的布置位置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很大,锚杆布置越靠近边坡坡脚,其安全系数越大。分析可知,这是由于初始条件下,此边坡的潜在滑出区位于坡脚位置,当预应力锚杆的布置靠近滑出区时,依靠锚杆的挤压加固作用,能最大程度地阻止边坡的因剪切破坏而滑出,从而得到最好的锚固效果。

表4 锚杆的不同排布位置支护效果对比

3.3 不同密度分配的预应力锚杆支护

锚杆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布置锚杆的数量。在边坡锚固方案中,为了简化设计和加快施工进度,大多直接将整个坡面的锚杆密度设置为均布,但对于密度均匀分配是否为最佳形式,并没有直接说明。为了研究相同锚杆数量、相同排布方式、相同排布位置的情况下,预应力锚杆密度分配方案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将坡面分为上下两侧,使用相同数量的锚杆,但采取不同的密度分配方案。具体的布置形式如图5所示,除密度分配方案不同外,锚杆布置的其他条件均相同,按照表2进行取值。

将以上三种不同锚杆密度分配的预应力锚杆进行Flac3D支护模拟,得到的支护效果如表5所示。

表5 锚杆的不同密度分配支护效果对比

由表5可知,三种锚杆密度分配方案下,均能对边坡取得很好的加固效果,坡体安全系数大幅提升,坡面潜在位移消失。比较安全系数可知,在锚杆布置位置和布置数量确定的情况下,在下侧增加锚杆密度(布置更多的锚杆),取得的支护效果更好。一般而言,边坡的水平应力大小与其位置有关,下侧具有更大的初始应力,在下侧适当的增加预应力锚杆密度,能充分发挥锚杆自身的挤压作用,防止土层因初始水平应力而引起的错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4 结语

本文采用Flac3D软件探究了预应力锚杆的坡面排列形式、锚杆排布位置以及锚杆密度分配对土质边坡支护效果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1)边坡锚杆加固常用的坡面排列方式包括矩形和菱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菱形排列方式相对更好。

2)锚杆的排布位置对预应力锚杆的支护效果影响很大,靠近边坡的潜在滑出面(一般在边坡中下部)布置锚杆,能取得最好的加固效果。

3)在锚杆布置数量和排布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将靠近下部的位置增加锚杆密度。相对于均匀布置,这种方案能取得更好的支护效果。

猜你喜欢

土质坡面安全系数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考虑材料性能分散性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安全系数确定方法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冲积扇油气管道坡面侵蚀灾害因子分析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
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研究
不同土质和埋深工况下送电工程土石方费用研究
电梯悬挂钢丝绳安全系数方法的计算
土质文物盐害中硫酸钠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
关于电梯悬挂钢丝绳安全系数计算的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