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中建筑艺术的魅力

2019-03-06蔡在峰洪宇薇曲文馨刘雪梅

山东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建筑苏州

蔡在峰,洪宇薇,曲文馨,刘雪梅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00)

狭义的园林建筑,是指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1]。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建筑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园林中的建筑”,它要求园林中的建筑或者构筑物能够满足行走、眺望、游览、居住等多项功能。本文所述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主要是指在中国古代建造的园林建筑物或构筑物,也包括建于现代但具有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在园林中供人游赏休憩并构成优美景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2]。

本文中所提到的传统园林建筑,主要是出自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这两大类型。皇家园林,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及其亲属居住、游乐使用,所以其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私家园林多是由当地的达官贵族所建,用来彰显其身份地位、私人游乐观赏,所以其规模较小,但是却极其的典雅精致、小巧玲珑(图1)。

图1 (左)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右)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图片来源:互联网

1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基本特色

中国古代造园,非常注重对园林中建筑物的经营,因为园林不仅要表现自然要素的美,还要表现人在自然环境中美的生活和情感寄托。园林建筑,就是在自然环境中,人类社会形象、生活理想的行为力量的物化象征[3]。

在皇家园林里,因为部分建筑是为了满足皇帝上朝理政的使用功能,所以会有宫殿类的建筑和大内寝宫式的居住建筑,还有为了满足皇室成员日常生活中游览休憩的需求,设有各种园林赏景活动所需的游赏建筑。私家园林一般出现在民间,所以其占地面积一般较小,多建在住宅一侧,通常被称为“后花园”。园主及其家人在园内的主要活动是生活起居和休憩游玩,所以也需要安排一些能满足其使用需求的功能性建筑,以供主人进行读书、抚琴、吟诗、作画、小酌、对弈、品茗、宴请宾客、游览等使用。这些与园景内容相映衬的园林建筑,使自然化的园林空间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诗画境界。因此,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一般就成为游赏视线的焦点和园居活动停留的驻足点。在中小尺度的古典园林中,更是常以园林建筑作为整个园子的构图中心。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皇家苑囿中的台榭。魏晋以后,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自然山水园的艺术形式,使自然景观要素成为园林中的主要观赏对象。造园家希望园林里的建筑要能够充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能更好地体会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同时,自然环境有了建筑的装点,往往会更加富有情趣,更加显得完整。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基本特色,就是十分讲究与自然要素高度融洽和谐,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崇高境界。

2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基本形式

从使用功能上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风景游赏建筑,通常是结合地形布局在自然山水或园林环境中,可独立成景,例如厅、堂、馆、舍、楼、阁、亭、轩、廊、榭、舫等。

(2)庭院游憩建筑,其特点是以一组建筑围合成相对独立的庭院空间,穿插布置在绿地花木间,使室外空间能相互渗透,满足园主园居生活的游憩需求,如茶庭等。

(3)交通景观建筑,园林中所建设的各式园路、桥梁、蹬道等均属于这一类型,它一般具有交通和造景两方面的功能。

(4)小品雕饰建筑,诸如景门、景窗、云墙、园路、座椅、园灯、花架之类的建筑小品,其除了满足使用功能需求外,还可以装点景观(图2)。

图2 :(上左)风景游赏建筑示例:苏州拙政园水廊、(上右)庭院游憩建筑示例:北京颐和园谐趣园、(下左)交通景观建筑示例: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下右)小品雕饰建筑示例:苏州狮子林探幽景墙。图片来源:互联网图

本文主要是通过亭、廊、桥、墙这四种现代景观设计中仍然常见的建筑类型,来阐述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建筑艺术。

2.1 亭

亭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建筑。园林中的景观亭,一般是用来逗留赏景、小憩片刻的场所,其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用于园林中的任何地方[4]。亭的主要功能是点缀园景、供人驻足赏景和乘凉避雨的。《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亭子的结构简单,一般柱间通透,有些柱身下设半墙。亭子以其玲珑剔透、轻盈多姿的建筑外形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景观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亭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每个园林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亭子存在。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亭的造型丰富多彩。按平面形式分,有多边形亭(如三角攒尖、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亭(如蘑菇形、伞形)、异形亭(如扇形、十字形)、组合亭等。按立面造型分,有单檐、重檐和三重檐亭。单檐亭的造型比较轻巧,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多檐亭则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中较为多见。按建亭的位置分,有山亭、水亭、桥亭、半亭、廊亭等。此外,南北方地域差异的存在,导致建造的手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北方的亭子一般屋角起翘较低、屋面平缓,用料粗壮,色彩艳丽;南方的亭子通常屋角起翘较高且屋面较陡,用料比较纤细,色彩大多为青灰(图3)。

图3 :(上左)承德避暑山庄水流云在亭、(上右)拙政园塔影亭、(下左)沧浪亭、(下右)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亭,集中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有民族特征的屋顶形式的精华部分,造型挺拔,形象丰富多彩,气势生动空灵。亭子的造型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飞动之美的气韵,将飞动之势隐于静态之中,体现了有限园林建筑空间中的景观审美无限性。

2.2 廊

廊,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用的一种“虚空间”或“灰空间”建筑形式,一般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复杂、不太厚实的屋顶构成。廊既是联系各类风景园林建筑的脉络,同时更是引导游人欣赏各个景观节点的重要导览线。廊的一边或两边通透,利用列柱、墙楣构成了一个个取景画框,形成景观通道,引导游人的视线到达最美的景观点,可起到让游人步移景异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廊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其特点是可长可短、可直可曲、随形而弯、依势而转,造型别致,高低错落。游人行走期间可行可歇、可观可戏,亦可以体会到地形的曲折变化、地势的起起伏伏。廊多布置于两个风景建筑或观赏景点之间,使园林空间层次丰富多变,成为园林空间联系与划分的一种重要手段。廊的外形有很多,但基本结构都一样。常见的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爬山廊、水廊、桥廊(图4)。其中,水廊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因为其紧贴水岸边或完全凌驾于水面之上,廊基一般位于水中,廊的平面也几乎是贴近水面的,形式大多是沿着水岸的形状自由展开,顺自然地势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游人漫步水廊,左右环顾,仿佛置身水面之上,别有一番情趣。

图4 :(上左)苏州拙政园小飞虹桥廊、(上中)苏州拙政园水廊、(右)苏州网师园曲廊、(下左)苏州网师园半廊、(下中)苏州怡园复廊。图片来源:互联网

2.3 桥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桥,兼具交通和赏景的双重功能。许多造型优美、建筑位置恰当的园桥,都成了著名的风景点。桥的造型变化丰富,有平桥、曲桥、拱桥等(图5)。在实际造园中,面积较小的园林一般是以平桥为主,常贴近水面设置,以营造凌波行走之意境;中尺度园子常以曲折之桥跨越水面,增加水面的空间层次,丰富水上景观;大尺度园子则多将园桥处理成独立的景观建筑,成为园中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其形式、用材就较为严谨,造园之初也要多加考究。

图5 :(上左)北京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上右)苏州艺圃石板桥、(下左)苏州网师园微拱石桥、(下右)苏州拙政园小拱桥。图片来源:互联网

2.4 墙

墙是用于围合或分割建筑空间的主要构筑物。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景墙的形式开始逐渐出现在景观环境中,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景观节点。在中国传统园林之中,景墙多用于围合与分割园景空间,衬托或遮蔽不良景物,达到《园冶》中所说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景观构图效果。中国传统园林中景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墙上常设有漏窗,窗景多姿;墙壁上也有艺术装饰图案或者是文字刻绘。为了有效的组织园景,实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空间构图变化,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各种景墙,讲究恰到好处地开一些不设门窗隔扇的墙洞,形成空窗和洞门,构成美丽动人的框景画面,起到丰富景深层次、扩大景象空间、增添游赏情趣、引人入胜的效果(图6)。

3 结论

建筑是不朽的艺术,是凝固的诗歌。他是人类历史的沉淀,是各国文化的传承,不同的文化与地域繁衍出不同风格的建筑。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举世无双的中式建筑,古典园林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乃是其最基本特征。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营造文化品味和观赏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其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美学思想。

猜你喜欢

拙政园园林建筑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苏州—拙政园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书 画
荷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