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合作社 土地不撂荒
2019-03-06周金泉
近年来,四川省蓬安县巨龙镇的一些村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有的通过探索利益分配机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之间“人多地少”的老矛盾;有的通过发展现代农机,有效地破解了农村土地撂荒的“老大难”,让广袤田野一派生机勃勃。
“人人一点红”
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搞集约化经营,2015年,分水岭村成立了种养专合社,将全村村民的1490亩土地都集中到专合社,采用长效产业与短效产业相结合,于2016年种植了1150亩柑橘,2018年又种了300多亩食用藕。为此,专合社建立了周到的利益分配机制,以让全体村民“人人一点红”,都能享受到合作社发展产业的红利。
“我们的分配模式是4∶4∶2,即全体村民184户、712人(专合社成员)分40%,村集体分40%,20%作为产业发展资金。”该社理事长、村支书李杰说,“但是,我们的创新是:将全体村民184户、712人(合作社成员)的红利,拿出30%专门分配给地少人多户。因为我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长期存在,通过这种分配方式,可以平衡一下。”
土地不撂荒
望着村里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巨龙镇羊角嘴村村支书何继明说:“现在,我村撂荒的土地全部都耕种起来了!”
从撂荒到应种尽种无闲田,这归功于4年前由7个老农发起成立的腾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前几年,我们村的荒田荒土太多了,非常可惜。”发起人之一、73岁的老农白居成说,“经村干部牵头,利用市上一个部门帮扶我们村的机会,争取到机插秧试点项目,我和余茂春、陈才明等7个种粮的‘老把式’发起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
收割机在稻田作业
专合社利用项目资金、贷款及自筹,采购了2台小型耕整机、2台小型收割机、2台插秧机,通过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等“一条龙”服务,第一年就把村里的300多亩撂荒地耕种起来。此后,农户纷纷加入了农机专合社,从成立之初的82户到全村238户基本都成为社员,插秧机达到7台、大型收割机2台、旋耕机73台。
农机专合社免费提供种子,为农户提供从育秧到栽插的服务,收费100元/亩;机收服务,收费100元/亩。“一条龙”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很快使专合社的业务扩大到邻近的6个村,仅大春一季,就耕种4000多亩,有效解决了撂荒地的问题。
“这几天,我们的农机服务队都出去帮人家种油菜去了,还有到贵州去机收水稻的。”何继明说。
(周金泉)
摘自《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