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道疾病的临床效果

2019-03-06王建祥彭东曙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5期
关键词:括约肌乳头胆总管

周 岚 王建祥 彭东曙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成都 61113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胆道结石发病率随之上升,而胆道结石形成因素较为复杂,认为是综合因素而导致的表现症状[1]。而胆道结石发生的部位与表现症状会引发一列临床反应及并发症,而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均是由细菌所引发的胆道系统急性炎症,均在胆道发生梗阻的基础上所发生,如未能将感染控制,消除梗阻,则会加重患者病情引发更为严重的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3]。而临床对胆道梗阻解除的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由传统的开腹取石术发展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但因其特殊因素在临床并未普及[4]。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出现在临床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较常应用于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5]。本研究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选取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24 例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24 例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2 例。对照组男37 例,女25 例;年龄30~75 岁,平均(54.17±4.16)岁;病程为1~3 个月,平均(1.27±0.42)个月;结石直径0.68~2.10 cm,平均(1.18±0.37)cm。观察组男35 例,女27 例;年龄29~76 岁,平均(55.24±4.20)岁;病程1~5 个月,平均(1.45±0.38)个月;结石直径0.65~2.40 cm,平均(1.20±0.35)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感者;②消化不良、梗阻性黄疸反复发作者;③经上腹部CT 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为胆道疾病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恶性肿瘤或血液疾病者;②存在精神认知障碍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存在脏器严重病变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抑制胰酶活性、抗感染、禁食等措施[6]。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取石术,开腹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 管引流术。观察组进行基础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根据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行ERCP 联合EST:对胆总管结石的位置、数量、大小及胆道的形态进行确认,患者行左侧卧位进行局部麻醉后,插入十二指肠镜,待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寻觅到胰胆管开口的乳头,造影导管从活检孔插入,抽取胆汁确认造影导管正确插入胆总管,并注入泛影葡胺20 mL。EST 术: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沿乳头12 点钟方向切开,据乳头形态和结石的大小来决定其长度。术后则采用网篮取结石,对较大结石采用机械碎石,放置鼻胆引流管。对胆总管下段有炎性狭窄患者则采用气囊根据狭窄的长短进行扩张或EST 术治疗,对术后是否存在结石残留采用造影术进行确认。术后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消炎治疗,对鼻胆引流管采用生理盐水+抗生素进行每日冲洗2 次。

1.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①比较两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CPR)水平。③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④两组疗效比较。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消失;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及血、尿淀粉酶无任何改善[7]。临床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腹痛缓解、肠道通气、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d,±s)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TNF-α、CP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μg/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μg/L,±s)

注: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PR:心肺复苏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例(%)]

3 讨论

胆道系统疾病多由胆结石造成的梗阻所引发,而胆结石在临床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较为常见[8]。对其治疗临床有传统开腹取石术,对胆囊进行切除及胆道探查T 管引流,但其在术后有住院时间长、创伤大等缺点。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其在临床较常应用,而采用微创技术进行胆囊切除术等已成为临床上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的“金标准”,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也是安全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可使大多结石顺利排出[9-11]。且采用微创技术ERCP 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胆囊切除术对胆总管无需进行切开治疗,可保持对胆道的完整性,整个手术方案具有恢复快,对患者身体创伤小的优点[12]。

ERCP 具体操作时经过十二指肠镜插管经十二指肠乳头从而进入胆总管对胆胰部位进行造影的技术,对结石与胆管的情况可以做到清楚显示,发生病变的具体部位及发生病变的程度、性状直接显示出,在进行活检后可明显减少漏诊及误诊的概率[13-15]。且有研究显示[16],大部分的肝外胆管结石可采用腹腔镜切开胆总管采用胆道镜或于十二指肠镜下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进行取石。而胆囊切除术是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的必要手段[17-19]。而ERCP 在临床多应用于胆囊切除术前的主要原因是,在治疗胆管结石的时候对十二乳头的病变如憩室、括约肌狭窄等进行诊断,对胆道的解剖形态、是否需要进行胆道探查进行了解,对胆道造成的损伤大大降低[20]。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对胆囊切除术的遗留问题明显降低,充分体现了采用微创治疗的优点。本研究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肠胃恢复通气、对腹痛的缓解、血清淀粉酶恢复症状水平、住院时间均是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微创术式在胆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优势,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综上所述,胆道疾病患者采用经ERCP 联合EST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对括约肌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在术后恢复较快,对结石可有效切除众多优点,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括约肌乳头胆总管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排便的奥秘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