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2019-03-06于奎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课程

于奎龙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举措,由于各高校地域环境、层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同,从而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存在区别,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如何根据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值得探索。

1 从国家文件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就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意见》公布以来,近三年来,教育部继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采取了诸多措施:发布了诸多文件,连续举行了“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公布了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名单,经验交流、专题会议等。这些透视出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理念和举措。习总书记曾经提到,核心技术是求不来的,只有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实现。科技兴则国家兴,可以说,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科技的发展,关系国家的繁荣富强。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合称。[2]创新是在一定条件下,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采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并获得一定有益地效果的行为[2]创新教育是为实现创新而采取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2]创业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广义的创业教育,即增进人们创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创业思维,提升人们发现和捕获创业机会的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统称。[3]第二,学校的创业教育,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依托,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以创业影响的各类活动的统称。[3]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素质,发挥自己的潜能,并非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马上就开设自己的店铺和公司,创业实践才是实实在在的商业活动。

综上所述,无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是以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构思新观点和创造新价值,它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体现。[4]

表1 近四年来教育部有关创新创业的文件[1]

3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创新创业的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百度以及全国部分体育学院的网站查找6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延安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宜春学院举行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开设了体育行业与创业模块,开设了创新创业等课程。宝鸡文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设置了体育专业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举办了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安庆学院提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等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湖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采用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创业指导类公共必修课为主以及将创新创业情况列为考核指标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重庆文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并给予学分认证。

可见,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措施较多,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互联网+”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等,但存在课程体系不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如尽管提到了创业及创新能力培养,但是相关课程少且单一;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不健全;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二级学院没有相应的创新创业机构;[5]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不足,缺乏自信,多数学生认为毕业后创业是创新能力较强、专业学习成绩突出学生的任务,对一般大学生并没有实际意义等方面的问题[6]。

4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

4.1 构建学校、政府、体育类企事业单位联动的创新创业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政府共同努力与协调配合来实现。学校体育院系可以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之间关联度;搭建“互联网+”体育的竞赛平台,建立体育产业孵化中心、实验中心、培育中心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模式、新技术,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5]政府在经费保障、政策、服务方面提供便利。体育类企业、中小学与各类培训机构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提供实践基地,提供校外师资资源,提供资金支持,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为高校提供便利条件。

表2 国外政府、学校、企业联合举措

从日本、韩国高校来看,从政府政策、学校平台、社会参与联合紧密,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学校聘请企业的老师,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其他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加强社会、学校、体育类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4.2 发挥地域性优势,形成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宁波大学整合第二课堂活动资源,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4]黑龙江大学加强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了“以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模式。[4]每个地方高校地域、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均具有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建立具有学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实践平台、鲜明的课程体系。可以探索建立特色鲜明的实践体系,如创新创业实践合作基地、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园或众创中心等等在内的各种不同特点的实践平台。[4]可以探索建立依托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互联网竞赛模式,可以探索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等。

4.3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育人载体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全过程、全方位的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在课程方面可以设置通识教育课、创新创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时间安排方面,在一年级注重创新创业知识教育,主要安排课堂、课外训练、竞赛活动、俱乐部活动、社团活动。[7]二年级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可以安排到实习基地、训练基地、社会服务中进行锻炼。[7]在三、四年级注重创新创业实践与能力的塑造,可以到商业俱乐部锻炼,进行校企联姻,创立小型体育俱乐部与小型体育用品商店与公司等。[7]在实践课程方面,将创新创业大赛、孵化中心、训练营、专题讲座与指导、到校外体育单位的观摩与实践、经验分享等实践环节相结合,实行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体系,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会贯通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4.4 完善保障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在机构设置方面,通过校院两级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机构,对创新创业的课程开设、竞赛服务、实践教学、校地合作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重视塑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如创新创业成果展、报告会、征文比赛等对创新创业进行宣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实际行动中。改革评价体系,根据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8]把检验学生创新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为考核标准的开放型考核制度。[9]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鼓励教师到体育对口单位挂职锻炼,积极聘请校外兼职导师,鼓励教师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外出学习就修等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