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城市社区慢性病人群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3-06吴扣龙郭雷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慢性病供给人群

吴扣龙,郭雷祥

引言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审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规划指出:“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2]。”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郭清研究得出:“中国目前是每4人就有一个患慢性病,每5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有心血管病,每3个成人就有一个胖子或准胖子,健康形势非常逼人。[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指出:“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缓[4]。”面对严峻的慢性病发展趋势,慢性病防治工作已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促进医体融合,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指导门诊,提供体育康复健康服务在近年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随着慢性病人群的不断增多,基于慢性病干预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是慢性病预防和干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课题组就安徽省部分城市社区基于慢性病干预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情况进行调研,以期获得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的理论依据和应对政策。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搜集相关研究论文,登录中国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政府官网等查找相关的政策、文件,获得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1.2 问卷调查

以合、芜、蚌为主要样本城市,对我省部分城市社区基于慢性病干预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展开调研,从社区职能部门领导、管理人员、慢性病患者中筛选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见表1、表 2 )。

表1 安徽省部分城市社区慢性病人问卷发放情况表(N=532)

表2 安徽省部分城市社区管理人员问卷发放情况表(N=89)

1.3 访谈法

就慢性病人群健身康复及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等方面的问题走访了体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医疗康复方面的专家、慢性病患者征询他们的建议和看法。

1.4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运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能科学地反映城市社区慢性病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定性分析的支撑材料。

2 研究结果(基于慢性病干预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职能部门的相关政策服务方面

在基于慢性病干预的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方面,政府职能部门缺少宏观的公共政策支持、顶层的制度设计和跨部门的通力合作。没有主导多部门、多学科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因为缺少深入基层社区的调研,即使有的城市职能部门(如医疗、体育主管部门)虽也制定了关于慢性病人群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的相关政策,由于不符合慢性病人群的需求实情,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2.2 经费投入渠道及数据方面

在基于慢性病干预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经费投入方面,从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中均未获得具体的真实有效的数据,只从安徽省体育局官网中查阅到2016年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总支出20090.46万元(如表3),其他相关部门(如医疗部门)都没有专门针对慢性病人群体育健身康复方面项目的支出预算。[6]目前慢性病人群公共体育服务无偿供给的经费投入主要还是政府财政,其他服务供给形式大多是有偿的,无偿服务供给的渠道相对单一。

表3 安徽省体育局 2016 年经费支出决算情况 (万元)

2.3 用于慢性病人群的基础体育设施服务方面

基础体育设施服务主要包括慢性病人群健身运动场地设施和体育康复保健设施。慢性病人群的健身运动场地和大众健身场所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医务监督和医疗急救设施;调查中发现适合慢性病人群健身运动的公共场所很少,主要以社区健身广场和公园广场为主,体育康复保健设施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慢性病人群主要依赖于医院的康复门诊和社区的理疗中心提供的有偿服务。

2.4 公益性健身康复指导服务方面

公益性健身康复指导是指无偿的健身康复指导,主要包括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定、医务监督、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在调研的样本城市社区中,公益性健身康复指导人员仅有23人,而且是侧重大众健身方面指导的,康复健身方面的知识较贫乏,大部分慢性病人群的健身康复都是遵从医嘱,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安全性且健身康复效果差。

2.5 健身康复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服务方面

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是慢性病人群健身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慢性病人群因其各自不同的身心疾患存在严重的健身风险,因此慢性病人在健身运动前均要做运动风险评估,运动过程中要做相应的安全监测,从而避免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中都明确规定了在全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对公民进行体质监测”[5]。从被调查的社区的安全监测的情况来看,被监测的人员大多是社区健身居民,其中含有较少的慢性病人群,监测的数据大多是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身体形态方面的数据,较少测试心率、血脂、血糖等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的设备简陋,测试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2.6 健康教育宣传服务方面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干预慢性病井喷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最廉价、最直接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调查中发现,社区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手机等网络信息,缺少 “运动是良医”(EIM)等医体结合方面的体育文化宣传[7],缺少有针对性个性化指导,缺少慢性病人群体育健身康复和养生保健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缺少慢性病人群科学健身、养生保健、伤害事故预防和健身康复等方面知识的咨询服务场所和人员。

3 加强慢性病人群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对策

3.1 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机制创新

面对慢性病人群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严重失衡,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鉴于慢性病人群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多样性,复杂性,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根据《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城市社区慢性病人群体育康复健身需求的实际,以机制创新为立足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保障运行机制。各职能部门要以“满足公民需求为最高目标[8]”的服务型政府来要求自身,组建由专家、学者构成的智囊团队助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建设,从而达到“公共供给必须适应公共需要[9]”这一供求关系理论要求。

3.2 加强组织管理,扩大受益人群

在调研的样本城市社区中,几乎没有专门的医疗或体育管理部门来组织慢性病人群的健身康复,更谈不上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慢性病人群的健身康复活动大多是松散的病友间的自由组合,所需的各种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来源途径闭塞。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社区慢性病人群的组织与管理,可依托社区医疗服务部门或社区体育服务组织,建立起慢性病人群健身康复协会,俱乐部等康复组织与团体,拓宽慢性病人群参与体育健身康复的渠道,不断创新慢性病人群健身康复的形式与内容,让大多数慢性病人群参与其中,丰富他们的医疗体育文化知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医体健身活动,让其身心得到有效的愉悦和锻炼。

3.3 放宽市场准入,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协调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安徽省全名健身条例》[10]中均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本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预算,并随财政增加逐年增长。目前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的供给主体仍然是政府部门,随着人们对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原有的供给与运行机制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需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加入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中来,形成体育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职能上协调发展。根据不同的需求层级,引入免费供给、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政府补助、凭单等多种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提高针对性,以满足不同阶层群体的服务需求[11]。从而实现不同档次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优化循环。

3.4 加强科学论证,建设慢性病人群的健身场所

在调研的样本城市社区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慢性病人群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康复需求与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所有的社区几乎都没有为慢性病人群提供专门的健身康复场所和康复保健设施,更谈不上建设康复保健中心,他们的健身场所主要是健身广场和公园,不仅器材、设备简陋不足,而且适合慢性病人群健身康复的器材少之又少,慢性病人群的健身康复大多是到康复理疗中心和私人健身会所中接受有偿服务,很多底层收入较低的人群无法承受高额的费用,政府职能部门应深入基层,科学论证,加大场馆设施经费投入,建造出适合慢性病人群健身康复场馆,同时还应多渠道多途径拓展慢性病人群的健身康复场所,以解决健身场地的严重不足。

3.5 多途径增加公益性健身康复指导人员

目前城市社区中针对慢性病人群的健身康复指导人员紧缺,公益性健身康复指导人员更是凤毛菱角,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慢性病人群的增加这一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制订长远的规划,逐步完善社区体育健身康复指导、咨询、监督、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可依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来培训专业的慢性病人体育健身康复指导员[12],同时呼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增设健身康复专业,加快专业人才培养途径。针对目前慢性病人群依赖医院康复门诊和社区理疗中心这一现象,可考虑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等形式让具有专业服务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定期到社区为慢性病人群开展健身康复指导、咨询等服务,减少慢性病人群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底层困难人群要增加指导频率,让他们在科学有效的健身康复指导下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加放心的参与健身康复锻炼,得到理想的健身锻炼效果。

3.6 加强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慢性病发生;

扼制慢性病蔓延的最有效方式是预防,预防的最有效方式是健康宣传干预,健康教育是宣传干预的主要内容,只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把人们引导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来,才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加强社区慢性病人群健身康复组织管理过程中,要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扩大慢性病人群公共体育服务的信息宣传途径,让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的健身康复知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平台,加大“运动是良医”等科学健身康复知识的宣传力度,把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给每个人,让其牢记于心,固化于行,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健身、医疗保健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把运动健身变成生活的组成部分,形成健身生活化的良好习惯,减少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慢性病供给人群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