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 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及挑战

2019-03-05刘潇湘邹圣洁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路

刘潇湘 邹圣洁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多元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使得中国和各国间的联系越加紧密。由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国际关系的改善指明了新的方向,有利于将沿线各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庞大,文化多元,各国之间的情况比较复杂,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如何处理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关系治理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周边外交开创了新局面,意味着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它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引擎,有利于和沿线国家建立良好周边关系,构建互信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安全合作等。①中国要想更好更快推进和沿线国家的合作,必须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的治理上“下功夫”,但关系治理并不是为关系而治理关系,应致力于通过关系治理来引导并形成“一带一路”建设与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秩序,打造“命运共同体”。可以说,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成败。因此,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及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義。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

(一)基于人文交流的关系治理方式。“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上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它和西方以海洋文化建立起来的竞争为主的关系治理模式不同,它突出的是亲诚惠容,以此为原则,处理好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之间的关系,关系治理上突出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治理规则。在千年以前的“丝绸之路”中就将中国与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波兰人在中国购买茶叶、瓷器等商品,将中国发达的文明成就传至欧洲。②而今通过“一带一路”又将欧洲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在2013年连接中国成都和波兰罗兹市的直达货运班列车正式开通,并由此催生了多条联系中波两国的空、海通道,并在人文领域与高新科技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由此可见,人文交流是关系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发展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和德国、英国、土耳其、法国、东南亚国家与中亚国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人文交流,形成了“孔子学院”“世博外交”“旅游外交”“体育外交”等一系列人文外交项目。通过人文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政治互信关系,深化经贸合作。

(二)基于发展战略伙伴的关系治理方式。构建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是现阶段治理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的新常态,就目前而言,获得不错的效果。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在全世界的合作伙伴已有58个,巴基斯坦是我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马来西亚、西班牙、欧盟、希腊、法国等是我国全方位战略伙伴;韩国、斯里兰卡、阿富汗与印度是我国的战略伙伴等。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治理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的有效途径。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网中,中国已经和大部分的国家建立不同程度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推进了“一带一路”顺利实施。③在未来,我国在治理与沿线国家关系的过程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势必会是重中之重。结合现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中国还可继续和一些具备上升潜力的国家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印度、南欧等。

(三)基于安全合作的关系治理方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关系治理应秉持着开放包容原则,毕竟,现在世界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基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中国在和沿线国家关系治理上,践行安全治理,和沿线国家共同担当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之责,并始终坚持通过友好协商与和平方式来解决分歧与矛盾,共谋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比如上海合作组织的“上海精神”强调的就是包容开放,着眼于安全合作,谋求共同发展,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以便各国开展亲密无间的合作。这一关系治疗理念,是未来国际关系治理与发展的新方向,有利于避免在合作中出现内外矛盾,建立务实、长期且有效的合作关系。比如国际刑警组织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为众多成员国之间加强合作交流、改善安全环境创设新平台,并加强了国际安全合作。现已在一些地区进行了“一带一路”相关警务合作,如今国际刑警组织有190个成员国。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的挑战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安全与政治形势较复杂。就目前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大多数在资本、政治制度等方面还未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中国和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比如阿富汗、伊拉克、缅甸和乌克兰等国家的政治局势都处于长期不稳的状态。政治局势的不稳定给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治理造成很大影响,会消耗掉双方合作的动力以及可持续性。然而从我国“一带一路”走向来看,那些政治局势不稳的国家正处于其中重要位置,比如乌克兰是黑海地区重要国家;缅甸是去往南亚地区与印度洋的重要国家等。由此可见,政治局势不稳会对我国“一带一路”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同时,民族宗教文化的多元化也会增加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的难度。“一带一路”连接着欧亚大陆,民族宗教文化包含了佛教、儒家、基督教、印度教等,民族宗教文化十分复杂。从多元化的民族宗教文化衍生而来的社会制度、文化及政治制度等也会存在很大差异,而沿线国家合作与交往的过程中交织存在着众多宗教矛盾。例如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中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会引发中亚地区的持续动荡不安,且在西方文明发展之下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而中国在治理与沿线国家关系上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宗教文化矛盾而带来的各种问题,所以,能否处理好沿线国家不同宗教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中国和沿线国家关系治理的成败。

(二)中国文化认同有待加强。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若国家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及感召力,会获得更多的认可,在治理与沿线国家关系上能起到润滑的作用。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庞大,各个国家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所以,文化多样化尤为突出,再加上很多沿线国家还处于经济结构与社会转型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以及矛盾。而在中国文化感召力与吸引力上的传播还尚显不足,比如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规模有限,虽然,中国和很多沿线国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但是,其中中亚、南亚等地和中国之间的人文交流规模还是有限。只有足够的交流才能增进了解,消除隔阂,通过文化包容与理解,继而产生文化共鸣、文化认同。而人文交流规模的有限,自然难以有足够的交流,也难以做到文化理解与文化认同,这势必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造成阻碍。这些因素导致了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认同感不强,使其成为了中国治理与沿线国家关系的一大挑战。只有获得文化认同,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资源才会实现跨境整合。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其具有感召力与吸引力的文化范式,让沿线国家更准确、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生活,理解中国的历史。

三、加强中国和沿线国家關系治理的建议

(一)互动与重点联合的关系治理方法。“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合作倡议,并不只是中国的单边设计,通过互动治理不仅能规范关系治理,还可实现治理的再构建,产生共同利益,继而又更好促进关系治理。在互动实践中,中国能更好寻找到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才能在互构战略利益上避免多走弯路,加深合作互信,从而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全面互动治理的规范化体系。与此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中国没有过多精力、能力对沿线国家实施平均化的治理措施,所以,难以全面开展关系治理,必须重点治理,以点带面,加强其辐射作用。首先,重点对战略支点国家进行关系治理。而战略支点国家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交通条件好、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并且有意愿和中国进行合作。如:印度尼西亚拥有广阔的领土领海面积,连接东印度洋与西太平洋,有着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巴基斯坦与斯里兰卡均是印度洋上重要的国家,且有着强烈和中国合作的意愿等。此外,还应注重对“一带一路”主轴上的战略国家进行关系治理,比如土耳其、阿富汗、西班牙、伊朗、哈萨克斯坦以及印度、缅甸与新加坡等。因此,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上更给予这两类国家足够的重视。以点带面,不急于大面积铺开,再通过成功示范逐渐治理好和沿线国家的关系。

(二)树立共同安全意识,实现共同安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始终将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倡导可持续安全观,在推进合作中,中国应主动且积极和沿线国家构成“共同安全”的意识与“共同安全”模式,这是治理与沿线国家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和其深入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治理中国和沿线国家关系中,中国应倡导树立“共同安全”意识,这是治理好和沿线国家关系的重要条件以及基础。

(三)加强人文交流,增强文化认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抓住这一契机,和沿线国家深入开展人文交流,从而增强政治互信,增强文化认同。以人文交流为支撑,加强新闻媒体对沿线国家的合作,和他们互办艺术节、图书展、文化年等活动;学术界可和沿线国家共同合作研究“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传承与历史遗存,一起深挖历史文化,加强文化理解与文化认同;鼓励开展合作办学,让沿线国家学生加强交流,推广中国民族文化,或者通过访问、流学等形式开展人才往来以及学术探讨等合作,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增强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加强沿线城市间的人文交流,通过足够的交流,消除误解与偏见,推动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关系在实现增强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严峻挑战。因此,中国在治理和沿线国家关系的过程中,应敢于突破传统,实现和沿线国家的良好互动。

[注释]

①杨荣国.“一带一路”公共外交战略研究[J].兰州大学,2017年.

②杨思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及挑战[J].南亚研究,2015(2):15-34,154-155.

③张雨佳,张晓平,龚则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依赖度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4):21-31.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