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广播功能延伸再出发

2019-03-05吴维豪

传播与制作 2019年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吴维豪

【摘要】在眼球经济成为新名词的时代,广播媒体不应被排除在外。广播人必须不断进取,在媒体融合大潮中,体现出自己的存在,并占据一席之地,以应对将来的变化。

【关键词】媒体融合 融媒体直播 融媒体广播产品

十多年来,在改革政策的保障下,广电人抓住机遇,积极进取,使广电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党的媒体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从当前的整个面上来看,新媒体、自媒体和社会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运行环境发生了变化,给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发挥造成了问题,报业首当其冲地受到挑战,接着广电媒体也出现了新的不利情况。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谋求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情况,清理思路,调整方略,自我改革,积极探索。

在眼球经济成为新名词的时代,广播媒体如何继续占据应有的地位、扩大和提升覆盖领地?我们应该是有所借鉴、有所变化、有所创新,要在继续抓好传统广播节目生产质量、巩固开路音频收听份额的同时,不断开发出丰富的融媒体广播产品,并向网络不断拓展新的受众和用户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这两年来,无锡广播不断在媒体功能延展和内容表达方面进行着延伸和尝试,进行广播电台的可视化探索。

无锡广播自2017年起建设“主播网红”融媒体直播平台以来,吸引广播主持人纷纷变身做起了视频直播,将节目、活动、个性展示等都搬上手机屏幕,努力成为具有正能量的网红主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我们也通过这个平台,在扩大主持人个人影响力的同时,为下一步与广播业务的挂钩进行了预热。

今年,无锡广播在“主播网红”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智慧无锡APP合作开发“周五见”网络直播平台,精选广播各频率优秀节目进行形态改造和内容充实,将其升级成为常态化的音视频直播节目,以此打造可听又可看的产品。

我们尝试在广播节目中加入外场视频、短片、图片、图表等多种内容元素,通过可视化的融媒体广播方式,在节目中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力求让受众感兴趣,并有更多的信息收益和娱乐享受。

现在,通过资源整合和合理编排,除了在收音机端的正常播出以外,每周五早上七点到晚上八点,共有十三档融媒体节目在相关广播频率的微信平台进行音视频同步直播,并在智慧无锡APP发布平台以串联的形式进行同步推送,以此在移动网络端打造了一个常态化的周播类可视化手机电台,做“好听好看的融媒体广播电台”。

为了本项目的有效开展,无锡广播为此还专门将原有的广播直播室进行升级改造,制作了背景系统,增添了高清LED大屏和辅助竖屏,增添了具有直播室多镜头切换、视频和图片资料呈现、室内室外直播切换等功能的融媒体演播系统,为“周五见”融媒体广播提供了更丰富的呈现方式,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周五见”的推出,有效弥补了傳统广播节目直播单纯依靠声音描述的不足,通过视频直播与常态广播节目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帮助主持人展示个性、提升影响力,同时通过直播弹幕调动受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让广播内容的传播方式变得更丰富、更直观、更有趣。

目前,社会宏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所处的发展环境也与以往有了不同,我们又面临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既有挑战又有机会。在本人看来,“多媒体内容汇聚、共平台内容生产、多渠道内容分发、跨终端用户互动”这个口号,其核心意义就是:要尽量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内容发布平台,向广大用户努力提供更好、更丰富的内容服务。

作为传统媒体人,我们也应该摒弃固步自封的老观念,开拓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主动借助于新的技术和新的表达方式,以新的理念生产出受到用户喜欢、容易接受和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产品。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融入媒体融合大环境,在表现形式方面进行延伸,在业务内容方面进行拓展,通过不断的探索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来获得大众的认可。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