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中药外治法研究进展
2019-03-05毛丹旦练海娟沈旭慧
毛丹旦, 练海娟, 沈旭慧, 崔 云
(1.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中医外科, 浙江 宁波, 315010)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精浊”“淋证”“白浊”等范畴,是指中青年男性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约50%男性在一生中会受前列腺炎的困扰[1]。根据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分类方法,临床上以Ⅲ型,即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NP/CPPS)最为多见,占全部发病的90%~95%[2],其主要表现为小腹/会阴等部位疼痛、排尿异常及神经精神症状,具有发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由于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还不十分清楚,任何单一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消炎药、α受体阻滞剂等都不能取得确切稳定的疗效,国际前列腺炎专家组建议采用联合泌尿科、疼痛科、护理、理疗科、性心理学等方面的综合治疗模式[3]。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多样,除内治方法外,依据《理瀹骈文》中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理论,中药外治方法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外治进展做一综述,针对目前中药外治慢性前列腺炎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1 中药灌肠
《本草纲目》中记载直肠用药涉及泌尿系疾病、消化系疾病、肛肠科疾病等,直肠给药常见药物类型包括栓剂和灌肠剂,均可对直肠产生物理性异物刺激,增加盆腔肌肉群的收缩,有利于局部的血液循环。现代医学观点认为经直肠途径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认为具有下列优势:①男性直肠与精囊和前列腺之间存在一层膜性结构,称之为Denonvilliers筋膜,前列腺静脉回流及淋巴系统与直肠淋巴相交通,药物较易到达前列腺;②通过直肠给药,约50%~70%的药物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经直肠和结肠黏膜吸收和经肠壁淋巴循环吸收,直接进入体循环;③药物相对生物利用度较高,血药浓度相对偏高;④避免常见口服药物致消化道不良反应;⑤中药液温度 42 ℃,能够发挥局部理疗作用,促进前列腺周围血液循环,达到消肿、消炎、止痛的目的,也有利于药物离子的扩散[4]。
临床上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对此病分型治疗。①肾阳虚证:赵润璞等[4]采用自拟方(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肉桂、杜仲、制附子、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楝子、青皮、王不留行);②瘀热证:李强等[5]给予黄氏蒲酱灌肠方(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车前草、土茯苓、透骨草、鸡血藤、黄柏、泽兰、红花、王不留行、川楝子);③气滞血瘀证:安世华[6]采用利湿活血通络汤灌肠(丹参、 野菊花、土茯苓、王不留行、川芎、延胡索、赤芍、红藤、乳香、没药、香附、黄柏、白芍、桃仁、红花、大黄、泽泻、甘草),张向辉等[7]给予气活血化瘀中药方(丹参、泽兰、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青皮、川楝子、小茴香、白芷、败酱草、蒲公英等);④湿热瘀滞证:高树英等[8]采用金龙汤(金银花、龙胆草、黄柏、苦参、蒲公英、莪术),李世江等[9]采用自拟方(金银花、龙胆草、黄柏、苦参、蒲公英、土茯苓、莪术、威灵仙)。此外,李培祥[10]以基础方前炎汤加减(没药、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黄连、威灵仙、柴胡、橘核、荔枝核、三棱、通草),并随证加减。
辨病论治方面,王薇等[11]采用前列康复Ⅱ号液 (苦参、车前草、黄柏、蒲公英、熟大黄、丹参、延胡索等) 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型);万水等[12]采用科室协定方(乳香、虎杖、金钱草、黄柏、延胡索、败酱草、红藤、皂刺、泽兰、没药、乌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并观察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金珊等[13]财通清康灌肠液(赤芍、丹皮、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黄柏、败酱草、 紫花地丁、牛膝) 湿热瘀阻证慢性前列腺炎;朱闽等[14]采用灌肠Ⅰ号方(黄柏、半边莲、红藤、王不留行、土茯苓、虎杖、乳香)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兼气滞血瘀证。
2 中药栓剂
相比于灌肠,中药栓剂具有成分固定、给药方便的优势,因此,栓剂治疗前列腺炎有着良好的前景。临床应用有大黄泽兰栓[15](大黄、泽兰、黄柏、白花蛇舌草、丹参、红花、苏木、王不留行、乳香、没药、三棱、水蛭、皂角刺),而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则有大黄消痔栓[16](大黄、槐角、黄芩、黄柏、五倍子、冰片),康尔消炎栓[17](败酱草、浙贝母、三棱),前列泌尿栓[18-19](丹参、赤芍、血竭、黄柏、蒲公英等),前列安栓[20-21](黄柏、虎杖、栀子、大黄、泽兰、毛冬青、威灵仙、石菖蒲等),并且其对于前列腺液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具有调节作用[22]。
另外,动物研究[23-24]发现,前列栓(黄芩、白花蛇舌草、黄柏、败酱草、赤芍等)对大鼠实验性前列腺炎具有抗炎和抗组织纤维增生作用。而龙葵栓[25](龙葵、 大黄、丹参、菊花等)可提高大鼠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降低白细胞计数,促进损伤上皮组织的修复,恢复前列腺的分泌功能。
3 中药坐浴
现代医学认为局部的物理作用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中药坐浴熏洗法联合中药的活性成分及温热作用,共同促使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加药物穿透、吸收的通道,提高中药活性离子透皮功效,提高组织的再生能力,增强组织修复和白细胞吞噬活力,促进炎性致病介质和代谢产物排除,达到活血 化瘀、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等功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局部温水坐浴水温较高,长时间的热水坐浴会使睾丸温度增高,甚至造成睾丸损伤,因此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26]。
中药坐浴临床应用有地龙车前子汤[27](地龙、车前子、穿山甲、虎杖、龙胆草、白芷、甘草)。针对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李多多等[26]运用“通前络汤” (赤芍、白芍、丹参、王不留行、黄芪、元胡、生白术、桃仁、水蛭、红花、甘草、蜈蚣半条);或辨证而治,以自拟方加减[28](金银花、黄连、黄柏、败酱草、土茯苓、细辛、山豆根、丹参、泽兰、附子、川牛膝、猪苓、石韦等)。
4 中药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以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学说以及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处为理论基础,通过药物的吸收作用、激发经气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贴敷作用,药物能够直接透皮吸收,直达病所;通过穴位作用,持续刺激,调畅足三阴经、足太阳膀胱经及任脉、督脉、冲脉等经络气血运行。此外,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一个特点就是以机体的自组织过程—气化活动作为中介,通过治疗手段来“触发”中介机制的反应。由于药物透皮吸收并通过穴位作用,激动机体内部一系列系统,进一步促进疗效[29]。
中药贴敷临床应用有芎柏前列散[29](黄柏、川芎、赤芍、白芷、肉桂、片姜黄、头花蓼、冰片),黄酒调糊,贴敷在次髎、中极、关元、会阴、长强穴上。对于湿热瘀阻证,有方前列腺汤[30](黄柏、肉桂、丁香、赤芍、延胡索)与白凡士林按照 1∶1 等重比例调制成药丸,取穴神阙、关元、 中极、会阴;前列康巴布贴[31](马鞭草、虎杖、丹参、乳香、肉桂、麝香),敷贴神阙穴。对于肾虚湿热瘀阻证,有前炎清[32](黄芪、女贞子、萆薢、黄柏、乌药、鱼腥草、穿山甲、大黄、水蛭),贴敷神阙穴、关元穴、双侧腰眼或骶尾部。对于气滞血瘀证,以丁桂散[33](丁香、肉桂)贴敷神阙穴或会阴穴。
此外,孙鹏[34]采用自制方药清热散(大黄、栀子、黄柏、天花粉、白芷、青黛),温阳散(附子、肉桂、干姜、小茴香、苍术、丁香),化瘀散(白胡椒、乳香、没药、冰片) ,消水散(甘遂、冰片、面粉),上述4种药均研细面,加少量生姜汁,用蜂蜜调成膏状; 取穴:神阙、中极、秩边(双侧)。辨证治疗:湿热型:清热散贴神阙、秩边(双侧),化瘀散贴中极穴;寒湿型:温阳散贴神阙、秩边(双侧);化瘀散贴中极穴;兼小便不利,消水散贴神阙穴。
5 中药透入
中药透入治疗是将中药通过物理方法如超声、微波、电压等辅助渗透,加强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和穿透能力。药物分子易于通过细胞膜,达到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血液流动,减轻组织细胞水肿;缓解平滑肌痉挛,利于前列腺中炎症产物排除;促进药物的局部吸收,提高前列腺的靶药物浓度,最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透入临床应用包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利尿的中药复方[35](大黄、黄柏、牡丹皮、野菊花、红花、丹参、牛膝、三棱、莪术、黄芪、当归、肉桂、淫羊藿、茯苓、泽泻、甘草梢),选取中极穴、胱俞穴, 或关元穴、小肠俞,以YKL-D型直流电疗仪将中药离子透入。中药复方祛瘀散结活血剂[36](地黄、赤芍、桃仁、泽兰、虎杖、粉萆薢、皂角刺、丹参、茯苓、党参、黄芪、炙甘草、红花、车前子),经直肠超声药物透入。腰部外敷湿热消[37](黄柏、王不留行、土茯苓、桃仁、红花等)敷于第2至第4腰椎,两侧超出脊柱 5 cm,并用TDP照射进行热导入。
6 小结
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仍然未完全清楚。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多数研究人员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分型属于湿热瘀阻证,通过辨证以中药外治法可明显缓解前列腺炎的症状。中药外治法相对于内治法,可以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破坏,在前列腺组织局部形成较高的血液浓度。目前慢性前列腺炎中药外治法研究主要围绕于临床报道,缺乏对中药外治法大样本研究与数据支持,且对外治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例如中药透入是否增加前列腺局部药物浓度尚不能被完全证明,需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