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研养老护理教学团队建设的战略思考——以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为例

2019-03-05杨连招

杨 永, 张 瑛, 杨连招

(1.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200; 2.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22)

2018年3月30日,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一致认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实际办学情况符合护理学专业教育质量标准,同意通过护理学专业认证。护理学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将始终坚持“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目标,坚持“以现代教学思想为先导、以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中西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为方向”的理念,依托本学科教学、科研平台,发扬“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优良传统,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出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实用型、创新型高素质老年特色护理人才,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医教研养老护理教学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广西科学基金、教育厅、卫生厅的多项课题,旨在以科研促进教育成果转化,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研结合促进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将科研思路、方法、基本程序等引入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及时将科研成果融进课堂讲授。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近年来,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进修项目,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和前沿信息,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慎密的科研思维方法。实践、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结合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团队建设规划。本团队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并探索团队合作的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保障教学质量;优化并共享教学资源,构建促进老年护理学发展的系列主干课程平台;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1]。

1 医教研养老护理教学团队类型

广西中医药大学2000年招收首届护理本科专业,2005年招收护理本科(英语方向)专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广西中医药大学领导高度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把老年护理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本队伍以《老年护理学》教学为主要平台,融合《社区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课程,逐渐形成了医教研养老护理教学团队。

2 医教研养老护理教学团队情况分析

本团队是一支老中青结合、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成员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副主任护师2名,讲师/主管护师4名;具有研究生学历7名;50岁以上3名,31~40岁5名;包含泰国孔敬大学(境外高校)毕业2名。团队带头人杨连招教授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曾先后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等,荣获多个省、市级科技、教学成果奖项。团队团结、协作,先后建设了《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多个网络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团队教学、科研逐渐显出特色,在护理学专业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近年来,教学团队成员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教改课题,发表多篇科研论文、教改论文,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

3 医教研养老护理教学团队优势

3.1 “双师型”队伍优势

本团队集结了老年护理学的“双师型”优秀教师[2]。团队带头人杨连招教长期致力课程建设与改革,在老年护理学教学领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团队成员敬业爱岗,立足于全方位育人,在专业领域能够追踪学科前沿,及时了解国际老年护理学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前沿动态、行业现状。所有教师定期参加临床老年护理实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观念和方法技术,能够胜任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对老年护理学学科有着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团队成员包含国外学习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吸取国外老年护理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应用于国内的护理教学,此外,还组建了研究实践基地,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本团队老年护理的课题立项及研究成果在广西地区占有领先的地位。

3.2 教学专业优势

3.2.1 医教研养老护理教学特色专业培养目标: 本团队立足于卫生服务和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加强基础,渗透人文,发挥特色,注重能力,强化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有扎实业务素质、人文关怀的伦理素质和扎实的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能从事老年护理和护理教育的高等护理人才。

3.2.2 体系完善、特色教学组织模式合理: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团队教学规范、教学文件、老年护理学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在教学理念、学术氛围、实训教学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沉淀。在此基础上,团队致力于突破传统的“三阶段”模式(基础-专业-实习),实行专业课程逐渐提前,突破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组织,安排学生早期进入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实习,使学生在学习老年护理学理论的同时也能进行老年护理实训。

4 医教研养老护理教学团队改进措施

4.1 中高层次人才缺乏

本团队尚未有护理学科的博士生,教师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缺乏。为此,团队将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护理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计划引进有护理学科背景的博士生1名。此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送部分教师去海外或国内高水平大学研修学习。由于青年教师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教学立项和标志性成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的规划、布局、组织、协调和协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重点推进多学科合作、国际合作研究,引导教师发表高水平文章,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4.2 团队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既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资源,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本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明确的发展目标,注重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拥有一支理论扎实、业务精湛的“双师型”、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跟师方案、试讲制度、听课制度、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等系列培养,抓好“基本功”训练、锻炼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分层实施和推进,收效显著。

4.2.1 推进课程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明确教师培养计划: ①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指导:安排高年资教授听课指导,定期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大力推进课程建设,3年内争取建设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充分利用雨课堂等信息化平台,实现课程上网,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参与编写教材。争取3年内,团队内成员主编、参编教材1~2部,编写本校教材《养老护理技能丛书》,以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开阔的学术视野。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倡导成员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目前,这些青年教师都已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在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科研和教学评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③学历提升:要求团队成员拓展专业视野,鼓励其攻读在职博士,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条件,选送部分教师出国研修,如学校已选送部分教师到美国督尤维尔学院进修学习并学成归来。④教学成果培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会,不断革新教学思想,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大赛,依托团队培育教学成果,鼓励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励。⑤国际视野拓展: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提高《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双语教学课时比例,选派教师出国参加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国际教学交流活动。

4.2.2 科研反哺教学,科研进教材、科研进课堂,调动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 ①鼓励科研:团队有意识地吸收青年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教学科研、学术研讨等活动,承担各类科研和教改项目,进行科学研究、教学改革探索,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协作精神,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②科研进教材:《老年护理学》课程组将所其承担的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中“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用药依从性方案”引入教材[3-4],还参编了北京医学出版社的教材《养老护理学》。③带动学生科研:培养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从事科研的基本思路,从而带动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近3年来,本教团队指导在校学生申报广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2项。团队老师负责毕业生论文的设计与选题、开题、论文研究等。本团队特别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鼓励教师申报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并尽可能吸收学生加入课题组,促使学生带着课题进行学习或参与调查研究,使其及时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养成严谨求学的态度,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④科研进课堂:通过科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课程和毕业案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科研还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5-6],团队成员撰写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就来源于成员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已被不同程度地应用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另外,学院鼓励教师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实际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并制定了相关制度,每年都有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来自科研课题。⑤注重实践:相比其他课题,学生对结合临床实践的科研课题更感兴趣。实践也证明,这类课题的开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近年来,团队依托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利用重阳老年公寓的技术优势,重点开展了老年疾病护理、老年精神护理、老年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研究,保证了老年护理学、老年社区护理等课程的临床实践教学水平,丰富了实践教学的资源。

5 前景展望

承认差距可引发更多研究思考,简单模仿则可能带来研究成果的“水土不服”。护理学院的发展任重道远,如何提升教学理念、加速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提升科研水平、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