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皮黄》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

2019-03-05杨雅茗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跳音皮黄装饰音

杨雅茗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张朝是我国一级作曲家,中央民族音乐学院教授,他的作品以民族民间调式为主,创作涉猎广泛,荣获国内外众多奖项。代表作品主要有二胡协奏曲《太阳祭》、钢琴协奏曲《皮黄》、《哀牢狂想》、民族音乐剧《甘嫫阿妞》等,其中钢琴曲《皮黄》最具影响力。该首曲目的名称源自京剧中的皮黄唱腔,二黄与西皮是传统京剧唱腔中两大主要声腔体系,彼此有着各自的特点与结构。张朝根据这两大声腔的结构与特点,将两者腔调合理运用到《皮黄》的旋律与和声创作中,以相对传统的音乐艺术表达形式,营造了带有京剧声腔的生动意境,借此来展现童年成长环境,表达对生命的期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一、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

1、戏曲元素的引入

钢琴曲《皮黄》中鲜明的京剧色彩是广大听众最强烈的感受,这浓厚的“京味儿”已渗透到到每个音符及旋律中。创作者在作曲过程中,并未运用绵柔细腻的浪漫旋律,而是以模拟京剧唱腔与戏曲伴奏来构成曲目主体,达到京剧的音效。比如,在京剧中,唱腔与胡琴占据重要地位,其声音一般是高亢嘹亮、有刚有柔,钢琴很难体现出这一特点。但创作者巧妙地运用倚音来模拟京剧声音,在二六乐段的第三十五小节中,就连续用了四个碰音,模拟胡琴伴奏时的滑音效果,使其既有戏曲的韵味同时还具有钢琴的表现力。

2、民族调式的融合

钢琴曲《皮黄》在总体上遵从我国传统的五声民族调式,由bE 宫调式逐步发展,中间乐段的调性虽然变化较为频繁,但最终遵从西方曲目创作的基本规律,调性依旧回到bE 宫调式上,首尾呼应。但需要强调的是,《皮黄》在调式的拓展方面极具创新,不仅利用音乐旋律调式的移位来变调,同时还有通过跳纵向上的两种调式。在垛板乐段中,双手分别运用不同调性,左手模仿板鼓,右手模仿拉弦,同时又巧妙的融合二黄与西皮两种音调,有效烘托了该乐段的情绪氛围,强化了戏曲冲突与推进力,使调式变得更加复杂,进而削弱了单一五声调式微弱的音效。

3、戏曲结构的运用

钢琴曲《皮黄》创新性的运用了板腔体乐曲形式,这是我国戏曲音乐艺术中特有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是基于某个曲牌,通过“借字”等多种方式变换节奏,将不同板式的衔接和转变作为组成整场戏陈述的重要手段,以此来表达各种情绪。在钢琴曲《皮黄》这首作品中,创作者将板腔体和西方变奏乐曲形式进行深度融合,其中原板是该首曲目的主题,全部的变奏段落都以原板为核心,基于此构成彼此相连的十个小乐段。创作者并没有将外部形式的变奏乐曲作为《皮黄》的展开方式,而是更加倾向于内部变化,利用扩大、缩小,根据节奏、拍子以及速度的变化,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从而与西方变奏乐曲结构中的清晰分界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创作者还以我国京剧板式结构所带有的戏剧性来取代西方乐曲中常见的矛盾冲突,利用我国独特的美学意境和传统阴阳观念,来替代西方奏鸣乐中主副两部分的比较写法与戏剧化叙述形式,进一步凸显我国戏剧表现个性。

4、西方思想的渗透

除了变奏方法的使用,作曲家还在不同板式中渗透了西方音乐创作思想。首先在曲式结构方面,钢琴曲《皮黄》的原板及其三个主题的展开段和西方奏鸣曲中经常出现的慢引子、三乐章速度设计相同,让整首曲目显现出三部曲的构成特点。曲目第一部分中快三眼以及二六两个段落,使用的动机主题几乎相同,让第一部分构成了单三部曲式。曲目原板段落中的乐句结构属于规范的合首平行乐段。其次在体裁方面,摇板段落别出心裁,该段落采用的是古老的托卡塔体裁形式,这是一种节奏紧密、迅速触碰琴键的钢琴乐曲,呈现一种紧张、焦急的情绪。作曲家通过托卡塔紧密的节奏来表现急促的演奏状态,并利用上声部拖腔式的音乐旋律来模拟慢唱,使得情绪与结构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二、钢琴曲《皮黄》的演奏技巧

1、装饰音

在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装饰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我国许多传统钢琴音乐作品都使用了装饰音,有些是动物的叫声,有些则是模仿某种乐器的声音。但无论是哪种装饰音呈现的效果,都是听众与音乐之间的交流,是人与艺术之间的交流,这也是音乐的神奇之处。钢琴民族作品中的装饰音一般有四种类型,即滑音、颤音、琶音以及倚音,对于《皮黄》这首作品而言,在演奏这些装饰音时,应注重与背景音乐的有机结合。比如作品的引子部分,同时出现了三种装饰音,分别为颤音、琶音以及倚音,进一步凸显了作品主题及音乐风格。这就需要演奏者在弹奏倚音时,要联想到京剧表演使用的伴奏乐器,体现戏曲风,并且演奏的要轻快,将重音落在下方的音符上。在弹奏颤音时,无需将音拉的过长,要把握好节奏。而在弹奏琶音时,则要与颤音和倚音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能过快,应缓慢的将每个音符弹奏出来。

2、节奏

钢琴曲《皮黄》中的节奏主要由节拍决定,节奏也是音乐的重要灵魂,如果没有节奏就无法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更无法透过演奏表达作品的真实情感。钢琴曲《皮黄》在节奏设计上借鉴了京剧中的板腔构造,强弱分布合理,有板有眼,与现代音乐曲目的节拍概念相似,但并不等同。比如,作品的散板节奏拍子整体是无拘无束的,有着较强的弹性,这与西方现代音乐完全不同,许多西方作曲家擅长使用恒定的音值,用来表达曲目的情绪与情感,因此,很少在西方音乐作品中看到散板节奏。而《皮黄》的节奏是将我国传统京剧独有的板式结构变化融入曲目中,并始终贯穿于整首曲目的旋律。

3、踏板

踏板是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作品成型的主要影响因素。钢琴自身的音色、节奏、装饰音的弹奏,主要是为了增添曲目的无形色彩,而加入踏板则能够让这些无形色彩变得更加浓郁。国际知名艺术家鲁宾斯坦认为,踏板是钢琴之魂,这充分说明了在钢琴曲目中,踏板的使用至关重要,若是在演奏过程中,没有掌握踏板的正确使用方法将会直接影响音色效果,无法展现作品的风格。钢琴曲《皮黄》中的踏板,几乎都是较长一段踏板的连续使用,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切分踏板,因为钢琴曲通常需要一种连续性的感觉。此外,该曲目还有一种踏板使用方式即散板,其主要是为了营造出京剧场面。

4、跳音

跳音是钢琴演奏的一种方法,也称为跳音弹法,指的是在音符的上方或下方标示的小圆点或黑色倒三角符号,见到这种符号就代表音符演奏时的具体形式。例如,标示小圆点时,应演奏出相对音符的二分之一时值。也就是说,当音符为两拍音值时,仅演奏出一拍音值即可,普通跳音一般包括两种,即反弹力跳音与下弹力跳音。

反弹力跳音指的是跳音全部力量从下到上行走,在手指触碰琴键时,无需过度用力,这种反弹力跳音的演奏技巧经常被忽视,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单纯的将跳音理解成迅速触碰琴键,并未真正意识到这种演奏技巧与形式的重要性。正确的演奏应是在手指触碰或即将触碰琴键时,要凝聚所有力量,保持双手手掌部位的稳定性,同时手腕要在下落的一瞬间迅速抬起,让双手离开琴键,这样的演奏才是反弹力。手指按键力量是向下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向上行走的准备,在触碰琴键时所发出的急促声音就是跳音。

下弹力跳音指的是跳音全部力量从上到下行走,手腕保持一定高度,从上向下触碰琴键。虽然按键力量是向下的,但弹奏却是短促的,这样的跳音与反弹力跳音相同,也需要手掌部位抬起以便更好的集中力量,保证肘关节的稳定性。在手腕向上抬起时,迅速向下按键,它与反弹力跳音的区别在于急促力量的集中和平均。在钢琴曲《皮黄》中的跳音也使用了这两种演奏形式,比如原板中的跳音,为了更好的体现出弦乐器的灵动、跳跃感,演奏者一般会选择反弹力跳音,再如二六中的左手跳音,选择的便是下弹力的演奏形式。

结语

作曲家张朝以个人丰富的经验及深厚的文化功底,满怀深情的创作了经典的钢琴曲《皮黄》,这首音乐作品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音乐方面,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结合了滇池当地的民俗风情、人物、风景和文化。不管作曲家是运用西方创作理念和演奏方式,还是立足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风格,在中西文化交融中都相继创作了有别于以往的音乐作品,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努力向更高层次迈进。一首优秀的中国钢琴曲目必须要保证在融合现代艺术主流的基础上,充分彰显出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猜你喜欢

跳音皮黄装饰音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现代钢琴作品中国粹文化的传承分析
——以《皮黄》为例
钢琴作品《春舞》跳音演奏分析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钢琴装饰音发展探究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跳音”技术
跳音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皮黄》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