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虫害预测预报方法研究

2019-03-05崔志敏

江西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虫态历期害虫

崔志敏

(辽宁省义县国有义县林场,辽宁义县 121100)

森林虫害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查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所谓预报,就是把预测的结果适时通报各生产单位,及时掌握虫情,做好防控工作。

1 测报种类

测报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其中,长期预测是预测一年以后甚至3~5 a后的害虫消长趋势。这种预测在实践中难度大,准确性差。中期预报是根据害虫发生的情况推测下一代各虫态的发生动态,指导下一代防治部署。短期预测是根据害虫前一虫态发生情况推测下一虫态的发生动态,以提供当前治虫的依据。如根据卵的情况预测幼虫出现期、数量、扩展趋势等。一般多以中、短期预测为主。按照害虫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变化动态、性质和防治要求,又分害虫的发生期预测、害虫发生量的预测和分布蔓延预测。

2 预测预报的内容和方法

害虫预测预报的内容主要是掌握害虫种群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动规律,即预测害虫数量的变动及其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表现。

2.1 发生期的预测发生期预测主要是预测某种害虫某一虫态出现初、盛、末期的时间,以便确定防治时期。预测对象主要是防治时间性强且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种类。

2.1.1 物候法 物候是指自然界中生物现象出现的季节规律性。自然界动物的某些活动的出现或植物生育期的出现都表现一定的节令,生长发育受自然界气候直接影响,各种害虫的某一虫期也是在一定节令出现。与其他动物、植物或农事活动之间表现出间接的相关性,以此相关性作为害虫发生期的预测标志,称为物候预测法。

2.1.2 饲养法 在一定条件下饲养一定数量的卵、幼虫、蛹或成虫,各求其平均发育期即历期。

2.1.3 调查法 该方法对很多害虫都适用。调查方法因种而异,一般在某一虫态出现前开始,每1—5日在幼林间定点取样调查一次,统计各虫态所占百分比,逐次计算的百分比按顺序排列,便可看出发育进度的变化规律。

2.1.4 诱测法 该方法常用于诱测具有趋光、趋化性或某种特殊习性的昆虫,可利用黑光灯、糖醋液、杨叶、草把等诱测[1]。根据多年积累的资料,测得其发生的初、盛、末期或下一世代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的历期。

2.1.5 历期法(期距法) 一种害虫由前一虫期发育到后一虫期,多化性害虫由前一代发育到后一代,在一定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其发育的时间称历期,当掌握了害虫各虫期(或代)的历期,便可根据当时出现的虫期(或代)推测以后各虫期(或下一代)的发生期。

2.1.6 利用发育速度曲线预测发生期 昆虫在一定温度下某一虫期的发育速度(V)为完成此虫期发育时间(N)的倒数,即V用百分数表示此法比较简单。先通过饲养的方法测得害虫在不同温度下完成某虫期发育所需的时间,求出其发育速度,绘成坐标,求得两者之间的关系线。

2.1.7 利用形态的变化预测发生期 这种方法是根据预测害虫在某一虫期形态上显著变化为指标的一种预报方法,如青脊竹蝗卵内若虫为淡黄色,体液透明,复眼显著,预算将于25~30 d后孵化。

2.1.8 用积温法预测各虫态出现的盛期 根据积温法则公式,可推算某种害虫各虫态出现的盛期。

2.2 发生量的预测

发生量的预测是预测某种害虫下一代或下一虫期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大发生的程度。预测对象是具有爆发性的害虫,这类害虫个体数量变动幅度极大,一些年份销声匿迹,为害轻微;一些年份则大肆猖獗,为害严重。决定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非常复杂,必须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积累资料,才能保证测报的可靠性、准确性。

2.2.1 调查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害虫的量指标(现存害虫的基数)及质指标(现有害虫的蛹质量、产卵量、雌比)、死亡率、未来气象因子的分析,推测下一代或下一虫期可能大发生的程度。利用第一代成虫生存数量的多少,推测害虫以后发生数量多少,计算其繁殖数(后代数)。

2.2.2 形态指标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害虫形态与生理状态进行推测。如蚜虫当环境条件不利时,如寄主植物衰老、虫口密度大、营养条件恶化或气象恶劣等,便产生有翅若虫。此外,成虫颜色的变化有时也可能是种群的一种适应性变化指标,在松针卷叶蛾、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等害虫中成虫体色深,生殖力、生活力强,为大发生的趋势。

3 结论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害虫预测预报经验,在以后工作中要继续探索新的、更简便的、行之有效的预测预报方法,做好害虫预测预报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害虫、及早防治,使森林健康生长,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更好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

猜你喜欢

虫态历期害虫
低氧对几种主要储粮害虫虫态的致死效果
13个新选水稻不育系播始历期配合力分析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松褐天牛不同虫态的营养成分评价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日本松干蚧生物学观察与防治
剑毛帕厉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捕食作用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