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吒之赢,赢在“弱区分”
——析《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范畴观

2019-03-05张明芳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天尊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

张明芳

(宜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2019年7月26日国内院线上映了国产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该片自上映以来,不仅刷新了国产动画影片的票房最高纪录(截止到该年9月17日,该片票已突破49亿元[1]),而且口碑不俗,获得行业和观众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国产动漫的希望,在豆瓣网上获得8.6分的评价。[2]

该片主要讲述: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可助周伐纣;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天劫咒语,天雷将在3年后摧毁魔丸。天尊命太乙真人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之子哪吒身上。然而,自认为被天尊冷落的申公豹将灵珠和魔丸掉包,致使哪吒生为魔童。哪吒虽生为“魔童”,但英雄心切。面对外界的排挤和即将来临的天雷,哪吒“逆天而行斗到底”,将自己由“魔童”转化为“神童”。

现有关于《哪吒》的影评,如大部分影评停留在故事情节层面,认为其情节励志,故事感人;少数结合故事情节,联系现实生活与工作,进行反思,如末那大叔[3](微信昵称)取教育的视角,分析家庭教育对哪吒成长的举推作用;子不歇则从职位的责权角度,分析片中人物称职与失职[4]。

本文认为,《哪吒》之所以赢得良好的口碑,创票房新高,除其精良的制作,主要胜在编剧底层的概念范畴“弱区分”认知机制。下文将简述概念范畴理论的发展简史,并主要运用最新的强/弱区分概念范畴理论,剖析片中概念范畴观,进而揭示该片广受褒奖的底层原因。

二 、概念范畴理论的发展

2018年以前,概念范畴理论主要有,亚里士多德[5]的经典范畴理论,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6]的家族相似性理论(family resemblance),Eleanor Rosch[7]提出的原型范畴理论,Gorge Lakoff[8]的理想认知模式。

其中,经典范畴理论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书中论述“人”的概念时,认为“人”拥有两个基本特征,即“两足”和 “动物”,并认为这是“人”这一概念范畴的充分必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经典范畴理论”,强调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范畴是二元的(binary),非此即彼。就是说,范畴之间具有清晰的边界,且范畴成员之间地位平等。亚氏范畴理论统治学界2000多年,直至维特根斯坦提出家族相似理论。

家族相似性理论指出,范畴成员间不一定具有共同属性,如在游戏范畴中,各式各样的游戏成员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的、由相似点交叠构成的网络系统,如同家庭成员之间相似性的交叠,就是“家族相似性”。家族相似性理论对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并引发不同领域的诸多相关研究证实。如,Berlin&Kay[9]在考察了98中语言词汇之后,发现人类的语言中存在基本颜色词;Labov[10]在调查英语中“CUP”和“BOWL”等基本名词的分类时,发现范畴划分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Eleanor Rosch[11-15]及其同事的心理实验则发现,诸如BIRD, FRUIT等概念范畴的成员之间都具有不对称性。

Eleanor Rosch的原型范畴理论则是建立在她与同事的心理实验发现基础之上所提出。在实验中,他们发现,VEHICLE, VEGETABLE等概念范畴都具有原型效应(prototype effect/ typicality effects),即范畴成员之间不具有对称性。原型范畴理论指出,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 “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无需满足某些充分必要条件;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fuziness),相邻范畴相互重叠、渗透;范畴原型与该范畴成员具有最多的共同点,与相邻范畴的成员共同点最少。范畴边缘成员与该范畴成员的相似特征较少,而与其他范畴成员的共性更多[16];不同范畴成员所具有的范畴特征多寡不一;范畴呈放射结构,其原型位于该结构的中心位置;多数范畴并非单一中心结构,而是多中心结构。[17]

原型范畴理论在维氏“家族相似性理论”的基础上将范畴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它难以解释一些复合范畴的内部结构,也无法解释为何人们在不清楚或误解某一范畴特征时仍能形成该范畴的概念。此外,现实世界中,并非所有范畴都有原型效应。鉴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缺憾,Gorge Lakoff[8]在其1987年出版的《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所揭示的心理奥秘》中提出“理想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ICM)理论。Lakoff 指出,ICM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与理解现实世界过程中,对某领域内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抽象的、同一的、理想化的组织和表征结构,具有理想性,体验性,复杂性、原型结构性以及文化性;客观世界中不存在ICM,是人们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根据理想环境塑造或者说想象出来的;每一个ICM 都是一个由多个认知模式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完形,其建构包含四种结构成分:命题结构、意象图式结构、 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组成ICM集群的各个CM地位不平等,只有典型的、中心的CM才能充分体现或更能代表ICM,其余的 CM都是根据隐喻或者转喻衍生而来的。[18]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王馥芳教授在《社会科学报》上发表《文化建构:“强区分”VS“弱区分”,共享经济不止插了一脚》[19]一文,提出的概念范畴新理论:强/弱区分理论。之后,又在其相关的论文中进行进一步阐述[20-21]。该理论指出:“强区分”认知刻意夸大概念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差异,把范畴成员强行区分为不同类别,刻意强调不同概念范畴之间差别的认知机制,作为区别对待的借口。“弱区分”认知则不仅模糊同一概念范畴、尤其是原型概念范畴成员之间的差异,而且淡化不同概念范畴之间的边界,旨在平等对待同一范畴内的全体成员及不同概念范畴的成员。简而言之,“强区分”旨在“找异”,“弱区分”旨在“求同”。强/弱区分范畴理论表述简洁,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可广泛用于分析语言及非语言范畴化现象,揭示众多社会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

三、《哪吒》中的“强区分”与“弱区分”

(一)《哪吒》中的“强区分”

该片中的“强区分”认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元始天尊的“灵珠”/“魔丸”之分。开片之际,影片借太乙真人之口叙述故事的背景:元始天尊强行将天地灵气形成的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并安排灵珠投胎为人,未来助周伐纣;启动天劫咒语,三年后以天雷灭魔丸。

这里所说的“灵气”,即“有灵之气”。“灵”为引申义,有“聪明”、“机灵”、“通晓事理”之意。天地“灵气”孕育出的混灵珠,本是大自然的天然产物,无关善恶,无关好坏。但是,神界最高权威元始天尊却将这一灵珠“提炼”为“灵珠”和“魔丸”,强行将天道自然的原初整体区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不仅削弱了混灵珠的整体实力:尽管灵珠投胎的敖丙和魔丸转世的哪吒势均力敌,难分上下,但无论是敖丙还是哪吒,都难以单独战胜天雷。而当他们放下私利并肩作战时,如同太乙真人所感叹:“没想到灵珠和魔丸合体之后,有如此功效”。更为严重的是,天尊的“提炼”行为,导致申公豹的嫉妒,进而调换“灵珠”与“魔丸”,继而引发陈塘关百姓对哪吒的偏见,造成哪吒及其家人无尽的痛苦,最终差点给陈塘关百姓造成灭顶之灾。

深入分析元始天尊的行为,我们认为,致使他提炼“灵珠”与“魔丸”的,正是他的强区分认知机制。

2.申公豹的人/兽出身之分。在《哪吒》中,“神仙”范畴所有成员拥有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即他们都有异于常人、但又各自不同的法力和修道。我们知道,中国神话中的“神仙”范畴内,既有人类修炼而成的仙,如太乙真人;也其他物种得道而成的仙,如申公豹。不同的神仙具有不同的范畴典型性,或者说代表性。因此,该范畴是原型范畴(prototypical category)。《哪吒》中三位神仙的范畴典型性依次为:元始天尊 > 太乙真人> 申公豹。根据理想认知模型,范畴的最佳代表ICM,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与理解现实世界过程中,对某领域内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抽象的、同一的、理想化的组织和表征结构,是根据理想环境塑造或者说想象出来的,客观世界中不存在ICM。范畴成员的典型性,不应该成为区别对待的借口。反之,就是“强区分”。

元始天尊将灵珠托胎转世大业交给太乙真人。影片没有交代天尊缘何舍申公豹而选择太乙,但因豹子出身而自卑的申公豹始终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与太乙实力相当,并因此认为天尊未重用他,仅因为他是“神仙中唯一的异类”,并感叹:“成见是一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没法搬开”。毫无根据的猜疑引导申公豹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调换灵珠与魔丸,施法蛊惑助产婆婆,挑拨敖丙和哪吒的关系,其恶行险些给陈塘关的无辜百姓带去灭顶之灾。

究其原因,除去妒忌心理,将申公豹引向作恶深渊的,是他自己在范畴成员中强找差异的强区分认知机制:固执地以出身为标准强行区分自己与太乙真人,自己的兽类出身和太乙人类出身的差别。

3.陈塘关百姓之人/妖之分。影片中,当哪吒尚在襁褓之中、根本未给村庄和村民带来任何伤害时,听信谣言的陈塘关百姓便给他贴上了“妖怪”的标签,视其为异类。成年村民碍于李靖夫妇斩妖除魔造福于村的事实,不便公开表达恶意,但村中孩童则极尽其所能羞辱哪吒,尽管,哪吒仅是个不足三岁的幼童。事实上,被边缘化的哪吒极度渴望被认可,被接纳,而陈塘关的百姓或避之不及或直言羞辱,给他贴“妖怪”标签。他们的种种言行,实质也是受其“强区分”认知机制的主导。

如果说元始天尊和申公豹的强区分认知比较隐蔽,那么,陈塘关百姓的强区分则昭然若揭。村民们多次公开给他贴“妖怪”的标签,触及他尊严的底线,致使他怒不可遏,几近失控。

综观整部影片,我们发现,之于《哪吒》中所有争斗、算计、仇恨、痛苦,元始天尊是始作俑者,申公豹是推手,陈塘关百姓则是引爆者。致使其行为的底层认知机制,都是强调差异的强区分机制。

(二)《哪吒》中的“弱区分”

《哪吒》中催人泪下的情节,正是那些弱区分认知引领的言行,主要有:

1.李靖夫妇之舐犊深情。尽管李靖夫人妻子怀胎三年饱受非议,她依然耐心地等待孩子降生。当孩子生下来是“ 魔童”而非“灵珠”、其他人都要将“魔童”除掉的时候,李夫人深情地抱着这个“异类”,用母爱感化“魔童”。之后,为免其闯祸,李靖将哪吒软禁家中。李夫人尽量抽出时间,去陪伴这个“惹是生非”的孩子。而李靖本人,则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换“魔童”的生命。在他们看来,无论哪吒何等顽劣,依然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有信心用厚重的爱,将“魔童”转化为“英雄”。

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源于他们弱化“魔童”与“常童”两个范畴之间边界的认知机制,正是这种弱区分的范畴观赋予他们大爱,进而将哪吒由一个“顽劣魔童”培养成救世英雄。

2.哪吒之“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由所谓“魔丸”投胎,自降生便被贴上“妖怪”的标签,被视为异类。尽管如此,他内心依然渴望被接纳、被认可。然而,在陈塘关,他听到的只是“妖怪”,看到的是村民避之不及的身影。

所幸,在父母良好的教育下,他逐渐意识到“如果你善用神力替他们斩妖除魔,百姓又岂会把你当妖怪”,“你是谁,由你自己说了算”。此后,哪吒努力行善,逐渐走上 从“魔童”范畴向“神童”范畴的自我改造之路,用勇气和毅力,撕掉贴在他身上的“妖怪”标签,模糊、甚至跨越了妖与神的界限。而这,正是该片最为打动观众之所在。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得益于父母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淡化范畴边界的弱区分认知机制,引领他实现从“魔童”到“神童”的跨越。

3.哪吒与敖丙之深情厚谊。哪吒将敖丙视为唯一的朋友,即便他发现对方是个头上长角的异类。片中,夕阳下,“灵珠”与“魔童”欢快踢毽子的场面,异常温暖。

之后,二人各自被告知,对方是自己的敌人。哪吒抵在敖丙头上的火尖枪没有往下刺,因为他始终视敖丙为友而不是敌;而敖丙,虽然背负拯救整个龙族的厚望,为报答哪吒的不杀之恩,不顾师父申公豹的挑唆,依然决定和哪吒并肩作战,对抗天庭,拯救哪吒,拯救陈塘关。如上所述,二人合力而战时,迸发前所未有的伟大力量。

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正是因为二者都顺应了弱区分认知机制的指引导,才能淡化不同、甚至所谓敌对范畴的边界,建立跨越种族的伟大友谊,不仅最终拯救了陈塘关的百姓,而且成就对方。

四、《哪吒》获好评的深层原因

回看整部影片,我们认为,《哪吒之魔丸转世》之所以能获得广泛好评,其制作技术固然精良,但更多是因情节取胜,它传递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人类出身的太乙真人能炼成仙,豹子出身的申公豹能炼成仙,魔丸出生的哪吒能炼成仙,灵珠投龙胎所生的敖丙也能炼成仙。这表明,人的原生状态并不能决定人一生的身份;人当下所属的状态也并非固化不变。这不仅为尚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青年受众群体注入奋发向上精神力量,也为暂时焦虑、暂时失利的中年受众带去重新振作的强心剂,让所有受众感受到爱与温暖。从范畴的角度看,则是范畴成员原本所在间的差异,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整认知机制,付出不懈努力,就可能像哪吒那样,从妖到神。简言之,只要自己从认知上淡化范畴边界,就有可能成为目标范畴的成员。

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故事前部分的嫉妒、算计、仇恨,是由强区分的底层认知机制所致,而后部分的温暖与感动,则是弱区分底层认知机制所生。受弱区分认知机制指导的角色,如哪吒,用爱与温暖,模糊、甚至淡化不同范畴之间的边界,奋力反抗世俗和权威们强区分认知机制所引发的偏见,嫉妒,仇恨与算计,并最终获胜。弱区分认知机制还帮助李靖一家撕掉了贴在哪吒身上的“妖怪”范畴标记,帮助敖丙走出了家族厚望的精神桎梏,获得了纯真的友谊,实现了重新范畴化。

至此,本文认为,将同一范畴的成员强行区分、强调其差异进而显化其边界问题的“强区分”认知机制,是致使《哪吒》中仇恨、嫉妒和暴力的罪魁祸首;而弱化同一范畴甚至不同范畴间成员差异的“弱区分”认知机制,则是该片打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柔软部位,成为温暖和力量的源泉。

事实上,不仅《哪吒》如是,神话故事如是,现实生活亦如是。

强/弱区分理论是概念范畴理论的新发展,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以强/弱区分理论为理论工具,分析国产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范畴观。我们认为,片中角色如元始天尊、申公豹和陈塘关孩童的强区分认知机制是导致嫉妒、算计、仇恨和痛苦的罪魁祸首,而李靖夫妇、哪吒和敖丙的弱区分认知机制,则是该片爱与温暖的源泉。而弱区分的认知机制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正是该片广受好评的深层原因。

猜你喜欢

天尊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
明清时期人物图像专题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唐代常阳天尊像
推进“天尊贡芽”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哪吒之魔童降世》:父母之爱,让魔丸终成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