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域下《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英译探索

2019-03-05刘弘玮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目的论英译术语

刘弘玮

(宜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整合的发展大趋势,“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这两门新兴医学学科兴起于我国。随着邱琳枝、彭庆星主编的中外首部《医学美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高景恒的《实用美容手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王大枚、夏兆骥主编的《美容外科简明手术学》(云南人民出版社)、张涤生主编的《实用美容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等相继出版,“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逐渐形成,相关事业蓬勃发展。

1996年10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始对该学科的“基本名词”(中英文名词对照版)进行审定,继而在此基础上,对该学科的名词进行全面的分类梳理、遴选和审定为《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定义版)》。经全国的近百名专家20年的共同努力,《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审定完成,于2015年11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填补了国内在规范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学科方面的空白,为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纵观全球,美容医学学科概念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提出,并且于1975年在法国成立了以美容医学学科为主体思想的“国际美容医学联盟(UIME)”,这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全球性美容医学整体学科性质的专业组织。中国于2007年4月10日正式加入该国际组织,并于2011年在北京举办UIME年会,共同探讨美容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然而,该社团组织对美容医学的整体学科理论、体系结构、发展方向等均无系统研究,或者说甚少从哲学的高度来分析和指导这样一个新兴的学科。UIME终身名誉主席Raul Pinto于2006年两次访华后感慨地说:“在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理论方面,世界各国仍处初始阶段,我们要向中国学习。”

因此,为了进一步弘扬我国美容医学学科的优势,加强中外在该领域的交流,促进全球美容医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势必要将《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英译、分享到全世界。但到目前为止,国外对其英译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而国内在该领域的成果仅限于该学科名词词条的英译,该学科名词定义的英译工作亟待进行。

一、翻译目的论

1978年,功能派的第一代领袖人物之一的弗米尔(Hans J. Vermeer)在其著作《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中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原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地通过语言媒介的跨文化的互动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旨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目的法则之外,翻译还要遵循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但后两个法则必须服从目的法则。”[1]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几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国内对翻译目的论的研究主要是对该理论的译介与应用。桂乾元(1987)的《记联邦德国的三位翻译家》、陈小慰(1995)《简评“译文功能理论”》、仲伟合、钟钰(1999)的《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张美芳(2005)的《“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卞建华(2005)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等向国内读者介绍了目的论。与此同时,也有少数将该理论用于翻译理论的研究,如范详涛、刘全福(2002)的“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 范详涛(2003)的《翻译层次性目的的多维描写》,但更多的是将翻译目的论运用于应用翻译研究,该类研究涉及的文体类型广泛,包括法律翻译、旅游翻译、畅销书翻译、新闻翻译,医学翻译等;成果数量众多,无法一一列举。现仅列举目的论指导下医学翻译研究领域的成果:孙艳(2007)的《从目的论角度析中医术语翻译原则》、曲文(2011)《从目的论看中医术语英译》、申艳星(2011)《目的论指导下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策略》、李婧(2012)的《目的论指导下的中医术语英译策略研究》、龙天娇(2015)《目的论视角下的中成药名英译研究》等等。

以上成果论证了目的论对包括医学翻译的实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有效性,探讨了该理论下各类翻译的具体策略、方法。因此,我们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在参考、借鉴现中外现有医学翻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美国翻译家协会编撰《医学翻译论集》,李照国的《中医翻译导论》、《中医英语翻译技巧》,王文秀、王颖的《医务英语翻译》,以及赵群的《汉英医学大词典(第3版)》,对美容医学学科名词的定义进行英文翻译实践。

二、目的论指导下美容学科名词定义英译的原则、策略

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美容学科名词定义的英译有其独特的目的,即,弘扬我国美容医学学科的优势,加强中外在美容医学学科方面的交流,促进全球美容医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其所有的英译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目的的实现。为使英译文本在其交际语境中真正发挥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感受,在忠实准确传达原文内容信息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目的读者的接受性,而非单纯的字面对等翻译。

美容医学文本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单词构成来看,专业术语多,而这些术语又多缩略词,派生词,以及冠名术语,用词多为正式词汇;从句子构成看,被动句的使用较多,一般时态较为常见,在表达建议或要求时多用虚拟语气;从语义看,注重表达的科学性,严谨性。《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包括医学美学、美容医学心理学、美容医学生物学基础、美容外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中医学、美容医疗应用技术、美容化妆品学、其他等10部分,共2034 词条,每一词条都提供了规范化定义。原著作为美容学科领域的工具书,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结构复杂逻辑严密的长句。如下例:

例1: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重睑成形术的一种。沿设计的重睑线切口,在直视下修剪眼轮匝肌、眶隔膜、眶内脂肪,最后将切缘皮肤连带上睑提肌筋膜缝合,使其愈合后与深部组织粘连,形成一定宽度的皮肤皱褶的一种重睑成形术。[2]

译文:Doubling eyelid operation by incision method:It is one of the double- eyelid operations which is performed as follows: make an incision along the designed double-eyelid line; prune the orbicularis muscle and orbital septum, intraorbital fat under direct vision; finally, suture the cut edges with upper eyelid levator fascia to ensure its adhesion with deep tissue when healed, thus forming a certain width of skin folds.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确立了目的论下美容学科名词定义英译的原则为:忠实传达原文内容,确保译文可读性,同时避免中国特色术语过度西化。

例2:“唇裂旋转推进瓣修复术:利用唇裂的裂隙外侧上部及裂隙健侧下段形成的交错的两个三角组织瓣,补充裂侧鼻底部缺损,并增加唇高的唇裂修补术设计方法之一。三种常用的唇裂修复术式之一。”[2]

译文:Cleft lip repair by Millard rotation advancement flap technique: It is a kind of cleft lip repair surgery done to fill the defect of the diseased side nasal bottom and increase the height of the diseased side lip by using the two interlaced rectangular flaps in the upper part of lateral fissure of the cleft lip and lower part of the normal side. It is one of the three commonly used types of cleft lip repair.

在句子翻译上,尽量运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考虑到中西句法的差异,将无主句改为有主句或者运用被动语态,将长句进行拆分,酌情打乱句子成分,使译文符合英文的句法、语法习惯,从而确保译文的可读性。

例1中的“重睑成形术”和例2中的“唇裂修补术设计方法”为两个句子的中心词,按照中文习惯其修饰成分放在中心词前,而英文中的修饰成分往往放在中心词后,在保持原文意思忠实传达的基础上,译文把两个中心词放在修饰语的前面,符合目的读者的思维、表达习惯。

美容医学各分支学科中有些专业术语独具中国特色的,基于翻译的目的之一:对外宣传我国美容医学学科优势,翻译中尽量保留中国文化元素,避免过度西化的同时,考虑译文的可读性,往往采用直译加意译的翻译策略。

例3:“三停五眼”:根据成年人面部五官的位置及其相互间距的比例关系,归纳和钩画出来的一种关于人体面部区分的普遍性比距特征。相对地阐明了人体面部正面观的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关系。在中国古代画论《写真古诀》及各种相学的传统审美观念中,往往成为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2]

译文: “Three sections and five eyes ”, “the oriental ratio”:It is the general proportional characteristic about facial area which is summarized and outlined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position of and distance between adult facial features. It relatively expounds the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tical and the horizontal length of human face (for reference: “three stops” “five eyes”. In Ancient Axioms of Painting and other traditional aesthetic concepts, it is often the yardstick of measuring human facial size, scale and location.

“三停五眼”是中国传统的、描述人面部五官比例的术语,翻译时将原术语中的词直译成“Three sections and five eyes ”的同时,提供一个意译术语“the oriental ratio”。目的读者在明白该术语意思的同时也会了解到其中国文化的形象和中文表达方式。

美容医学各分支学科中有些专业术语是外国术语音译,意译或者音意结合翻译过来的,基于与国际接轨,提高译文可读性这一目的,对该类专业术语,翻译时务必找到原出处,正确回译。如:“SNA 角 sella nasion subspinale angle, SNA angle;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Y-V 成形术 Y-V plasty; CIE 标准颜色测量系统 CIE standard colorimetric system”[2]等等。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译质量评估

Hannelore Lee-Jahnke(1998)在其论文中谈到:“有两种人可在医学翻译中获得成功:具有医学知识而又学习翻译技巧的人和具有翻译知识而又学习医学知识的人。”[3]本任务联合懂医学的翻译专业人士和懂英语的“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各分支学科领域的业内人士一起完成。美容医学专业翻译人员掌握大量的中英专业术语,对原文专业知识的理解非常到位,从而确保了原文中大量专业术语,专业内容翻译的准确性。与此同时,长期从事翻译专业人士的主要优势是把握英译文本语言表达的地道性,规范性。从理论上讲,这样双剑合璧一起完成的翻译文本既可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又可以保证译文的可读性。但事实如何还有待于英译质量的评估。

译文质量评估是翻译的一个环节,是译文质量的保证。但学界对如何评估,由谁评估,以什么标准评估尚且多有争议。目的论以读者为中心,认为任何翻译首先要服务于原文的目的,而不管这个目的是如何达到的,翻译应直接面向具体的受众。基于此,我们认为《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定义版)的英译文本质量评估者应该是国外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专业人士。我们先从英译稿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邀请美国一位医学博士阅读并评价。该博士具有医学专业的学习背景,母语亦为英语,熟知译文知识内容,还可以判断译文文本是否具有可读性。他的反馈肯定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译文文本还存在着的问题:除却一些低级的错误,如,格式不统一,单词拼写系统不一致,术语翻译的前后不一致等,其中较大的问题是“硬译”、“死译”。如下例:

例4:“美容保健aesthetic health care在医学理论、人体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缓机体的衰老,使人的面容、形体、皮肤、毛发等保持自然健美的非临床医学的手段、方法。”[2]

原译文:Health care services provided under the theory of medicine and human body science to prevent diseases, to promote health, to delay aging, and to keep human appearance, physique, skin, hair, et al, naturally beautiful and healthy using non-clinical means and methods.原句是无主句,中心词是“非临床医学的手段、方法”,其他的词句是对中心词的修饰限定、补充说明,英文翻译几乎完全按照中文的词序,没有考虑中西语言的差异,致使英文译文无以成句,无主语、无中心词,这样的译文必然没有多大的可读性。

此外,语言表达的地道性问题也比较明显。如下例:

例5:In this book, there are 2034 Chinese terms inmedicalaestheticsandaestheticmedicinepublished by 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containingten partsasfollows: Medical Aesthetics, Medical Aesthetic Psychology, Biological Basis of Medical Aesthetics, Aesthetic Surgery, Aesthetic Dentistry, Aesthetic Dermat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esthetics, Application Technique of Aesthetic Medical Care, Aesthetic Cosmetology andTheOthers. They are standard terms to be used in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o becompliedwith by Departments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2]

这一段落仅仅86个单词,但竟然有4处(黑体词)是美国医学博士注明可理解但觉得表达不够地道,还有1处(斜体词)他不能理解的地方。他认为medical aesthetics 和aesthetic medicine 是同一个概念。但事实上,英国《社会科学与医学》(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杂志1995年第8期发表的彭庆星教授的论文《医学美学的兴起与展望》(The rise and prospects of medical aesthetics)就阐述了医学美学和美容医学的概念。其主编Peter J.M. McEwan还来信称:“文章澄清了西方学术界的模糊认识”。因此,这种问题可以忽略不计,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译文质量评估人员选取的重要性。

三、后记

早在《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正式出版前,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前辈们便以其国际化视野,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该书英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正因此,多位美容医学与医学美学专业的教授、博士及从业人士加入到本次翻译中,为本次翻译的顺利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具有医学知识而又学习翻译技巧的人和具有翻译知识而又学习医学知识的人的紧密合作。这是本次翻译最大的优势、特点。与此同时,翻译目的论是本次翻译的理论依据,确立了本次英译的策略、译法,指导了英译实践及其英译文本质量评估。

为了进一步弘扬我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学科的优势,加强中外在该领域的交流,促进全球美容医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还有大批的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书目、文献有待翻译,我们以本次翻译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这一伟大的翻译工程。

猜你喜欢

目的论英译术语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摘要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新疆外宣英译特色探究——以目的论为视角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