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乡土视域下的城市小说
——以迟子建小说为例

2019-03-05李愔茵

关键词:迟子建温情哈尔滨

李愔茵,刘 涛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上世纪80年代,迟子建通过描写北国故乡风土人物的作品逐渐走进文学大众的视野,《北极村童话》《雾月牛栏》《清水洗尘》等一系列充满着浓厚地域特色的作品相继呈现。近些年,迟子建的创作视野由乡村转向城市,《起舞》《晚安玫瑰》《黄鸡白酒》《盲人报摊》等一系列城市小说,体现了迟子建从对故乡风土人情的书写逐渐转向对城市和城市人的冷静体察。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小说和乡土小说的互文表达成为把握两者关系的重要方法,在城市视域下看乡村和在乡土视域下看城市,为当代作家的城乡立场选择提供了全新的可能。迟子建就充分利用这种可能性,用乡土视角去看城市。作为一个由乡土转向城市的作家,迟子建对城市一直有着疏离感,这也体现在她的城市小说中,对城市现代性的把握离不开她对乡土小说的分析,尽管城市和乡村表面上在她的小说创作中总带有二元对立的色彩,但实际上她的城市小说和乡土小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迟子建是站在乡土视域下创作城市小说的。

一、乡土视域下的城市想象和市井文化书写

从乡村到城市,从宁静到喧嚣,迟子建带着充满泥土芳香的乡村气息踏入城市这块陌生的土地,在她的乡土小说中,对乡村自然风光的描写总令人神往和沉醉,对乡土社会自然性的表达是她乡土小说描述的重要方面,这主要来自于她对土地的依赖。《北极村童话》以童年视角书写童年在东北漠河北极村的那段时光,《亲亲土豆》中她用动人的笔触描绘了散发着土豆花香气的礼镇风情,她笔下的漠河北极村和其他美丽的小乡村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乡土画卷。对迟子建来说,乡村和城市的山水、空气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乡村山水风情的热爱使迟子建在将笔触转向城市时,对城市许多方面的刻画都烙上了深刻的乡土印记。

源于对乡土自然的热爱,迟子建减少了对城市现代化风貌的描绘,而增加了对城市历史景观和民间风貌的展现,因此她的城市小说的许多方面也可以说是对乡土创作的延续。从故乡北极村搬至哈尔滨生活后,迟子建将哈尔滨作为城市小说的主要发生地。和其他城市小说作家不同,她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展现,并不集中表现在城市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繁华和各种地标建筑上,而是弱化城市的现代化景观,选择对城市的历史进行叙述,她对哈尔滨的描写有真实的城市描绘,也有乡土自然影响下的城市想象和文化书写,这种城市想象就体现对哈尔滨传统建筑的描绘以及对哈尔滨市井文化的书写上。

对城市传统建筑空间的展现离不开对城市历史的追溯,哈尔滨作为城市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这一百多年中,哈尔滨已从最初只有几十户的小渔村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化大都市。哈尔滨快速发展的起因是一百多年前从俄国修筑过来的中东铁路,这条铁路的修筑方便了移民的涌入,而涌入的移民以犹太人居多,他们修码头、建工厂,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也修建了许多教堂和充满异域风情的街道。哈尔滨拥有很多座教堂,东正教堂、清真寺、犹太教堂、天主教教堂、路德新教教堂等,这些风格各异的教堂建筑是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在迟子建对哈尔滨的描绘中也有所展现[1]。除了教堂以外,街道也是迟子建钟爱的表现对象,百年历史的中央大街,既是哈尔滨的标志之一,也是迟子建笔下尤爱展现的街道之一。由于外国人的涌入,过去的中央大街到处都是欧式风格的建筑物,街上各色店铺招牌都是中西文对照的,如今这条街就像个老贵妇,它的异域情调与繁荣景象是历史的产物。

迟子建在哈尔滨生活了二十多年,她将这些历史文化记忆化作自己笔下的城市景观,她渴望城市文明进步,同时又渴望留住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当城市的历史厚重感逐渐淡化时她会感到失落。《晚安玫瑰》中犹太会堂翻新后,水晶灯替代了原有的自然星光,这样的犹太会堂在烙上了现代文明印记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面貌,让人感受到了迟子建对城市景观原有风貌逐渐逝去的遗憾。作家对往昔的追忆,流露出一种诗意的浪漫以及伤怀之美。不同于《晚安玫瑰》对新世纪哈尔滨的城市描绘,《白雪乌鸦》是对上个世纪初哈尔滨的城市描绘,是作家根据历史对当时的哈尔滨进行的城市想象。迟子建先将那时的哈尔滨分为三个区:埠头区、新城区和傅家甸,然后再把小说中涉及的重要场所逐一列出,最后再标注上相应的街道名称,在她构建的这个城市图景中,有带花园的小洋楼、粮栈、客栈、饭馆、妓院、点心铺子、烧锅、理发店等各种市井建筑,读来让人恍若隔世,浓厚的历史景观仿佛将人拉回一百多年前哈尔滨的傅家甸街头。

迟子建的城市小说还有意避开对大都市流光溢彩的流行文化的书写,而选择展现城市的市井百态,因此,她笔下的城市文化生活并不比乡村的文化生活乏味。迟子建对市井文化的书写,一方面是对传统情感的追寻,另一方面也是对世俗人生的认同和对民间精神的发扬,因此,她对市井文化的书写同时也是对城市人生活百态的书写,如《晨钟响彻黄昏》中伍阿姨为刘天园接风和送别时就出现了“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习俗,《白雪乌鸦》对城市平民生活的展现体现在许多方面,运送马车需要什么价格、街道上的各种广告、米市的行情等,《起舞》中“老八杂”这座旧楼里的是是非非等。迟子建对城市人日常生活细致而琐碎的叙述,让人们看到了城市人真实的生存状态,这些市井生活片断看似支离破碎,事实上,日常叙事的各章节紧密统一,这也是她对中国地方风俗和民间生活的历史进行细致捕捉的表现。受乡土情结影响的迟子建,在淡化城市现代性景观的同时,不忘展现市井文化风俗和哈尔滨地域文化特性,这使得她对城市小说进行历史叙述时不是历史理念的形象化,而是具有了历史叙事的多义性和丰富性。

二、对城市文明的质疑与批判

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往往会导致城市文明和乡土文明在交会时产生一定的碰撞,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本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只是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象征着富足和先进的城市逐渐与代表着贫困和落后的乡村形成了差别和对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剧,这种城乡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也日益加剧”[2]。在迟子建的作品中,城市和乡村往往处于二元对立的位置,在进行城市小说创作时,她也更多地将城市和乡村置于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迟子建对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批判,在城市面临精神困境时,表达了人们对城市的逃离和对乡土故园的怀想,从中可以看出迟子建深厚的乡村情结。

1. 城市发展与生态自然的抵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钢筋混凝土不但分割出人们有限的自然空间,而且也使人们逐渐与自然相远离,与此相伴随的则是对人生命力的压抑和自然本性的扭曲[3]。迟子建在《原始风景》的导言中曾说到城市生活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困惑:“我背离遥远的故土,来到五光十色的大都市,我寻求的究竟是什么?真正的阳光空气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我十分恐惧那些我熟悉的景色……会有一天远远脱离我的记忆,而真的成为我身后的背景,成为死灭的图案,成为没有声音的语言,那时或许我连哭声也不会有了,一切会在静无声息的死亡中隐遁踪迹,那么,我的声音将奇异地苍老和寒冷。”[4]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的喧嚣,一再映照出大自然的清幽、本真、纯洁,尽管时过境迁,已深处城市的迟子建仍然对北国故土难以割舍。因此,虽然城市现代化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便捷,但迟子建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毫不留情地展示出来,表达出对城市现代化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生存问题的担忧。

对乡土自然生活无限向往的迟子建,无时无刻不在作品中彰显自己对自然生态的牵挂,自然生态的声音不仅隐含在迟子建的乡土小说中,更是或明或暗地隐含在她的城市小说中,如《晚安玫瑰》中,吉莲娜看着哈尔滨的天空回想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变化而发出的感慨:“过去的哈尔滨,哪是这样的天啊!”“我”便问她那时的天什么样,她有时说“没黑烟”,有时说“一年没多少日子没蓝天”,有时说“天上什么鸟都有,不像现在,乌鸦都不来了”[5]。《芳草在沼泽中》展现了城市小公务员在面对人生的种种困惑时,选择远离尘世的喧嚣,到大自然的净土中解放心灵,但他在这一过程中却发现,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垦,昔日美丽的芦苇湖已然面目全非,湖中的芳草无迹可寻,连白鹤也杳无踪迹。《晨钟响彻黄昏》中嘈杂又混乱的火车站,拥挤不堪的城市街,在迟子建的笔下显得尤为让人生厌。而在迟子建的乡土小说中,她将自然景物与人的精神相互渗透,使自然景物与人和谐共生、不可分割,表达了皈依乡土田园生活的美好期待[6]。

2. 对城市精神家园难寻的批判

无论是乡土小说还是城市小说,迟子建都十分关注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找寻心灵的栖息地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从《晨钟响彻黄昏》开始,迟子建寻求精神家园的脚步逐渐走向了城市,然而面对城市,她还是表现出了许多的焦虑和担忧。故乡淳朴的人文风貌在迟子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当她生活在城市时,内心却怀念着故乡的生活,这样的文化心态使得她在创作小说时往往把城市与乡村对立起来。城市生活使人精神上产生压力和困惑,也使许多人感到精神家园难觅,心灵找不到归宿。在迟子建城市小说中精神和心灵难以找到归宿的有两类人,一类是由乡村进入城市,在城市生活中找不到原有的精神栖息地而对乡土生活无限怀恋的人,另一类是一直在城市生活,但由于在城市找不到精神和心灵的家园而选择回望乡村的人。

远离乡土的迟子建对城市的疏离,使得她笔下的人物与城市也往往不融洽。对由乡村进入城市生活的人来说,由于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完全不同,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或失去了方向,或产生了应何去何从的困惑。《泥霞池》中城市的楼群在陈生的眼里仿佛害了病,而小说最后,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的陈生也被这污浊的城市污染,在工作中猥亵妇女被判了刑,最终失去了最初淳朴的心灵。《银盘》中被心上人虎生以留在省城娶工地包工头瘸腿侄女为由而抛弃的乡村女孩吉爱,选择亲自去城市体验下城市的生活,当进城的新鲜感消失以后,城市在她的眼里是拥挤和污浊的,吉爱对故乡的思念也与日俱增,于是她选择辞去工作回到乡村,而虎生最终也没有留在省城,选择回到家乡和吉爱结婚,小说通过描写进城务工的农村人体验过城市生活后最终选择回到乡村的经历,表现了乡村人在城市的诱惑下易迷失自我,只有故乡才是能让人安心的家园的思想。《晚安玫瑰》中的赵小娥,在初到城市时连租房子都是一个问题,最开始由于房东的骚扰她毅然搬了出去,而后她又搬了三次家才找到合适的房子,城市生活给赵小娥带来了生活和情感压力,令赵小娥十分思念故乡清澈的河水、肥沃的土地。这类城市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是从乡村进入城市的,因此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故乡和城市进行对比,展现出了城市文明下对乡土生活的眷恋和缅怀。

还有一些城市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从乡村进入城市,而是由城市回望乡村。城市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困惑,也让他们对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想要去乡村寻求一方净土,这一过程也展现出了城市和乡村的矛盾融合。《热鸟》中在城市感受不到父母温情的十四岁少年赵雷,在暑假时离家出走,乘火车来到了自己也不认识的乡村古崖屯,乡村生活令赵雷对城市生活产生了新的认识,也促使他最终将自己的生活拉回了正轨。《原野上的羊群》中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年轻夫妻,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每周都要到乡村走一走,他们选择去大自然中释放在城市疲惫一周的身心。《相约怡潇阁》中居住在城市画院的画家陈斑斓,对伴随着爵士乐的城市咖啡馆和华丽的影剧院不感兴趣,反而爱乡下广阔的田野和新鲜的空气,爱和村民们在晚饭后一起谈天说地。这一类小说都是站在城市人的角度去看城市文明带给他们的困惑,而乡村能给他们心灵上带来慰藉。

三、乡土伦理下城市人的温情书写

迟子建将乡村人的朴实延续到城市小说中,展现了乡土伦理下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迟子建在对城市文明提出质疑的同时,也展现了城市里人与人之间如同乡民之间那样淳朴的情感。在展现城市人们生活百态的同时,迟子建不是回避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与苦难,而是对这些苦难进行温情的加工,让人们看到苦难命运下的温情关怀。迟子建乡土伦理下的城市小说,不仅让人能看到城市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能让人看到她对城市的包容。

迟子建用温情的笔触去追求人性的至美、至善,《日落碗窑》《疯人院里的小磨盘》《逝川》等乡土作品都深深触动了读者的感情神经,她的城市小说延续了这种温情,展现了城市人身上宽容与善良的人性美。小说《起舞》中的丢丢面对丈夫的背叛所表现出的宽容;齐如云看了前夫辱骂自己的信后笑了并珍藏了起来,并且为了她心目中瞬间的美,无论威胁利诱、白眼讥讽,都没有动摇,坚持生下了混血男孩;刘连枝对排斥她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等。一方面,她们保护、给予、原谅、宽容,这是无可置疑的人性美,单纯而执着、质朴而伟大,另一方面,她们并非仅是善良豁达,更突出的是坚韧、博大和无穷的力量。

另外,迟子建城市小说的温情书写,还体现在她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怀上。《门镜外的楼道》就是充满温情的作品。主人公“我”是一位女作家,因此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度过,这也让“我”知道了楼道清洁工老梁每天来楼道清理垃圾的时间,有几次通过门缝看到年龄大的老梁正在十分费力地打扫楼道,这也让“我”对她产生了同情,于是“我”总留下有用的东西放在楼道里当垃圾,想要让老梁捡回去用。后来为了让老梁多挣点钱,“我”联系之前卖旧书的老伯,帮老梁卖出我“丢”掉的过期刊物。作为回报,老梁也送了好多东西,还趁“我”不在家时在“我”家门上贴上了福字。这种展现底层劳动人民关怀的温情叙事作品,让人们感受到,在迟子建的笔下,即使是在高楼林立、人与人之间交流不那么密切的城市,也依然有温暖和爱意。

除了展现城市人与人之间宽容的人性美和城市底层劳动人民关怀的温情外,迟子建的城市小说中还展现了夫妻间的温情,这更让人为之动容。《亲亲土豆》可以说是展现农村夫妻间感人至深的爱情代表作之一,在散发着土豆花香气的乡村中绽放的夫妻之爱让人感动,而在她的城市小说中也有这样的夫妻之爱。《踏着月光的行板》讲述了农村夫妻王锐和林秀珊一起进城务工的故事,由于两人在相邻的城市工作,所以不能天天见面,更戏剧性的是,两人都选择了中秋节这天在不告诉对方的情况下去找对方,于是两人便错过了和彼此相聚的日子,故事的最后,两人在背道而驰的两列列车上看见了对方,并高举着手中送给对方的礼物,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将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情感表现到了极致。迟子建用乡土伦理书写城市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对城市文明批判的同时,挖掘美好与温暖,因此,不管是她的乡土小说还是城市小说,皆因她美好纯粹的人文情怀追求而显得不那么冰冷。

迟子建对故乡的执拗书写,不代表她是回避现实社会只关注内心世界的旁观者,近些年她直言对城市已不再那么排斥,但以乡土视角去看城市生活依然是她的一贯追求。在这种追求下,她刻意削弱城市的现代化景观,对城市的面貌做前瞻性的憧憬和非现实化的想象,使城市在她的小说中充满历史底蕴,也使其在表面形态下更具个性和深度。在乡土视域下进行城市小说创作,不仅是迟子建对故乡乡村生活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的抒发,更是她对城市生活的另类表达方式。

猜你喜欢

迟子建温情哈尔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刘派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谦卑一笑
悲剧意识在迟子建文学作品中的展现
温情美文两则
温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