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海地区低碳产业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2019-03-05孙小祥

关键词:沿海地区江苏绿色

孙小祥

(盐城师范学院 城市与规划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

发展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渠道,同时也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崛起提供了良好契机[1-2]。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战略部署,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显得尤为重要[3]。低碳产业体系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主要构成因子和重点发展环节,是以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为支撑,以绿色发展和节能降碳为目标,以组织生产、提供低碳产品和服务为形式,系统推动产业结构的低碳调整,打造低碳化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集成体系,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环节全面符合低碳导向的产业体系[4]。在新常态背景下,江苏沿海地区面临着工业化转型、城市化进程加速、能源消费持续提升、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如何构建现代低碳产业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江苏沿海地区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江苏沿海地区低碳产业体系的背景

(一)经济总量和能源需求规模大

自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级台阶,成为全省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5]。2017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 457.64 亿元,能源消费总量4 705.37 万吨标准煤。江苏沿海地区以全省15%的能源消费量支撑18%的地区生产总值,单位GDP能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产业经济发展规模和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决定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总量规模巨大。

(二)工业化和城镇化拉动作用强

当前,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6]。2017年,沿海地区工业增加值5 944.67 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省总量的16.8%,沿海工业先行特征明显。从产业结构特征来看,沿海地区轻工业、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占比分别为32.8%、67.2%,重工业占比较高。2017年,连云港、盐城、南通沿海三市城市化率分别达到61.7%、62.9%和6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8 577 元、70 216 元、105 903 元。江苏沿海地区工业生产以及城镇化对消费水平的提升拉动了碳排放的快速增长。

(三)煤炭主导的碳排放特征显著

江苏沿海地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等高能耗行业优势明显,加重了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高碳排放的工业主导地位短时期内难以改变。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加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但其占比依然较小,要从根本上改变以煤炭等高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难度较高[7]。2017年,江苏沿海地区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3 308.10 万吨标准煤,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碳排放量依然较大。

二、江苏沿海地区低碳产业发展路径

(一)构建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业体系

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种植管理的科学化

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大力宣传推广保护性耕作,最大程度降低耕作次数与强度,减少农业机械油料消耗和运输造成的碳排放,保护性耕作同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增加碳汇[8]。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在稳定作物产量的前提下,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肥料化技术进一步减少化肥施用量,推进土壤减排增汇[9]。随着设施农业推进步伐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农用塑料薄膜用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主动回收农膜,提高农膜回收率;另一方面加快生态环保型农膜的研发和推广,以专业化、资源化推进农膜综合利用。

2.鼓励发展集约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促进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实行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统筹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培育发展农企联合、委托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的态势,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10]。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保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3.促进农业产业融合,打造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盐土农业和海洋生物产品加工业,加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江苏沿海农业特色化水平。将传统农业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一方面,充分运用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的信息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优化农产品生产、流通效率,打造线上商城和社交互动一体的电商平台新模式,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11]。加强农业管理部门与旅游、文化、海洋、渔业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江苏沿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加快特色小镇、湿地景观、公路旅游等形式多样的湿地休闲农业带建设,积极打造农业观光、创意休闲旅游精品[12]。

(二)构建循环低碳集约的工业体系

1.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全面落实《全省沿海化工园区(集中区)整治工作方案》《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见稿)》,责令所有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立即停产、限期整改、关闭,坚决清退污染严重、整改无望的企业。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生产力腾出空间,实现产业空间布局“腾笼换鸟”;另一方面,提高准入门槛,对低端制造、纺织等落后产能,鼓励引导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层次等途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3]。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步伐,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保证传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加快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

以盐城环保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推进环保产业集聚,打造国家环保装备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联合技术研发中心,共同承担国家、省、市相关节能环保领域科研项目,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新模式,加强重大技术攻关,突破核心技术,促进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以资源循环利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等为主攻方向,重点扶持企业规模大、科研实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节能环保装备领军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

3.聚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重点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食品、海洋生物新材料,引导科技资源向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倾斜,加速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依托优良的岸线资源,在有序开发陆上风电的同时,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形成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建设安装、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推进沿海地区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海工装备制造业优胜劣汰、腾笼换“凤”,持续创新转型、提档升级,提升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加强上下游合作,提高海工装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打造国内一流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

(三)构建高效集聚完整的服务业体系

1.推进现代物流业稳步发展

以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为纽带,加快建设陆运、水运、航空物流基础设施通道,大力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标杆示范企业,通过专业化、信息化、集成化提高江苏沿海物流业综合竞争力。以“互联网+”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推进沿海地区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批集信息发布、在线跟踪、展示交易、服务监管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深入推进江苏沿海港口一体化进程,以主要港口和核心港区为重点,合理规划布局港口物流园区,强化跨区域集散、江海联运、专业物流服务等功能,打造公、铁、水齐全的立体综合集疏运体系,形成“大港口、大物流、大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格局。

2.加快金融服务业开放发展

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江苏沿海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重点吸引金融安全技术、支付结算、区块链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入驻。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江苏沿海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实现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一键式“无缝”对接,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出台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外资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企业上市培育、并购重组;充分借助和依托中韩产业园等平台,支持外资设立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务实合作。

3.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直接服务于江苏沿海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巩固提升现有服务业集聚区,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人才、资金、信息、产业资源向集聚区集聚,全力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深入进行产业研究,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瞄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集聚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大型企业总部落户,引导集聚区企业走规范发展、联合发展、品牌发展的道路,做优做强集聚区企业。

三、江苏沿海地区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一是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江苏沿海地区低碳产业体系构建提供清晰的政策框架和有效的法律保证,努力把江苏沿海地区打造成全国沿海低碳经济示范区。二是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涵盖工业、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等领域的碳排放核算统计体系,扩大能源统计调查范围、细化能源统计分类标准、加强碳排放因子测算、优化碳排放核算方法,将碳排放基础统计纳入政府统计指标体系,做好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年度核算工作。三是提升碳排放监测评价。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建立对江苏沿海地区重点排放源的定期调查、数据监控和实时走访机制,为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提供数据依据,为政府制定低碳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专利基金参与实施科技创新,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14]。二是推进科技自主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的低碳技术攻关,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激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层次鲜明、分工合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三)促进园区低碳发展

一是创建低碳循环生态园区。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按照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高效的要求,强化环境准入标准和落后技术工艺设备淘汰制度,积极构建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打造低碳循环生态园区[15]。二是引导产业低碳化发展。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完善低碳产业链,实施补链式招商,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链链接和延伸的关键项目,促进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园区企业节能低碳化改造。三是强化园区考评绩效管理。将江苏沿海地区碳减排指标任务具体分解到园区,建立健全碳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园区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强有力的问责制度和奖惩制度。

(四)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一是提升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对低碳经济人才实行享受津贴、给予奖励、提供科研经费、享受岗位待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及子女就业和入学问题,同时提供人才住房,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低碳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各类人才计划,充分发挥江苏教育大省的优势,将低碳经济内容逐步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积极引进和大力培养低碳经济方面专业人才,同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相关领域的专家库,为江苏沿海地区实施低碳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是完善低碳教育培训制度。通过举办讲座、专题报告、江苏沿海低碳经济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发展低碳的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低碳建设。

(五)积极引导绿色消费

一是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媒体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活动,扩大绿色低碳消费的知晓率和覆盖面,展示江苏沿海地区绿色发展的措施和成效,提高人民群众的低碳消费意识,形成全社会生态文明的消费理念。二是积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以制度保障为指导、制度建设为抓手,发布绿色生活方式指南和绿色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制定“绿色生活六大行动计划”,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规范和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16]。三是打造沿海绿色生态文化。推进江苏沿海海洋文化、湿地文化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打造沿海湿地绿色文化带,举办绿色文化推介活动,提升江苏沿海绿色文化知名度。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江苏绿色
绿色低碳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数读江苏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江苏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输电铁塔防护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